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魯政委:個人養老「興」發現——養老金融客群洞察報告

2024-07-20三農

魯政委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興業銀行財富管理部&興業研究公司

聯合撰寫

個人養老金

為居民做好個人養老金融服務是金融機構的重要使命。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養老金融服務需求,興業研究聯合興業銀行財富管理部,依托外部數據調研機構進行問卷調研,有如下發現:

居民養老準備仍顯不足。 超9成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後的收入(養老金等)需達到退休前收入的40%以上才能夠滿足養老的需求,但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呈下降態勢,居民需要為養老做好財務準備。然而,目前僅有55.8%的受訪者表示已進行了養老財務準備。中低收入、低能階城市受訪者養老儲備不足的比例更高。

居民需要更加專業的指導,以提升養老財務規劃的科學性。 「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養老金融產品」和「不知道需要多少養老儲備」是受訪者普遍面臨的兩大難題。

在選擇養老金產品時,受訪者整體表現出較低的風險偏好。 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位列居民財務準備方式的前兩名。受訪者的投資風險偏好隨年齡上升而下降,隨學歷上升而上升。受訪者投資個人養老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集中在年化收益率3-5%之間,高於長期通脹水平。高收入受訪者的預期報酬更高。

個人養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覆蓋率有待提升。 同時參與養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受訪者僅占總人數的1.2%。「強制儲蓄」和「稅收優惠」是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的主要原因;「帳戶內資金需要退休後取出」則是未開通的主要原因。 開通養老帳戶的人群畫像表現為,本科以上學歷、年齡26-45歲、生活在三線及以上城市,中等收入水平的已婚有子女人士。

以全生命周期視角開展養老規劃,在市場波動加劇的大環境下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是進行養老規劃的有效方式。興業銀行現已形成了儲蓄存款、理財、基金、保險四類養老產品貨架全覆蓋,為不同年齡段、不同風險偏好的備老和養老客戶提供差異化的資產配置服務,助力個人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五篇大文章。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養老這一「夕陽事業」將成為「朝陽產業」。在此過程中,為居民做好個人養老金融服務是金融機構的重要使命。

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養老金融服務需求,興業研究依托外部數據調研機構進行問卷調研,共計回收有效樣本3000份,覆蓋一線至五線城市,其中,二線及以上占比達51.3%,覆蓋36個個人養老先行城市(地區);年齡段覆蓋18歲至75歲以上年齡段,其中26-65歲占比達76.5%;涵蓋未退休人群和已退休人群,分別占85.7%和14.3%。特別針對個人養老金帳戶開通情況設定調查,最終樣本中已開通受訪者占比為6.8%,未開通受訪者占比為93.2%。

調研問卷中部份選項為多選題,選項結果加總後可能超過100%。

一、居民養老財務準備

1.1 居民養老財務準備依然不足

退休後需要多高的收入? 91.5%受訪者認為退休後的收入(養老金等)需達到退休前收入的40%以上才能夠滿足養老的需求。其中,48.7%認為退休後收入需要達到退休前的60%以上。 根據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樓繼偉的發言,近年來,「第一支柱」替代率逐步下降,全國平均已不足50%。[1]可見,居民需要更多透過第二、第三支柱為養老做好財富儲備。

分家庭情況來看,未婚、已婚無子女受訪者對退休後收入的要求更高。53.1%的未婚受訪者、52.5%的已婚受訪者認為退休後收入需要達到退休前的60%以上,而已婚有子女家庭的這一比例為47.2%。

不過,調查顯示,居民的養老財務準備尚不充分。

僅有55.8%的受訪者表示已進行了養老財務準備 ,44.2%的受訪者表示尚未進行養老財務準備。受訪者年齡越大,已進行養老財務準備的占比隨之上升。但直到56-65歲,處於退休年齡附近的受訪者中,仍有18.1%尚未進行養老財務準備。

29.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儲備的養老資金「較不充足」或「非常不足」。中低收入家庭養老資金不足占比高於高收入家庭。分收入水平來看,低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元)中這一占比高於整體均值,為36.3%;中等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10-50萬元)的這一占比也達到26.7%;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這一占比為16.4%。

分家庭情況來看,已婚有子女的受訪者養老資金充足(包括非常充足和基本充足)占比達76.5%,已婚無子女的受訪者這一比例為66%,未婚的受訪者這一比例為47.9%。未婚受訪者的養老儲備不足情況較已婚受訪者更加普遍。

分地區來看,低能階城市居民的養老儲備更不充足。一線、新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和五線城市受訪者中,「養老準備不足」(包括「較不充足」和「非常不足」)占比分別為21.4%、19.7%、29.5%、32.8%、37.2%和34%。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養老準備不足問題更加突出。

1.2 居民養老財務來源

「領取基本養老金」和「銀行存款」是受訪者的預期退休後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分別達83.3%和75.4%,遠高於其他收入來源。31.2%的受訪者預期透過退休後兼職獲取收入,「房產租賃/出售收入」占比最低,為12.3%。

分收入水平來看,中低收入家庭更加依賴基本養老金。高收入家庭的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和子女贍養收益占比為34.5%和25.4%,該比例高於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更加依賴領取基本養老金,分別達82.3%和84.1%,高收入家庭這一占比為74.5%。

分地區來看,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在非一線城市的滲透率有待提升。一線城市中,40.6%的受訪者預期透過年金或商業養老保險的收益來養老,而新一線、二、三、四線城市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6.7%、36.8%、33.3%、31.9%和27.7%。風險更高的投資品類,如基金或股票、黃金或白銀在二線及以上城市的受歡迎程度高於低能階城市。房產或商鋪也呈現出相同的規律。

1.3 養老財務準備的挑戰

在進行養老財務準備時,「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養老金融產品」和「不知道需要多少養老儲備」是受訪者普遍面臨的兩大難題。

不同收入群體在進行養老財務準備時面臨的難題有所不同。高收入家庭「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養老金融產品」問題更加突出,占比達60%;中低收入家庭對於需要準備多少養老儲備更加迷茫。

居民需要更加專業的指導,以提升養老財務規劃的科學性。 對於養老財務規劃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受訪者普遍考慮了「基本生活支出」、「醫療保健支出」,但對「預期壽命」、「投資報酬率」和「物價變化」的關註不足。

不同收入家庭在進行養老財務規劃時的考慮側重點具有差異。 高收入家庭對於「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質」、「預期壽命」和「投資報酬率」的關註度顯著高於中、低收入家庭,分別達72.7%、36.4%和40%。中等收入家庭對於「醫療保健支出」和「意外支出」考量更多。低收入家庭對於「物價變化」的關註度達27.5%,高於整體均值。

二、居民養老財富管理

2.1 養老投資渠道

居民進行養老的財務準備方式中,銀行存款(占比75.2%)和理財產品(占比52.6%)位列前二,其次是年金或商業養老保險(34.8%)、股票或基金(26%)。

分家庭收入來看,高收入家庭中,房產或商鋪、信托占比遠高於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

分年齡來看,對於各年齡段來說,銀行存款都是儲備養老財富的重要形式。未退休受訪者對理財產品、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的偏好與年齡呈現為正相關。

2.2 養老投資風險偏好

對於養老金產品,受訪者整體表現出較低的風險偏好 。46.8%的受訪者在面對收益和風險時表示,希望「保守投資、能夠忍受少量本金損失,願意承擔一定振幅的收益波動」,其次是「尋求資金的較高收益和成長性,願意為此承擔有限的本金損失」。

分收入水平來看,風險偏好從高到低依次是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中落在較高風險偏好者的占比達49.1%,這一占比在低收入家庭中為39.3%。

分年齡階段來看,受訪者的投資風險偏好隨年齡上升而下降。較高風險偏好在年輕人(18-25歲)群體裏占比為48%,這一比例在臨近退休人群(56-65歲)群體中為31.9%,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為0%。較低風險偏好占比在年輕人(18-25歲)群體中為34.3%,而在臨近退休人群(56-65歲)中為80%。

分學歷來看,受訪者風險偏好與受訪者的學歷表現出一定的正相關性,即學歷更高者展現出更高的風險投資意願。這與受訪者的投資知識儲備情況有關。研究生及以上受訪者的投資者知識儲備更多落在「豐富,對金融知識及其相關風險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理解」,占比達17%,高於受訪者整體均值7.8%。

2.3 養老投資預期報酬

受訪者對養老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整體較高。受訪者投資個人養老產品的預期報酬集中在「年化收益率3-5%」,其次是「年化收益率5-10%」,預期獲得「年化收益率3%左右」占比在12.9%,希望獲得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報酬占比為4.6%。

分年齡來看,年齡較小的受訪者預期報酬整體高於接近退休的受訪者(56-65歲)。

分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受訪者的預期報酬更高,預期年化收益率5-10%占比達47.3%;中等收入受訪者的預期報酬更多落在年化收益率3-5%,占比達54.1%;低收入受訪者的預期報酬在3%左右的占比為16.6%,高於整體均值。

三、個人養老金帳戶現狀

3.1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覆蓋率

養老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計劃覆蓋率不足20%,81.2%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單位未提供年金計劃。在提供該計劃的受訪者中,48%的受訪者參與了第二支柱,占受訪者總數的9%。

在已參與第二支柱的受訪者中,13.8%的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 同時參與養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受訪者僅占總人數的1.2%。

3.2 個人養老金帳戶開通原因

目前已有7.9%的受訪者已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14.4%的受訪者表示已了解個人養老金帳戶並考慮去開通;25.1%的受訪者了解但是未開通;52.5%的受訪者尚未了解個人養老金帳戶。

已開通個人養老帳戶 的受訪者表示,「強制儲蓄」和「稅收優惠」是開通帳戶的主要原因。

未開通個人養老帳戶 的受訪者表示,「帳戶內資金需要退休後取出」、「投資產品不夠豐富」以及「有更好的投資渠道」是他們選擇不開通的主要原因。

3.3 個人養老金帳戶繳存意願

當前已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人群的繳存意願較為謹慎。 62.7%的受訪者表示每年計劃在個人養老金帳戶儲存6000元及以下,不足個人養老帳戶年儲存上限金額12000元的一半水平

分年齡階段來看,年輕人(18-25歲)的計劃繳存金額整體低於臨近退休的受訪者(56-65歲)。26-35歲青年人計劃繳存10000-12000元的占比在未退休人群中最高,達17.5%,其次是46-55歲人群,達12.9%。

分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家庭的計劃繳存金額顯著高於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對高收入家庭來說,個人養老金帳戶的節稅效果更加突出。

3.4 已開通個人養老金人群畫像

已開通個人養老帳戶的受訪者年齡主要分布在26-35歲間,其次是36-45歲間和46-55歲間;已開通受訪者主要生活在三線及以上城市,總計占比達95.1%。這與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3]集中在三線及以上城市有關。

從職業分布來看,已開通人群主要為公司職員,占比達56.9%;其次是專業人士(醫生、教師、律師等),占比達12.7%。

從婚育情況來看,已開通人群中已婚有子女受訪者占比高達85.8%,已婚無子女受訪者占比達8.8%,未婚受訪者占比為5.4%。

從收入分布來看,已開通受訪者中中等收入家庭占比為63.7%,高收入家庭為3.4%,低收入家庭占比為32.8%。

從學歷分布來看,已開通受訪者學歷整體較高,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專和高中及以下占比分別為4.4%、64.7%、24.5%和6.4%。

總結來看, 開通養老帳戶的人群主要特征為本科以上學歷、年齡26-45歲、生活在三線及以上城市,中等收入水平的已婚有子女人士。

3.5 不同群體的個人養老金帳戶開傾向

從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家庭開通的占比較高,達12.7%,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開通占比分別達7.6%和8.3%,差異並不顯著。

已婚受訪者開通養老帳戶比例整體高於未婚受訪者。已婚有子女開通個人養老帳戶的比例為9.2%,已婚無子女受訪者的開通比例為9.0%,未婚開通的比例為2.4%。

從城市分布來看,一線和新一線受訪者中開通占比最高,分別達19.7%和13.9%,四線及五線開通人數占比不足3%。

已開通個人養老帳戶的人群,其對金融產品及其相關風險的知識較其他未開通的人群更高。

3.6 個人養老帳戶金融服務

從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渠道來看,受訪者更加傾向於銀行渠道,其次是證券公司或保險公司,最後是互聯網金融平台,占比分別達81.6%、53.8%和36.9%。

受訪者表示,希望個人養老帳戶可以提供保險產品、理財產品和存款產品;基金類產品中固收型基金呼聲最高,海外基金較低。

在購買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時,受訪者更加看重產品的安全性、投資收益和金融機構的品牌聲譽。

從投資咨詢付費模式的選擇來看,已開通帳戶的受訪者更加傾向於「按投資收益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資咨詢服務費」,占比達45.6%,其次是「按投資規模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資咨詢服務費」,占比達40.7%,最後是「按咨詢服務使用收取的按次咨詢服務費」,占比達13.7%;未開通的受訪者偏好的選項與已開通受訪者次序一致,程度略有不同。

四、養老財富規劃建議

近年來,中國老齡化呈現老齡人口規模大、老齡化率加速增長的特點,老齡化帶來的挑戰需要全社會共同應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和發展不足的養老產業之間存在矛盾。養老金融既是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也是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支撐力量,透過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個人客戶的養老需求已經成為重要趨勢。以政府、企事業單位、個人和家庭多方責任共擔的多支柱養老金模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主流發展趨勢,中國養老金制度體系已經基本成型,其中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為主的第一支柱基本完善,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代表的第二支柱具備一定規模,以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為代表的第三支柱方興未艾。

以全生命周期視角開展養老規劃,在市場波動加劇的大環境下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是進行養老規劃的有效方式。一般而言,在初入職場的階段(<30周歲)就需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身養老儲蓄和規劃的意識,將一部份儲蓄存入自身個人養老金帳戶,並且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配置波動較高的產品以獲取更高的收益彈性。越早開始養老規劃,未來所需準備資金也越少。在進入成熟家庭階段(30-50周歲)後,家庭財富積累速度加快,個人養老整體規劃需要統籌未來的家庭收支、通貨膨脹和資產收益情況,均衡配置相關產品,兼顧養老資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在進入頤養天年的階段(>50周歲)後,可以將保障養老財產本金不受損失為主要規劃目標,投資工具須匹配現金流支出的安排,量入為出,為退休後的生活增添保障。

興業銀行現已形成了儲蓄存款、理財、基金、保險四類養老產品貨架全覆蓋,為不同年齡段、不同風險偏好的備老和養老客戶提供差異化的資產配置服務,助力個人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

註:

[1]資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樓繼偉:養老金第一支柱平均替代率已不足50%」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0-01-11/1399855.html

[2]低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在0-10萬元;中等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為10-50萬元;高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家庭。

[3]目前試點地區包含: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雄安新區、晉城市、呼和浩特市、沈陽市、大連市、長春市、哈爾濱市、上海市、蘇州市、杭州市、寧波市、合肥市、福建省、南昌市、青島市、東營市、鄭州市、武漢市、長沙市、深圳市、南寧市、海口市、重慶市、成都市、貴陽市、玉溪市、拉薩市、西安市、慶陽市、西寧市、銀川市和烏魯木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