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讀懂央行新政:為居民減負才是精準藥方

2024-10-02三農

2024年9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央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證監會主席吳清出席並答記者問。這是三位金融管理部門「一把手」首次出席同場新聞釋出會。

在此次釋出會上,潘功勝率先宣布了三項重大政策:一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並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二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的最低首付比例;三是,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除了傳聞已久的存量房貸下調落地外,本次的政策組合拳力度無論是對於地產部門的支持,還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助力均顯著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相比於傳統的寬松政策,細看本次釋出會可以發現,除了在提升金融機構實力和支持實體經濟水平上發力,無論是降低存量房貸還是支持資本市場等措施上,政策可謂是應出盡出,從降低居民債務負擔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兩個層面均體現了讓利於民的政策目的。

而在持續多年的「禁止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之後,此次政策推出了只能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彰顯了要把資本市場給扶起來的決心。

受益於利好政策,資本市場也給與了積極回饋,上證指數大漲4.15%,單日上漲超百點突破2800點大關,報收2863.13%,一天收復了近一個月的指數跌幅。

今年以來,無論是樓市的517新政,還是多次喊話資本市場、鼓勵耐心資本的扶持舉措,市場後續的表現均沒有如預期般企穩復蘇,不過這一次,當央行拿出超預期的政策之後,很多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上次降房貸利率後,發生了什麽?

在本次的三大重磅政策中,和廣大居民最相關的便是第二條——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和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房貸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在0.5個百分點左右。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調至15%。將5月份人民銀行創設的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中,央行的資金支持比例從60%提高至100%,將年底前到期的經營性物業貸款和「金融16條」這兩項政策檔延期至2026年底。

對於政策的預期效果,潘功勝預計降0.5%房貸利率政策將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億元左右。

想要讀懂這個政策的重大意義和背後的訊號,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類似案例和後續發展。

如此巨大的存量房貸調整力度在歷史上相當罕見,上一次還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10月22日,央行釋出公告:決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在當時的答記者問中,央行表示,金融機構在綜合評估風險的基礎上,可自主確定已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尚未償還部份的利率水平。也即,對存量房貸的利率,商業銀行享有一定的自主權。

其後,多家中小銀行對存量房貸客戶推出了七折優惠利率,透過轉按揭服務,大批存量房貸客戶從國有大行轉移至中小銀行。

2009年1月,國有大行為了留住客戶,也相應做出調整,正式加入了存量房貸利率優惠的隊伍。四大國有銀行宣布,只要2008年10月27日前執行基準利率0.85倍優惠、無不良信用記錄的優質客戶,原則上都可以申請七折優惠利率。

值得註意的是,官宣政策的2008年10月正值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9月,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需求快速下行,引致中國出口增速迅速惡化,國內經濟受到嚴重沖擊,部份企業倒閉、失業率走高,一時間經濟和民生均遭遇創傷。為應對危機,改善民生,亟需擴大內需,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便包括存量房貸利率的下調。

可以發現,盡管這次宣布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和降首付比例時,中國並沒有遭遇外部的經濟沖擊,但是中國目前也和當年一樣,需要攻克穩增長、擴內需、保民生的三大難題。

換而言之,本次政策的出台也意味著中國決策層對於目前經濟形勢有著清醒的認知,在宏觀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對於居民部門則果斷出手,下大力度支持居民部門減負。

近年來,中國大部份的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都是以穩定生產部門為主,對於居民消費部門的減負主要聚焦於降低新發放貸款利率一個點上,因此出現了存量房貸利率和目前房貸利率剪刀差的情況,也間接導致了居民提前還貸潮的蔓延,這即不利於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進行消費,而對於金融機構,看似維持了一個相對高的利差空間,但是考慮到不確定的提前還貸潮,金融機構本身的資金利用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次的調整貸款利率不僅對於居民部門是實質性讓利,也對於推動社會金融效率和促進居民消費存在一定最佳化作用。

為了讓股民賺錢,央行親自下場

盡管2008年存量房貸下調並不是直接扭轉A股熊市的因素,但是隨著該政策和包括四萬億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出台,恰好在2009年1月降房貸利率的正式實施之際,A股也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

在政策出台前,A股先是經歷一波熊市,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價6124.04點下行至2008年10月22日的收盤價1895.82點,跌幅約69%。

而在降低房貸利率政策出台的2008年10月22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區間漲幅為67.33%,即使從2009年1月31日算起,截至2009年末,區間漲幅也達約64.63%。同期滬深300、中證500和中證1000三個主要寬基指數均取得了幾乎翻倍的報酬,資本市場可謂一掃過去的陰霾,迎來了一波小牛市。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新聞釋出會中,資本市場也被提到了比2008年更重要的位置。

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第一次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其中一項是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使用自身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這項政策將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和股票增持。

具體而言,央行此次創設了兩個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一是非銀機構可以將持有的優質資產(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置換質押從央行獲得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並將這些資金投向於A股市場,規模為5000億元。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央匯金公司等政策維穩機構也從央行和商業銀行獲得了流動性支持,上述新工具將這一操作透明化,並擴充套件到全部符合條件的非銀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增強市場信心。

第二個工具是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央行也將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用於回購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人民銀行將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提供的資金支持比例是服務再貸款利率1.75%,商業銀行給客戶辦貸款的時候利率會加0.5個百分點,也就是2.25%,規模為3000億元。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人民銀行創設專項再貸款,激勵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其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對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一視同仁。

在今天的釋出會上,潘功勝還對會後提問回應稱,平準基金正在研究。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兩個工具的8000億元只是第一批資金支持,在本次新聞釋出會上,潘功勝強調這兩個計畫均可以後期擴大規模。也就是說,為了扶起大A,央行雖然不會親自下場買股票,但是買股票的錢,只要有必要,就可以續杯,從政策層面給「耐心資本」提供定心丸,避免機構因為各種流動性問題砸盤的情況。

不過央行出錢鼓勵機構買股票並不是央行下場炒股,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就解釋道:「兩項工具均有助於向權益市場註入流動性,改善市場預期,但本質上並非央行直接在權益市場購買資產,因此和日本央行的QQE(量化質化寬松貨幣政策)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預計隨著央行創設的權益市場支持工具落地,股市預期可能會進一步好轉,而央行對於市場的引導和管理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但即便不是央行親自下場買股票,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央行這麽主動「餵飯」的舉措也非常罕見,並且直接逆轉了過去幾年嚴格控制資金流向的做法,足以證明資本市場在國家眼裏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棄子,或者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提款機。為了讓廣大的投資者能夠獲得財產性收入,央媽真可謂是操碎了心。

為了不通縮,央行真拼了

一邊是讓百姓負債減負,一邊是支持大家炒股賺錢,那麽讓利於民的背後就有一個關鍵的問題,誰來買單?

仔細觀看本次釋出會,有接近央行人士明確表態稱互換便利不是直接給錢,不會擴大基礎貨幣的規模。

但是仔細想一下,無論是互換便利操作的5000億元,還是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的3000億元,雖然不會直接增加基礎貨幣,但是一定會因為資金流轉間接增加基礎貨幣。

那麽間接增加基礎貨幣會不會導致通脹呢?那可真是想多了。

數據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5.05萬億元,同比增長6.3%。狹義貨幣(M1)余額63.02萬億元,同比下降7.3%。流通中貨幣(M0)余額1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前八個月凈投放現金6028億元。

目前中國M1和M2的剪刀差逐步擴大,也就代表著中國並不缺錢,而是大家都不願意去花錢,這不僅不會導致通脹,反而會引發通縮風險。

也就是說,央行「印鈔」支持股市這件事情本質是對抗通縮,目前來說不僅不會有副作用,反而會加強社會資金流動效率,提振經濟迴圈。

如果說,這一次是央行替老百姓給股市買單,那麽在樓市上,就是銀行給老百姓買單了。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存量房貸規模為37.8萬億元。也就是說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意味著銀行1年的利息收入就要減少1890億元,相當於2023年銀行業利潤總額的8.2%左右。

對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下調存量房貸利率是非常必要的,應該說是勢在必行。這其中涉及商業銀行和房貸的借貸者的利益平衡問題,但現在確實到了稍微苦一苦商業銀行(的階段)」。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在存量房貸利率下滑的同時,央行的降息也在同步進行。潘功勝預計,本次降息將帶動MLF下調0.3個百分點,預計LPR和存款利率也將隨之下行0.2-0.25個百分點,對銀行凈息差總體保持中性。

不過,苦一苦銀行為民讓利的同時,對於國家的整體金融穩定和安全,央行依然有自己的政策底線。

大型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也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資本是金融機構經營的「本錢」,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基礎和抵禦風險的屏障。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今天表示,近年來,大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潤留存的方式來增加資本,但隨著銀行減費讓利的力度不斷加大,凈息差有所收窄、利潤增速逐步放緩,需要統籌內部和外部等多種渠道來充實資本。

「為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經研究,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

李雲澤表示,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同時,也將持續督促大型商業銀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資本約束下的高品質發展能力。

過去一年來,無論是穩定樓市的政策組合拳,還是證監會吳清主席上任後一系列安撫市場的政策動向,似乎從結果而言,對資本市場的提振效果並不顯著,很多政策的效果周期甚至沒有挺過一周。相比起政策的力度不足,居民的信心缺失才是更為關鍵的內核,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萎靡不振的資本市場,大家紛紛選擇用腳投票,提前還貸,消費降級屢見不鮮,M1和M2的剪刀差更是持續加速增長。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口號和政策顯然力度不足,而國家也開始意識到了居民部門的有心無力很有可能導致通縮陷阱,也將最終反噬到供給側。而這次央行親自下場降利率和「買股票」,則從增收和減負兩個層面對居民部門給出了支持,而親自出資8000億下場更是表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態度——資本市場不僅不是居民部門的「銷金窟」,而是讓居民財產性收入穩定增長的「金元寶」。

央行此次下場的意義也並不僅限於地產和資本市場兩個部門,實際上還釋放了明顯的訊號——決策層已經意識到了中國潛在的通縮風險和只保生產不幫消費的問題,開始有的放矢,在不搞全面大水漫灌的前提下開啟精準滴灌啟用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