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無聲咖啡」店全員聽障人!看台灣人老楊帶他們在華強北創業

2024-07-27財經

提起華強北,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電子元器件和手機配件,但其實華強北充斥著眾多頗具特色的咖啡店。而就在近日,一家「無聲咖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和華強北的熱鬧映襯出兩極的氣質。和一些品牌的「無聲咖啡店」相比,這家店最大的不同在於,店員全部都是聽障人士,顧客需要透過掃碼完成下單,如果有額外的需求則可以透過語音辨識系統表達,再搭配手寫板和店員溝通。

這是華強北第二家「無聲咖啡」店,主理人楊元成是這個計畫裏唯一的健全人。來自台灣的楊元成帶領著這批聽障人從2020年開始創業,經歷過小吃店、果汁店,2023年更添加了咖啡品類讓計畫更加多元。而這個公益計畫的開展,還要從五年前說起。

為打入聽障餐飲店學習手語,帶著4人出來創業

楊元成的一次性杯子上寫著「老楊」倆字,而這也是店員對他的稱呼。作為品牌策劃人,2017年他在深圳創辦了一家生態科技公司,持續的盈利讓他選擇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負責。相對空閑的間隙,他偶爾也會參與公益計畫。2019年的一天,他在就餐時發現一家米粉店裏聘請的都是聽障人士,「我就覺得挺有意思的,這計畫挺好的。」在結識了老板之後,考慮到公益需要商業支持,他詢問老板可否幫忙做品牌推廣。一來二去之下,他也和店裏的聽障職員混熟了。

為了和員工溝通,老楊學習了手語。「也是擔心他們偷偷罵我啦哈哈!」可即便在系統學習手語後,老楊發現每個地方的聽障人還有自己的地域表達,「因為它有分自然手語、國際手語、地方手語。」

在摸索到能夠和職員們熟練交流後老楊又了解到,服務員的工作並不能滿足聽障職員的需求,再加上與老板產生理念上的分歧後,老楊索性選擇離開。沒想到,他的這個舉動直接牽動了部份店員,「他們就覺得老楊都不幹了,那我們也不幹了,就也跟著離職。」老楊坦白,那時候他也很煩惱。在和太太商量之後,他想到是不是可以試著帶他們創業?就這樣,他們一起創立了本無缺餐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我是想跟他們講說你們本來就不缺什麽東西,你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跟社會做交流。」

2020年,楊元成帶著4個聽障夥伴來到福田竹子林的一家共享廚房裏嘗試做外賣(本無缺輕食廚房),「我們做果汁、色拉之類的輕食,生意做得很火,團隊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支持,產品口味也很受市場認可,整個共享廚房外面的走道都堵滿了人。」在獲得市場的反響度之後,老楊意識到這是一個可落地的計畫。2021年,他帶著聽障職員們將實體店落在了福田CBD,取名「優依加侖(有一家人) 低卡果昔」,這是他們的第一家實體品牌店,「好在周邊都是年輕族群比較多,對於聽障人士創業他們接受度很大,我們的生意一下就做起來了。」

隨著聲量的不斷擴大,2023年,老楊接觸到了德義基金會,在基金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於2023年參與了「益加小站 慈善商店」計畫,藉此也讓本無缺品牌正式走上公益之路。「在基金會的指導下我們也會定期開設聽障人士的技能培訓,其中最重要是心態上的培訓,想教會他們不要有那種‘等、靠、要’的心態,希望他們能夠走出那種自己的舒適圈,出來勇敢地面對社會。」

讓每個人都有能力當上店長,老楊把他們推向台前

在台灣時,老楊就涉足過公益捐贈、愛心幫扶的計畫。但在他看來,這些都是輸血式的公益模式,「有沒有辦法做一個造血式的公益模式,我們自己先養活自己,然後再去幫助其他人?」在接觸到聽障人參與服務業的計畫之後,老楊認為這已經踏出了造血式公益的第一步。「不可能一輩子當服務員是不是?所以我會要求他們學習更多的技能,把他們推到台前。在我們店裏面三年內如果你沒有辦法幹到店長,我就會請你離開。如果你要回來就重新面試,重新從服務業開始幹起。」

為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創業,老楊除了支付相對應的底薪外,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能領取到公司的利潤分紅。有了激勵機制,員工的幹勁兒也起來了。來自安徽的潘鵬是華強北街道福強社群「無聲咖啡」計畫的店長,此前在上海做過餐飲計畫,2020年在行業內聽說老楊在帶著聽障人做餐飲之後投奔過來。

和上海的氛圍不同,深圳的包容度讓他堅定了紮根這座城市的決心。由於聽不見,聽障職員的專註度更高。新的技能,往往三天他們就能爛熟於心。「平均兩分鐘一杯,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我們也能滿足顧客的需要。」2021年,潘鵬當上店長,從此他便成為了店裏主動去和顧客接洽的人。「除了店面的管理還有營運,我還需要跟客人之間對接。」盡管聽不見,但聽障職員的手寫速度遠超健全人,「這杯咖啡做得怎麽樣?」「果汁的甜度您還滿意嗎?」手寫板成為了他們與顧客溝通的重要工具,在透過語音辨識系統獲取顧客的想法後,他們會第一時間在手寫板上回應。

為了讓更多聽障人能夠開啟芥蒂,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老楊在很多場合都會把他們帶上——CBD商圈黨委的手語課上,老楊會帶上他們現場演示手語,讓學習者能夠直觀感受和聽障人溝通的過程;南方科技大學手語社團老楊去講課,他也會帶上員工們做助教,「他們非常興奮,拿著手機一直拍,就是為了告訴媽媽自己也站上大學的講台了。」青年咖啡培訓的體驗課,老楊會鼓勵他們上場,告訴社會聽障人也可以做好咖啡的同時,也讓他們透過切磋來增進自己的技能。

而讓每個人都有能力當上店長,在於老楊的初衷,「未來如果他們想回老家去開店,我願意去資助他們,因為最終他們也要回到父母身邊去幫襯。」但在現階段,這些投奔老楊來深打拼的年輕人,都沒有離開這座城市的想法。潘鵬寫下,「他人很好,就像爸爸一樣。」「爸爸」是大部份聽障職員對於老楊的概念,他們來到深圳投奔他,在他的呵護下留在了這座城市。而由於這種極大的依賴感,老楊也坦言自己的壓力很大,「他們突然發個資訊跟你說什麽事,我都得時刻盯著手機,有時候我還得擔心客人的表現會不會讓他們受到影響。不過還好,他們跟我這麽長時間抗擊打能力也挺強的。」

13名聾人站在服務業一線,希望鼓勵更多健全人與他們交流

客單量上浮的同時,老楊在聽障人士圈的名聲也越來越響,畢竟全員聽障的店並不多。「我接到過一個爸爸的電話,他說女兒在聽障朋友那裏聽說了我這家店,連續幾天都在確認我這家店是不是真實存在。」為了一探究竟,這個姑娘在深圳的親戚親內建著她來面試 ,實地考察之後確認了計畫真實性後,就把女兒委托給了老楊。「她帶著行李來面試,就是告訴我一定要來上班。」由於全部都是聽障夥伴,對於聽障人士而言這個氛圍是他們喜歡的,「他們不用擔心被歧視,也沒有什麽大小之分,我也很少來店裏,面對顧客的問題盡量讓他們自己解決。」從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13人,越來越多的聽障人跟著老楊站在了服務業一線。

得益於華強北街道福強社群的幫助,黨群服務中心的一角被免費改造成了咖啡店,店內不僅有座位,還為路過的快遞員、外賣員、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檸檬水。較之CBD年輕人聚集的氛圍,華強北的社群店需要面對更多的親子家庭,以及一些年齡較大的受眾,「可能對聽障職員還是會有一些芥蒂在,但我還是會在店裏設立提示牌寫上‘聽障人士創業店’或是‘我聽不見,有事請招招手’的提示,只是為了告訴大家為什麽這家店是沒有聲音的。我們店不需要捐贈或者援助,你就像平常消費一樣進來買杯果汁就行了。

曾經在品牌策劃上賺的錢,如今基本都貼在了聽障公益計畫上,「我自己的另外一家公司現在是一直在支持這個計畫,這個計畫初衷是希望能夠幫到更多這種想改變現狀、突破自己的聽障夥伴,能看到他們能夠獨當一面,我就覺得挺高興的。投入的話,可能到目前為止200多萬吧。」好在,老楊的善舉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5歲的兒子主動學習了手語,經常來店裏和員工們互動,「他會主動說謝謝,我也希望小孩子能夠看到我在跟他們(聽障職員)接觸,以後至少不要有這種校園暴力這種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培養更強的同理心吧。」

采寫:南都記者 張馨怡

攝影:南都記者 許松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