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3月26日報道西班牙【先鋒報】網站3月24日刊登題為【美國加強能源主權,以犧牲歐洲的能源依賴為代價】的文章,作者是皮耶爾喬治·M·山德裏。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成為能源領域的獲獎者。任何坐擁地下能源資源的國家都具備一種優勢,這一點自上世紀工業發展以來就顯而易見。但從未來幾年開始,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20年前,一直能夠實作石油生產的美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近三分之一的能源,以滿足巨大的國內消費需求。但在2000年壓裂開采熱潮之後,美國的能源依賴度急劇下降,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現在只有7%的能源來自國外,這是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從未有過的水平。
如果我們只關註化石燃料,美國現在甚至已經成為石油凈出口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它不再需要討好沙烏地阿拉伯。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預測的事情。20世紀70年代,以中東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它們只需要稍稍關閉「黑金」的龍頭,就能掀起一場石油風暴。如今,中東的影響力已明顯減弱:歐佩克占世界石油出口的34%,而在20世紀70年代,這一數位接近60%。近幾個月來歐佩克的連續減產幾乎沒有反映在石油價格上。原因是,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正在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並努力使其供應來源多樣化。
在這場爭奪能源主權的競賽中,最大的輸家仍然是歐洲。幾十年前,歐洲的能源供應就依賴於第三國,如今在向新能源模式過渡的黎明時刻,依然如此。根據歐洲統計局的數據,歐盟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在30年間從50%上升到55.5%,遠高於其他經濟集團。按國家劃分,馬爾他的對外依存度高達97%,愛爾蘭、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對外依存度也很高,均超過70%。法國的情況好於其他國家,這要歸功於該國對核電廠的歷史性押註,但距離實作能源主權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西班牙銀行最近的報告指出:「這種依賴性可能成為歐洲經濟脆弱的根源:天然氣、鈾、石油、煤炭,所有這些能源在歐盟內部都是稀缺的,難以替代,而且集中在少數幾個供應商手中。」俄羅斯是2019年歐盟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但烏克蘭戰爭改變了一切,現在歐洲人正在尋找其他能源供應夥伴。目前,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國是美國,其石油消費總量的17%和近一半的液化天然氣來自北美市場。
電氣化程度的提高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歐洲的對外依存度。1990年,歐洲對天然氣的依賴度為51%,如今已經上升至83%。
至於化石能源方面,歐洲的確減少了消耗。30年來,化石燃料在可利用能源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82%降至71%。摩根大通能源專家麥可·森巴萊斯特分析說:「隨著電氣化的發展,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比每年下降0.4%。我們正朝著完全電氣化的方向發展。如果可以透過風能、太陽能或儲能實作電氣化或去碳化,就一定會這樣做。」
在這場深層競賽中,坐擁石油將不如坐擁礦產重要。(編譯/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