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和美鄉村入畫來——自貢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聞

2024-03-22三農

自貢網記者蔔一珊

陽春三月,鹽都大地春意盎然、草木吐秀。

行走在廣袤的鄉村田野,展現在眼前的,不僅有倉廩殷實的「豐景」,還有山村蝶變的「驚喜」,村莊幹凈整潔,產業蓬勃發展,笑臉幸福滿滿…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3月19日,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上午,與會人員「兵分兩路」,分別前往大安區牛佛鎮農科村、富順縣獅市鎮羅寺村、沿灘區九洪鄉三河村、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貢井區成佳鎮普都村、榮縣鐵廠鎮黑觀音村,實地考察新時代「鹽都鄉韻·和美共富」精品村建設情況,探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產業旺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實作313.96萬余元,比2019年增長了32倍……」在沿灘區九洪鄉三河村,鄉黨委書記陳勝利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

這大幅增長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麽秘訣?在實地考察中,與會人員找到了答案——產業興旺。

站在觀景台上向遠處瞭望,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春耕圖」:連片的產業園裏,村民們正紛紛搶抓農時有條不紊開展水稻育苗、西瓜幼苗移栽……為新一年的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三河村將自身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大力發展高粱、大豆、西瓜、稻蝦、稻魚等特色產業,建成了「高粱+大豆」等集體經濟計畫產業基地3個,盤活閑置資產打造餐飲服務中心,培育近郊農耕研學、采摘垂釣等農旅新業態,實作一二三產業貫通聯動發展,蹚出了一條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今年,我們還將新發展水果玉米、貝貝南瓜、羊肚菌等產業,進一步提高農業效益,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0萬元。」陳勝利信心滿滿說出了今年的目標任務。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不止三河村,其他村同樣有著屬於自己的「致富密碼」。

比如:貢井區成佳鎮普都村創新推廣「高粱+大頭菜」糧經復合模式,建成高粱標準化產業基地和大頭菜基地,將「龍須淡口」大頭菜打造成為航空食品;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圍繞「冷吃兔」產業延鏈補鏈,建成3個肉兔養殖基地,形成集肉兔養殖、精深加工、網路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富順縣獅市鎮羅寺村打造柑橘栽培基地,配套建設農副產品初加工廠,深耕柑橘全產業鏈……這些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0萬元,呈幾何式增長。

一個個富有特色的鄉村產業,勾勒出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彰顯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治理優 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科村,一個令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這是大安區牛佛鎮農科村最為樸素的表達。

昔日「臟亂差」的舊標簽,如今被一張風情藏「小院」、詩意在「農科」的醉美畫卷所取代。

沿著蜿蜒的水泥公路一路前行,青瓦白墻間,充滿鄉土氣息和年代感的「農民畫」映入眼簾;房前屋後草木青青、花團錦簇,出門即見景;環境幹凈整潔、基礎設施齊全、村容村貌「顏值」顯著提升……無不展示出農科村治理有效的「和美」之景。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農科村在鄉村治理中積極探索新模式,以「鄉情小院」為抓手,將鄉村治理延伸至村落小院,讓「村裏事」變「家家事」,實作村民從「看戲」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轉變。

何為鄉情小院?鎮黨委書記徐智斌解釋,就是以黨建為引領、鄉情為紐帶、自治為基礎,以「院」為單元打通鄉村治理的「末梢」,集中開展民情收集、糾紛調解、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積分評比等各類活動。

在富順縣獅市鎮羅寺村,這樣的「鄉情小院」就有2個。該村大力推廣「黨建+院落」的鄉村治理模式,推動鄉村治理更加精細化、規範化、集約化,以院落「小美」促鄉村「大美」。「鄉情小院成立後,院內的34戶人家便成了一家人,凡事商量著來,關系十分融洽。」村民陳才英說。

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利用獨特紅色資源優勢為鄉村治理賦能,全力打造紅色小院,定期開展惠民政策宣講、紅色影片展映、環境衛生整治、「小院壩壩談」等特色活動;建立健全紅色文化傳承與鄉村治理融合機制,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鄉村治理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註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文明興 涵養良好家風淳樸鄉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是「鑄魂」。

羅玉良家庭五顆星、羅少洪家庭三顆星、周淑芳家庭兩顆星……在富順縣獅市鎮羅寺村「巖上人家」的公告欄上,有一張和美家庭評比示意圖,「曬」出今年1至2月該「鄉情小院」34戶家庭的評比情況。

評比依據是什麽?村黨支部書記聶真華解釋,就是在最美衛生家庭、最肯幫忙家庭、最勤快家庭、最孝順家庭四個計畫中的評比得分情況,且只有沒有扣分計畫的家庭,才能參與和美家庭評比。如果連續兩次同一個「四個最家庭」得票數最低,將會列入黑榜公示。

「‘懲罰’其實不是根本目的,是為了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涵養良好家風,樹立文明鄉風,讓他們能更好參與到和美鄉村的建設中,助力鄉村振興。」鎮黨委書記閔利說。

同樣,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透過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公婆」「最美媳婦」等系列評選,引導教育群眾以主人翁意識參與美麗村莊建設,使群眾看得見、能參與、有感觸。

文以化人。大安區牛佛鎮農科村透過豐富鄉土文化,推動鄉村由「外在美」向「內在美」,「一時美」向「持續美」轉變。今年春節,該村還依托「鄉情小院」,舉辦了首屆「村晚」的農民教育文化活動,厚植村民文化認同,涵養了淳樸向上的鄉風。在沿灘區九洪鄉三河村,村晚、壩壩宴等活動也推動文明新風蔚然成風。如今,鄉風文明「軟實力」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

編輯:宋姿熠

編審:吳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