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閩侯尚錦村:「雲海人家」描繪「詩與遠方」

2024-03-22三農

如果你想去閩侯小箬鄉尚錦村走走,那青山伴雲海的盛景必不容錯過。日前,記者驅車前往尚錦村時,天空仍下著蒙蒙細雨,恰好遇上這令人心曠神怡的一幕。隨著車輛沿公路繼續深入,還能看到古樹、竹林、梯田等在雲海中時隱時現,美不勝收。

而這處深藏在雲海之中的山村,透過挖掘資源優勢,走出不一樣的鄉村振興之路。

尚錦村環境優美。

雲海深處有個猴王廟

因地處海拔800多米的地區,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每次雨後初晴,尚錦村周邊總能出現雲海景觀。而在雲海之中的九仙巖上,還藏有齊天大聖的「家」——猴王廟。

尚錦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登春告訴記者,猴王廟始建於明代,當地人又稱為天王宮,在2013年被評為閩侯縣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猴王廟前後五進,殿外鐘鼓樓、神馬房、過雨亭環列,蔚為壯觀。殿內則風格古樸,八將分列左右,中間供奉著猴王齊天大聖。關於猴王廟,當地有個極為盛行的傳說:明孝宗年間,閩江沿線大旱,生靈塗炭。齊天大聖突然顯靈,使天降甘霖。故民眾擺脫災荒後,相約在九仙巖棋盤石設壇焚香,供奉齊天大聖。之後,民眾又在九仙巖鳳冠頂建起了猴王廟。在當地村民心中,齊天大聖和媽祖一樣,是保一方平安的神明。

猴王廟。

祖祠門前,列有旗桿石。

古厝「生」出好家風

在尚錦村中有一座名為印鬥峰的山峰。拾級而上,沿路牌坊、石刻、棧道、涼亭、溪流等,不禁讓人想起詩句「曲徑通幽留鶴跡,石橋流水似龍涎」。登上山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白墻黑瓦的清代古厝,這便是村裏的地標性建築——印鬥厝。

陳登春介紹,印鬥厝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坐東向西,風格為四合院式民居,是由陳道燕所建。在古厝裏,「武魁」「文魁」兩塊牌匾,也均是他所得。據了解,陳道燕在26歲時考取了侯官縣童試文科第一名,兩年後又考取了清朝朝廷恩科福建省武試第20名,並被封為武職騎尉。在58歲那年,陳道燕見這裏古木參天,蒼翠簇擁,遂選址在此修建古厝。

文武兼修的陳道燕十分重視教育。在印鬥厝建成後,他特地在裏面修建了書齋,專門供小孩讀書。在尚錦村的祖祠門前,列有旗桿石,以此激勵後輩發奮讀書進取。

印鬥厝。

美麗的田園風光。

鄉村發展越來越好

除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鄉風民俗,尚錦村還因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榮獲「國家級森林鄉村」榮譽稱號,這也讓村子在發展文旅產業上,有著很大的優勢和潛力。為了助力鄉村振興,原本在小箬鄉公路站工作的陳仕忠特地申請回村當起了駐村副書記。雖是本村人,但面對平日裏該稱呼叔伯的村幹部們,雙方一開始的溝通並不順暢。

陳仕忠曾在一次策劃會上提出要在九仙巖上修建步道、涼亭通往森林瞭望台的想法。當村幹部們跟著他去實地考察時,大家一路砍著雜草前行一路抱怨,抵觸的情緒也逐漸升至頂點。但陳仕忠並未就此打退堂鼓。為了更好地整合尚錦村資源,他四處奔波,逐步理清工作方案和建設方向。

去年,尚錦村獲評省級實績突出村,得到了600萬元的專項資金。當大家仍在糾結如何花這筆錢時,陳仕忠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並與村幹部一同完善了建設思路。在他的規劃裏,未來的尚錦村可以實作古厝宗祠裏看人文,桃林采摘體驗田園風光,九仙巖登高望雲海和感受民俗文化。

借著這次機會,陳仕忠重提了九仙巖森林瞭望台步道建設計畫,並帶著相關人員實地勘察規劃紅線。目前,這條800公尺的步道將於5月中旬完工。為了給村裏打下更堅實的產業基礎,他還成功推動流轉村裏的600畝土地用於建設高標準農田,有望實作村民和村集體收入雙豐收。

看著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村幹部們打消了此前對陳仕忠的質疑。隨後,他們共同謀劃生成了尚錦村農業實踐基地、鄉村研學中心、主幹道人居環境提升計畫等,涵蓋景觀設施、村主幹道氛圍布置、餐飲住宿等多個方面。上述計畫建成後,將補齊尚錦村基礎文旅設施短板,有效夯實尚錦村發展的產業基礎,推動打造高山休閑康養文旅品牌。

交通小貼士:駕車從福州市區至福銀高速(鴻尾互通),再進入福蘭線、縣道111,最後可達尚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