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追蹤2.8萬億外資流向:它們在買什麽?

2024-10-16財經

追蹤2.8萬億外資流向:它們在買什麽?

在經歷一輪強勁反彈後,近日A股轉入調整階段。在此輪漲漲跌跌中,外資有何動向?

最新研報顯示,9月26日-10月9日,外資在持續流入A股。中金公司研報顯示,10月3日-9日,A股主動外資、被動外資分別流入2億美元、41億美元,相對於前一周(9月26日-10月2日,下同)數據均有所增長。港股和ADR(美國存托憑證)外資流入金額,也在增長。

萬得數據顯示,10月1日-7日的四個交易日,在國慶假期無南向資金支撐下,香港股市主機板、創業板合計日均成交總額是此前(2024年初至9月23日)的三倍。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興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張憶東10月2日表示,外資是推動此前港股大漲的主要力量。「隨著中國股市回暖及經濟企穩,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下,歐美資金和‘一帶一路’國家的資金有望興起新一輪配置中國股市的熱潮。」

北向資金(滬股通、深股通)流向是觀察A股外資動向的主要視窗。不過,自2024年8月16日後,官方對滬深港通訊披機制進行了調整,不再每日披露北向資金買入額、賣出額、證券持有資訊等詳細數據,改為披露交易總額、交易總筆數、ETF交易總額,證券持有資訊則改為季度披露。

從信披數據來看,此輪A股反彈以來,北向資金成交額顯著增加。 在9月24日本輪市場反彈以來,截至10月15日,北向資金合計成交額為2.8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2770億元,是8月該數據的2.87倍。

近日,北向資金三季度持股數據公布,這是滬深港通訊披機制調整後,北向資金季度持股數據首次亮相。萬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向資金共持有A股公司股份1323.12億股,持股市值為2.41萬億元。與8月16日北向資金日頻數據停更前相比,分別增加73億股、5000億元。

從資金流向上看,在A股市場,外資重點流入銀行、電信服務、技術硬體與裝置等行業;港股市場,國慶假期期間外資則重點流入多元金融、房地產等。

近日市場出現回呼,部份外資選擇獲利離場。A股市場中,10月9日-15日市場回呼之際,多家北向資金重倉股跌幅超15%。同期,上證指數、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8%、12%。

外資加倉中國資產

近日,A股、港股經歷大漲後開始回呼,外資則仍在加倉。

中金公司釋出的報告顯示,10月3日-9日,A股主動外資、被動外資分別流入2億美元、41億美元,較前一周的1.9億美元、26.4億美元,都有所增長。其中,被動外資流入增幅超五成。

中金公司指出,10月3日-9日,外資被動資金繼續加速流入,仍以中國區域基金為主,這些可能仍更多代表非機構投資者的亢奮情緒。 「主動資金延續流入,但其中體量最大的專註於中國區域基金的流入規模收窄,而專註於亞洲除日本的基金轉為流出,依然反映了外資相對謹慎的心態。」

據媒體報道,10月7日-11日全球ETF資金流入前十排名中,中國資產占據了六個席位,中國資產展示出強勁的吸金能力。

隨著A股市場在大幅反彈後步入調整,北向資金日成交額在突破5000億元後有所下滑,但仍維持高位。

萬得數據顯示, 9月24日-10月15日,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為2770億元,是8月日均966億元的2.87倍。

其間,北向資金日成交額從1653億元最高增至10月8日的5101億元,隨後四個交易日,該數據雖逐步下滑,仍超2200億元。其中,9月27日-10月15日,深股通日成交額均超千億元。

萬得數據顯示,深股通日成交額超千億元可追溯到2020年7月16日,彼時A股正處於反彈行情,深證成指從當年5月28日的10653.49點漲至7月16日的12996.34點,此後在2021年2月18日盤中升至16293.09點。

港股方面,外資亦在流入。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10月3日-9日,港股和ADR海外資金整體流入44.4億美元,是前一周29.9億美元的1.48倍,再創2016年以來新高。

近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自中央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以來,美國和歐洲投資者在香港股市強勁凈買入,按金額計算約占買家的85%。其中90%是長線基金和投資銀行。中東對香港股市的興趣也在增長,兩只追蹤港股的 ETF本月晚些時候將在沙烏地交易所上市交易。

國慶期間10月1日-7日的四個交易日,在沒有南向資金參與的情況下,香港股票主機板、創業板合計成交總額日均約2557億港元。而在此輪大漲前,即2024年初至9月23日,上述數據僅約為815億港元。

廣東小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仕禹告訴【財經】, 前期外資大舉購買A股、港股的主要原因是美聯準開始降息,這幾年市場「出逃」的資金開始回流到A股和港股市場,其次是高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呵護股市,前期是非常典型的「增量普漲」行情。

在銀河證券看來,除了政策層面的利好,港股業績呈現回暖態勢為港股前期行情提供基本面支撐。2024年上半年,全部港股營業收入累計同比上漲2.8%,歸母凈利潤累計同比上漲4%,均較2023年全年顯著改善。

銀行等被大舉買入

外資持續進場,重點布局了哪些行業?

從資金流向上看,在A股市場,外資重點買入銀行、電信服務等行業;港股市場,國慶假期外資則重點買入多元金融,房地產。

因自2024年8月16日後,外資中北向資金持股明細由日披露改為季度披露,只能從三季度末持股數據窺探北向資金流向。

隨著近日外資三季度持股數據公布,其在A股市場的持股情況也浮出水面。

萬得數據顯示,8月16日至9月30日,分行業來看,北向資金凈買入額最多的三大行業為銀行、技術硬體與裝置、電信服務行業,凈買入額分別為11.9億元、6.09億元、4.46億元。從增持數量來看,上述時間段內,北向資金增持最多的行業,也是上述三大行業。

2024年9月24日-10月15日,上述三個行業漲幅分別為15%、27%、13%,其中技術硬體與裝置行業漲幅位居行業漲幅第四位。

個股來看,8月16日至9月30日,滬股通前十大凈買入公司中,中國聯通(600050.SH)、賽力斯(601127.SH)、農業銀行(601288.SH)分居前三,凈買入額均超1.8億元,其中中國聯通以4.3億元的凈買入額位居首位。滬股通前十大凈買入公司中,銀行有五家公司上榜,占比五成。

深股通前十大凈買入公司中,平安銀行(000001.SZ)、歐菲光(002456.SZ)、立訊精密(002475.SZ)位居前三,凈買入額均超1.3億元,平安銀行以1.35億元的凈買入額位居首位。分行業來看,技術硬體與裝置行業有六家公司上榜。

9月24日-10月15日,上述六家公司股票在大漲後回呼。其間,六家公司漲幅均超6%,其中平安銀行漲幅超兩成。

在中信證券看來,「一攬子」政策推進有助於市場復蘇預期的凝聚,進而夯實銀行股紅利價值空間,疊加金融產品配置邏輯延續,絕對收益邏輯仍將延續。

有資管人士告訴【財經】, 從外資購買情況來看,基本是行業龍頭白馬股,這類公司除基本面穩定、風險較小外,也是量化、指數基金重倉股,如果外資配置中國股市資產,這類公司是首選。

港股方面,外資重點買入多元金融、房地產行業。

國慶期間10月1日-7日的四個交易日內,在沒有南向資金流入的情況下,從港股資金凈流入數據來看,多元金融、房地產、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行業分居前三位,凈流入資金合計分別為36億元、17億元、13億元。其間,上述三個行業漲幅均超兩成。

根據港交所披露數據,9月24以來,國際投資機構摩根、高盛已開始增持港股,增持公司包括阿裏巴巴-W(9988.HK)等行業龍頭公司。

市場回呼之際,部份外資選擇獲利離場。

根據媒體報道,高盛集團的交易報告顯示,對沖基金10月8日賣出了創紀錄數量的中資股票。對沖基金不僅解除了多頭頭寸,還增加了空頭頭寸,賣出的多頭頭寸是做空頭寸的兩倍。

10月8日-15日,港股市場中國慶期間被外資大舉買入的上述三大行業,均呈現資金凈流出狀態。

A股市場回呼期間,部份外資持股公司股價也出現下跌。萬得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滬股通、深股通持股比例超10%的公司共計約31家。10月9日-15日市場回呼波動之際,上述公司中有30家公司股價出現下滑,匯川技術(300124.SZ)、珀萊雅(603605.SH)股價跌幅分別為24%、21%,居前兩位。

未來資金流向如何?

市場回呼後,國際機構對中國市場未來的表現持有不同觀點。

高盛在10月7日的研報中指出,預計中國權益資產未來仍有15%-18%的上升空間。

美銀證券則表示,當下預期已建立,估值已正常化,亟待盈利、基本面修復。「買入一切」階段很快結束後,需要關註未來市場走勢、財政政策等經濟政策訊號。

在布局方向中,非銀金融、消費等行業是多家外資機構在短期內看好的板塊,醫藥和高股息則是其中長期關註領域。

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機構認為,非銀金融受益於資本市場活動的增加和資產表現的改善,建議超配保險,但需警惕券商短期過熱後的回呼。

對於消費行業,美銀、高盛等機構認為,該行業有望受益於寬松政策,提供結構性增長機會,估值水平較為合理,但需警惕中長期經濟修復不及預期的收益回吐。

此外,多家國際機構認為,互聯網受益於順周期邏輯,並且相對其他資產與自身歷史峰值,估值空間仍然存在。

中長期來看,高盛認為,政策要求提升分紅意願,高股息公司具有較好防禦內容。

A股、港股市場調整之際,海外資金流向也出現切換狀態。

中金公司數據顯示,10月3日-9日,美股與新興市場轉為流入。主動外資上看,美股由前一周的流出1.2億美元轉為流入9.1億美元,歐洲流出由24.7億美元收窄至8.7億美元,日本股市流出由11.3億美元收窄至2.3億美元,新興市場由流出2.5億美元轉為流入0.6億美元。

後續全球資金是否還會流向中國?

「此輪上漲前,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是近幾年來較低水平。」德邦證券宏觀組組長張浩對【財經】表示,在美聯準降息後,大家在尋求全球再平衡,當我們開始做大規模的逆周期政策刺激之後,中國資產的價效比優勢開始體現,只要市場漲起來,外資也會參與進來。

上述資管人士告訴【財經】,從全球資金配置的角度來看,此前日本等地股市已經大漲,在國內市場有好轉跡象的情況下,資金回到A股和港股的邏輯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