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為何高層寧願降購房首付,也唯獨不用降價這一招呢?(看完不要轉發)

2024-05-23三農

截至目前,國家促樓市恢復的大招主要包括:

1.住房供應方面,自然資源部發文要求商品房去化周期超36個月的城市,應停止供地,去化周期18-36個月的城市,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壓縮供地。如果加上早些時候自然資源部放開低密地塊限制,意味著各城市的住房供應在未來兩年將明顯減少。

實際上,目前超過50個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拆遷,均全面實行房票安置,就是拆遷了也不建新房,直接給你安置待售新房,這是減少供應、壓縮住房供應的有效做法。

2.住房需求方面,全方位降低購房成本,如不斷降低房貸利率、全面取消房貸利率下限。同時全面放開二線以下城市限購,逐步放開一線城市限購。

可以看出,無論是供應側,還是需求側,支持政策基本是能出就出,但工具箱唯獨沒有降價這一招。

一些網友感到有些失落,覺得什麽招都用了,都是隔靴撓癢癢,降房價才是根本,比如現在2萬一平米的房價,你降到5000一平米,現在一萬一平米,你降到3000一平米,自然有很多人會買得起,市場不就火熱起來了嗎?難道不比降購房首付、降利率、給補貼來得實在嗎?實際上,這說明一些人並不理解決策層的想法。

相信很多關註樓市政策的朋友應該知道,住建部在今年3月份釋出了一份通知,要求各地重點做好2024年和2025年的住房發展規劃,並提前謀劃2026年-2030年住房發展規劃。

住房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是,根據人口變化調整土地供應,以人定房、以房定地,最終實作「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防止市場大起大落」。從這裏可以看出,國家根本沒想過要降價來滿足人人買房,而是根據人口來確定住房供應,哪個地方人少地多,哪裏就壓縮供應,確保供需平衡, 止大起大落的表態也顯示,國家的本意不是要降房價,而是要確保市場平穩。

短期和中期住房發展規劃的要求表明,國家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都會透過調節供應來防止市場下滑。

國家之所以沒選擇「降價走量」,其實還有深層次的邏輯。

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假如現在1萬一平米的房價,國家說降到5000一平米,你是當時買100平米付了15萬首付,還有35萬本金未還。現在房子突然只值50萬了,還有多少人願意還那35萬本金+35萬利息=70萬?想必,只要智力正常,幾乎沒有人選擇繼續還幾十年房貸,索性甩給銀行了。

這個時候,著急的肯定不止銀行一家,地方的財政支出,如農林水務、科、教、文、衛、社會保障等等,每年支出都在增長,對落在你區域的納稅企業都呵護備至,但現在的經濟發展壓力挺大,總不能突然對他們加稅吧?但面對持續增長的財政開支怎麽辦?土地收入往往是個大頭,一般來說,一年的支出都把當年的土地出讓計劃排得滿滿的,少一塊地,褲腰帶都得收一收。

現在你把房價都降到5000了,要知道,人家當時地價底價都拍到4000一平米了,怎麽辦?要想把地賣出去,地價只能降到2000一平米,這簡直是讓地方財政揭不開鍋嘛。地方只能不斷借債,要知道,目前我們的地方債余額已經超40萬億(這還不包括城投債的隱性債務),還能繼續加多少?所以,穩樓市,更是穩地方財政。

至於城市中產70%的財富都在房產上、大家買房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這些即便不是國家在政策制定時的考慮,就銀行金融風險、地方財政缺口兩個方面,國家都不能對房價下跌坐視不管,不僅要管,而且要管得有效果,要讓市場真正企穩,房地產市場進入正常運轉狀態。

前段時間水電氣、高鐵等漲價資訊表明,一旦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誰的日子都不好過。既要,又要,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所以,那些成天喊著房價下降的人,醒醒吧。國家穩房地產市場、穩房價,初衷並不是為了保護房產財富的既得利益者,而是為了確保國家正常運轉,這關系到每一個人的民生福祉。

一句話,在我看來,想國家主動降房價不現實,今天看不到,未來也不可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