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50多年前的事,真難!你參與過嗎?

2024-01-28三農

50多年前的事,真難!你參與過嗎?‖老家許昌

文‖鄭永強 圖‖網路

備料

「咱隊要打機井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生產隊長挨家挨戶地串,大聲小氣地叮嚀:「明天早起,拉上架子車,去西山拉石子,都起得早點兒,甭忘了。」跑了這家跑那家,一戶不漏,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兩句話。

社員們像接到了聖旨,自覺主動地行動起來。男是收拾拉車,找氣筒、找荊笆、找頂棍、找車襻;女人趕緊準備路上吃的,條件比較好的烙兩個蔥花油饃,條件較差的烙幾個包皮饃或是雜面餅子夾點鹹菜。 (想看看本文作者鄭永強老師上回寫了啥美文?歡迎點選以下連結:高手在民間:鏇錠子霸主)

忙活了半夜,雞子還沒叫哩,村子裏就又叮當起來了。這個喊,那個叫,大哥二哥麻子哥,三叔二大爺表姨夫,扯不攏亂動彈。雞犬也來湊熱鬧,亮著大嗓門開始了大合唱。整個小村莊喧喧囔囔,像是趕集會。

出發了,滿天星星。過了霜降是立冬,天氣涼了。上山拉石子的車子一輛接一輛,只聽見「唰唰」的腳步聲,正是行路的好時光。

返回時,整勞力拉一千斤,半勞力(婦女)拉七百斤。路上渴了,喝一碗二分錢的白開水;饑了,就著烙饃一吃,用手一抹嘴:「走,一襻二十裏!」

到家了,一卸車,還是滿天星星。往返二百多裏路,星夜兼程,辛苦不辛苦?

拉了石子拉沙子,拉了沙子拉水泥,料備齊了。隊裏選派幾個泥水匠制做井管井盤,井管井盤制好後,待凝固一段時間才能使用。

這些活兒都是立冬後集體幹的。冬閑變冬忙,不挖河就打井。

立老桿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偏僻落後的小鄉村根本沒有吊車或起重機之類的機械工具。打井所用的井管、鉆桿、鏟泥鍋都是非常笨重的東西。打井前,先立老桿。

老桿是一根八九米高的直徑約三四十厘米的紅松木,它的頂端固定著一個動滑輪和三根鋼絲繩。井址選好後,把老桿的根基固定穩當,就依靠它下井管,換鉆桿,清泥渣。它就是原始的簡單的吊車或者說是起重機。

我有一位上小學時的同學,高大魁梧,身強力壯。當兵三年,轉業回鄉,被社員們推選為生產隊長。在一次打井時,井管剛剛吊起,老桿突然一側傾倒。為避免傷亡事故發生,這位退休軍人臨危不懼,一個箭步沖上去,用肩膀扛起老桿,因根基不牢固,加上吊起的井管,「頭重腳輕根底淺」,沈重的又粗又高的紅松木老桿一下子把他砸倒在地。這位年輕的退休軍人頭部和腹部嚴重損傷,經搶救無效,不幸因公殉職。

打井

公社有一套打井工具,輪到哪個大隊用,那個大隊就像接新娘子一樣把它接回去,並且派一位打井技術員像伴娘一樣跟隨做技術指導。

這套打井工具包括一副井架、一口鏟泥鍋、一根鐵杠子、一根老桿,兩把大卡鉗,九根鉆桿,另外,配有一台抽水用的八匹馬力的小型柴油機。

從各生產隊抽調青壯勞力組成了臨時專業打井隊,每班八人,三班輪換,人停鉆井的工具不能停。

以機頭為中心,鐵棍為半徑,像推磨拉磨那樣,推呀、轉呀、轉呀、推呀,推了一圈又一圈,轉了一圈又一圈,推動鉆桿往地下深處鉆。鉆桿位置高時,用肩膀扛住鐵桿往前推;鉆桿徐徐往下移動,位置低了,用胸脯抵住鐵棍往前推;鉆桿的位置又降低了,雙手托著鐵棍,腹部頂住用力往前推。推累了,肚子不舒服了,換一種姿勢——反背著雙手,抓緊鐵棍,彎腰、低頭,像驢拉磨一樣往前拉。推推、拉拉,一根鉆桿鉆下去了,再接一根;鏟泥鍋的泥沙滿了,吊上來,清洗後,落下去。如此,反反復復。你看著這是粗笨活,其實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因為它直接關系著這眼井報廢還是成功的大問題。

寒冬臘月,北風刺骨,雪花飛舞。但是,每個參戰人員的心裏是熱的,有時穿著單衣,頭上還直冒汗。

打一眼十二三丈深的井,順利的,需要六七天,如碰上砂礓層,那就難啃了。既費力又費時,十天半月也說不定。苦戰一冬一春,八個生產隊共打了八眼井。

下井管

下井管了。全隊男女勞力齊上陣。井的左右兩邊平行擺開四根核桃粗細的鋼絲繩,男女社員分四隊席地而坐,雙手握住鋼絲繩,一切行動聽指揮。技術員就是指揮員,雄赳赳氣昂昂地挺立在井口,左手扶著已吊起來的井管,右手高高地舉起來,神情莊重嚴肅地告誡大家:「同誌們!下井管這一關很關鍵。如果出現偏差,井管落不到井底,將前功盡棄。咱們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接著,右手一揮:「落!二指兒!落!四指兒!」他儼然在指揮著千軍萬馬進行著一場偉大的戰役。

在技術員的指揮下,井管一寸一寸地垂直降落著,一根接一根陸陸續續地平平安安地落到了井底。技術員如釋重負,舉起沾滿泥土的雙手,欣喜地高聲宣告:「成功了——!」

眾人才都松了一口氣,從地上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一個個顯得很輕松的樣子。

柴油機

機井——就是用機器帶動水車抽水澆地的井。井打起了,還得想辦法買機器。就是俗話說的「買起馬就能配得起鞍」。

當時,柴油機也是緊缺物資,要想買一台新的,談何容易!隊長透過本村的一位在城市工作的工人聯系到一台柴油機,價格也不貴,在許昌火車站西貨場放著。機不可失,隊長馬上組織了二十名男女青年,拉著一輛輛軲輪大馬車。隊長親自駕轅,二十名青年拉著繩子跑梢。機器裝車上了,天已晚。隊長牙一咬,腳一跺,下決心說:「走,幹店也不住了!」離城五六十裏路,連夜趕回。

便宜沒好貨。這台柴油機是「二手貨」,一個人根本啟動不了。必須用繩子在啟動輪子上纏幾圈,機手攥著搖把一聲令下:「拉!」幾個大漢抓緊繩子用力猛拉,柴油機像老牛喘氣「嗵哧嗵哧」冒出一股股黑煙,啟動了。吼叫著、抖動著,帶動水車上的鏈條,鏈條急速旋轉,雪白的浪花翻著跟頭順著渠道歡快地流向焦渴的大地,流向希望的田野,流向期盼的心底。

不是尾聲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改革開放以後,告別了先人遺留的土井和磚井,告別了先人遺留的轆轤挑桿挑水桶,告別了柴油機和水車,告別了旱不能澆、澇不能排靠天吃飯的艱難日子。

如今,各級政府加大了興修水利造福子孫的投資力度。以我們村的水利工程為例:2014年5月開工建設,同年9月竣工,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共打新機井17眼,維修機井20眼,安裝智慧化井房37處,鋪設地埋線12.28公裏,鋪設地埋管28.39公裏,新建及維修橋涵68座,開挖疏浚排水溝渠16.6公裏等。工程總投資395.5萬元。計畫實施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700畝。高效節水灌溉主要有中心支軸式噴灌、固定式噴灌和自動半自動地埋伸縮式噴灌五種灌溉模式。該計畫科技含量高,可以透過田間智慧化井房操控,實作了「一卡在手,澆地無憂」,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為糧食穩產增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昔日偏僻落後的小鄉村,如今,路相通,溝相連,林成行,村容美麗整潔,村風文明和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曹操曾經在此射鹿的地方,變成了建安區的「東方明珠」。


【作者簡介】鄭永強,原許昌縣陳曹鄉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熱愛文學,生活樂觀,堅守用筆墨弘道,用情懷潤心,曾公開發表文章數篇。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信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