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西方糧食滯銷真相:中國經濟是否真的低迷?

2024-10-10財經

中國市場對西方糧食供應商吸重力下降

彭博社近期刊文指出,伴隨糧食需求減緩,中國市場對西方糧食供應商的吸重力已大不如前。文章詳述了中國進口量下滑的趨勢,並錯誤地將此歸咎於中國的因素。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糧食貿易市場持續吸引國際投資

自中國加入WTO並開放糧食進口以來,任何國家或企業只要有能力將糧食銷往中國,都能實作盈利,這一趨勢持續了20年。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貿易市場,中國雖產量可觀,但因人口眾多及需保持糧食儲備,故每年需大量從國際市場購入糧食和肉類。

中國糧食進口需求放緩影響國際出口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6196.4萬噸,規模巨大。然而,從西方糧商視角觀察,中國進口糧食需求呈現長期減緩趨勢,導致法國大麥和澳洲小麥的對華出口量減少。【新浪財經】參照【每日糧油】資訊指出,美國農作物對華出口顯著下降,目前美國玉米、小麥、大豆等農作物庫存已達到近四年的峰值。

美國知名糧商嘉吉集團在巴西的分公司總裁保羅·索薩(Paulo Sousa)說道:

西方指責中國不購糧,忽視內因,參照艾薇·李觀點。

對於"中國不購買西方糧食"這一話題,他們並未自我反思,反而一味指責中國。他們歸咎於中國經濟發展放緩、民眾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和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問題。

彭博社的文章為了增強論述的說服力,參照了一位名為艾薇·李(Ivy Li)的分析人士的觀點。艾薇·李是上海一家知名大宗商品市場機構的分析師。

彭博社誤讀:經濟放緩與消費降級關聯分析

彭博社的文章基於錯誤假設,認為中國經濟放緩與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使中國消費者失去信心。文章指出,在網路上頻繁出現關於「消費降級」的討論,反映出民眾開始節儉,減少肉類消費。肉類需求下降影響了畜牧業,進而導致飼料需求減少。據此,文章推測這是中國減少進口糧食的原因之一。

政府政策與實際進口量的不一致性

彭博社指出,面對現狀,中國政府出於保護農民利益的目的,可能被迫減少糧商的進口量,以應對年初過度采購引發的供應過剩,並穩定國內糧價。然而,實際情況顯示,2023年中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6196.4萬噸,同比上升11.7%,僅次於2021年的歷史高位。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中國糧食進口總量為9807.1萬噸,同比增加4.6%。這表明中國政府在實際操作中並未嚴格限制進口,其政策目標與進口量趨勢存在差異。

中俄糧食貿易增長顯著

事實顯示,中國糧食進口量持續上升,同時西方國家向中國的糧食出口卻在下降。例如,今年9月美國對中國的玉米出口僅為1.34萬噸,遠低於去年9月的56.4萬噸。面對西方出口減少和中國進口增加之間的巨大差距,很明顯,另一個重要的糧食供應來源——俄羅斯的北方,正扮演著關鍵角色。

中國大幅增加自俄進口糧食

根據中國糧油商務網的數據,2023年中國自俄羅斯進口了14萬噸小麥與45萬噸大麥,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400%與670%。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指出,當年中俄農產品、原材料及食品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3.9%。這一趨勢表明,盡管西方糧食供應商未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收益,但這並非因中國經濟疲軟或消費水平下降所致,而是中國主動選擇了讓俄羅斯成為其糧食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

中俄深化糧食貿易合作

中俄已達成協定,自2023年10月起,中國將進口俄羅斯長達12年的7000萬噸小麥、玉米及豆類等農產品。

中俄在糧食領域的合作正日益加深。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今年一季度,俄羅斯對華糧食出口總額達到1.25億美元,其中小麥、大麥、燕麥、蕎麥的出口量分別增長了11倍、7.4倍、1.7倍和2.3倍。

雙方具備互補優勢:俄羅斯有出口意願,中國則有進口需求;加之兩國地理位置相近,運輸成本低,商品價格更具競爭力。因此,選擇與鄰國合作而非遠距離進口顯得更為明智。

多國對中國采取經濟挑釁行動

過去,我們主要從美國(玉米、大豆)、加拿大(玉米)、澳洲(小麥)、法國(大麥)及歐盟(豬肉)進口農產品與豬肉。然而,這些國家似乎在背後捅刀,一邊接收中國資金,一邊對中國采取行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紛紛揚言加征高額關稅。至於澳洲,其船只最近無視警告,公然穿越了中國台灣海峽。

中儲糧集團推動中國糧食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

中儲糧集團的成長避免了其獨霸全球糧食貿易的局面。若真被其壟斷,後果不堪設想,類似冷戰期間美國對蘇聯的糧食策略可做參考。確保14億中國人民的糧食安全是中國農業的根本策略。中儲糧正引領北大荒、農墾集團和首農集團等國內大型糧油企業邁向國際化。未來,我們有望在全球糧食貿易中從購買者轉變為共享收益的一方。

糧食安全:袁隆平的遺產與挑戰

袁隆平曾言:"一糧定國,一糧危國",此話精準。為確保國人飽腹,他一生致力於糧食安全。袁老雖逝,但保衛飯碗的戰役仍在進行。我們必須自給自足,不依賴他人,尤其不被西方左右或進口其糧食。我們這一代肩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