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安徽小夥古廟獨守10年,薪資最少時一月僅40元,他究竟為了什麽?

2024-03-10三農

如今科技發達,生活節奏快,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適應這繁忙的城市生活,對未來更是覺得力不從心, 每當工作不順心的時候,腦海裏總會浮現歸隱山林的想法。

歸隱山林,遠離城市喧囂,這是很多人一閃而過的念頭,很少有人真的舍得城市的繁華和便捷,到一個人煙罕跡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 但王先凱是個例外, 他在古廟一待就是十年之久,常年與青燈古佛相伴,每天粗茶淡飯、誦佛念經,也不問塵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外人只覺得艱辛,他卻覺得是恩賜。

對於王先凱的選擇,網友們的態度兩極分化:一部份網友覺得羨慕,認為王先凱在古廟生活,雖然沒有在城市燈紅酒綠的快活,但也少了很多人際關系的爾虞我詐,而且常年生活在鄉村,呼吸新鮮空氣,身體肯定很硬朗;還有一部份人覺得,王先凱之所以選擇逃避到古廟,還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適應不了城市的快節奏,就躲避到古廟,說白了就是個懦夫, 而且,他的家人該有多傷心啊!

是的,他的親生父親曾不止一次到古廟勸說,希望王先凱能回歸紅塵結婚生子,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王先凱的父親指責道: 「天天就在這古廟裏,這兒是能讓你升官發財,還是能有人給你養老啊?」

可面對父親的苦口婆心,王先凱早已不在乎,不管對方說再難聽的話,王先凱也絲毫不受影響,時間久了,他的父親也就放棄了,任憑他在這古廟中自生自滅。

那麽, 王先凱大好的青春年華,究竟為什麽會選擇獨守這古廟呢? 這事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

王先凱是80後,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剛趕上計劃生育,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按照時間線,這一代人已經成為社會中流砥柱,在不同的領域發光發熱,而王先凱的情況則更為艱難。

王先凱出生在安徽的一個小山村,母親因病早逝後,一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或許是家庭的重任壓的父親喘不過氣,在這個家裏,王先凱就成了父親的出氣筒,父親對他非打即罵,更別提照顧幼小的他了。

因為家庭的破碎,王先凱變得沈默寡言,很多同齡人也不願意和他有過多接觸,後來,父親因沒有撫養能力,更是把他過繼給了小叔,這讓王先凱覺得自己是沒人要的小孩,性格更加自卑且內向。

幸好小叔對王先凱很好,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這讓王先凱感受到了溫暖,小叔沒有子女,身體一直也不好,這些年小叔的辛苦王先凱全看在眼裏,他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快快長大,然後掙錢報答小叔的養育之恩,所以,當他成年後,便迫不及待的去往大城市打工。

可現實很殘酷,像王先凱這樣沒有文憑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在城市裏找工作並不簡單,為了生活,王先凱做著最苦最累的活兒, 雖然工作辛苦,王先凱也覺得生活很有奔頭,因為老家還有自己的親人,想著遙遠的家鄉還有小叔在等自己榮歸故裏,王先凱就覺得這些付出都值了。

可意外卻來了,小叔的身體一直不好,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去世了,王先凱得知後,猶如晴天霹靂, 對於一個命苦的人來說,最怕的就是心裏沒了牽絆

沒有了前進的方向,王先凱一度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甚至產生了和小叔一起離去的極端想法。

王先凱在辦完小叔的後事後,便一直待在家裏,對於他來說,人生已經沒有奮鬥的目的, 當一個人了無牽掛的時候,他就沒有被人拿捏的軟肋,錢對於他來說也沒有了意義 ,於是,王先凱在老家當起了居士,對外面的事情毫無興趣。

他曾問自己,是不是越在乎什麽,在某一天失去時,痛苦就會加倍, 是不是無欲無求,就不會被命運傷害呢?

在家裏生活了一段日子,王先凱決定開啟房門出去走走,在村裏散步時,他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檀香,深吸一口,心情也平靜下來了,這麽多年來,這是王先凱第一次感覺到心安。

順著香味走進寺廟,王先凱看到了一家人正在燒香,跪地祈禱著什麽。

這種場面讓王先凱覺得熟悉,細想一下,原來是自己幼時,母親曾帶他去過一次寺廟。

王先凱出神的望著高大的佛像,這裏很安靜,莊嚴的佛像慈悲的望著地上的人群,王先凱就這麽站著看了一下午,最終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想要出家當僧。

他不需要征求家人的同意,因為他已經是孑然一身。 生他的母親去世,養他的小叔子也已經病死,而他的父親早就拋棄了自己 ,這樣無牽無掛,在寺廟和古佛相伴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王先凱先是在一家大寺廟修行,這裏來往的人很多,每天都能聽到不同的祈禱,有求升官發財的,有求多子多福的,漸漸地王先凱也明白了, 這世上有太多遺憾了,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一個劇本,主角已有人選,苦情的配角也總要有人演。

自從進入寺廟修行,王先凱原本躁動的心也平靜下來了,時間過得很快,三年過去,王先凱也早已習慣了寺廟的生活,這時, 附近的藥公廟因為偏僻,最後一個僧人也下了山,急需派一個人去那裏管理香火。

藥公廟位置偏僻,很少有人大老遠的跑去那裏上香,而且藥公廟很小,根本沒人居住,這樣巨大的孤獨感不是平常人可以承受的,所有人都不願意離開大寺廟,去那個人煙罕跡的小寺廟,而王先凱卻主動申請只身前往,準備在那裏了卻殘生。

王先凱作為藥公廟唯一的和尚,也是主持,可以支配寺廟裏的所有香火錢,可藥公廟位置偏遠,不是逢年過節的,很少有香客願意來往,就算是旺季,一天接待的香客也是幾個人。

王先凱透露,寺廟最高一個月香火是1000多塊錢,而最低一個月香火僅只有40塊錢 ,而這40元並非他個人所有,他還要先給寺廟買貢品,剩下的才能自己支配,而40元壓根不夠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生活。

王先凱卻不怨天尤人,每天趁著太陽微亮就起床打掃衛生,佛像被擦得一塵不染,地板也掃的鋥光瓦亮,再給佛像供上清晨的第一炷香,一切做完之後,才給自己準備一份最簡單的早飯,這就是王先凱這十多年的日常生活。

他沒有因為藥公廟偏遠就懈怠,而是心懷敬畏,感恩藥公廟給了他棲息的地方, 在這裏,王先凱不用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更沒有勾心鬥角,這裏的日子雖然清苦,王先凱卻甘之如飴。

香火錢不夠正常生活,王先凱就想了個方法,在寺廟後面開墾了一塊荒地,種上一些糧食,白天沒事的時候就去澆澆水,除除草,要是還沒有吃的,他就上山挖點野菜,采點野香菇。

王先凱選擇皈依佛門到底是逃避現實,還是真的有求佛之心,我們無從得知,但他能耐得住孤獨和寂寞,一直潛心修行數十年,這樣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卻令人敬佩。

很多世人都不理解王先凱,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有手有腳的, 隨便在外面找一份工作,一個月怎麽著也有兩三千塊錢吧 ,非要在這寺廟裏吃苦,真不知道說這人是蠢還是傻。

可王先凱卻樂在其中,在這個偏遠的地方,無人打擾,還有這麽美麗的風景,淡淡的檀香,還有這藍天白雲,鳥語花香,這都是在大城市看不到的, 在這個小寺廟裏,人心是純粹的,也是平靜的,王先凱喜歡這樣的生活。

有人問王先凱, 打算以後找媳婦嗎?畢竟王先凱是居士,也就是帶發在家修行,並不是真正出家的和尚,還是有可能還俗的。

王先凱說道:「 有緣即隨緣,無緣莫強求。

世俗的煩惱實在太多, 開始修行後,王先凱心境便產生了變化,原本只覺得消極甚至想要輕生的,如今心無旁騖的幹著瑣碎的小事也覺得很值得;以前對父親心生憎惡,現在也學會了寬容和諒解,或許,這就是王先凱選擇修行的真正意義吧 ,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他喜歡這樣的生活,這是他的選擇,這就足夠了。

看完王先凱的故事,不禁對他肅然起敬,最低一個月只有40塊錢,這放在普通人身上絕對堅持不了一個月,可王先凱卻已經堅持了十年之久,或許在我們嘲笑王先凱的時候,王先凱卻只道一句: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