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2023年證券行業經營數據。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145家證券公司2023年度實作營業收入4059.02億元,實作凈利潤1378.33億元。
相比之下,2022年證券行業顯然經營情況更好。在公布2022年經營情況時,中證協表示,2022年,證券公司持續夯實資本實力,行業風險管控能力持續增強。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實作營業收入3949.73億元,實作凈利潤1423.01億元。
也就是說2023年證券行業凈利潤小幅下滑3.16%,而這已經是連續兩年行業業績下滑。
證券投資收益占總收入比重近三成具體而言,中證協近日披露了145家證券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明細數據。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如下:
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984.37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480.03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62.85億元;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49.90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24.79億元;利息凈收入531.5億元;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1217.13億元。
記者以營業總收入4059.02億元計算後發現,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是去年證券行業主要收入來源。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
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24.25%;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1.83%;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1.55%;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1.23%;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5.53%元;利息凈收入13.09%;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29.99%。
資本實力方面,中證協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14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11.83萬億元,凈資產為2.95萬億元,凈資本為2.18萬億元。
與2022年相比,證券公司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上升。2022年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行業總資產為11.06萬億元,凈資產為2.79萬億元,凈資本2.09萬億元,2023年分別增加0.83萬億元、0.16萬億元、0.09萬億元。不過,在股權融資受限的背景下,券商凈資本增長大幅小於總資產、凈資產增長速度,說明凈資本消耗過快或成為部份券商經營不利因素之一。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證協還另外披露了一些關於財富管理業務的詳細數據,指出「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服務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較上年末增長7.46%,服務經紀業務客戶資金余額1.88萬億元。2022年,證券公司代理客戶證券交易額733.25萬億元,其中代理機構客戶證券交易額占比為31.81%,近年來持續提升。證券公司作為市場中介機構、專業機構投資者等多樣化角色,促進資本市場發揮價格發現和價值培育功能。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代理銷售金融產品保有規模2.75萬億元,受托管理客戶資產規模9.76萬億。」
2023年中證協只披露了兩個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76萬億元,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8.83萬億元。以2022年「服務經紀業務客戶資金余額」和「受托管理客戶資產規模」做可比數據,則可以看出2023年在市場走勢偏弱背景下,投資者沈澱證券帳戶的資金出現小幅減少。
此外,對比中證協釋出的2023年經營數據、2022年經營數據兩份公告還可以看出,除了有關財富管理業務數據外,2023年披露的其他資訊也明顯較少。2022年中證協還披露了券商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直接融資,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聚焦服務鄉村振興等資訊。
已有22家上市券商釋出年報,自營成為「勝負手」中證協釋出的行業經營數據情況,與近期上市券商披露的定期報告數據,也形成了互相佐證——凈利潤小幅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據統計,截至3月29日晚間,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3年年報。這22家上市券商在2023年合計實作了營業收入3733.73億元,凈利潤達到了1019.82億元。然而,這與2022年相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降了約2%和4%。
但從上市券商詳細的定期報告可以看出,各家券商之間業績分化較大。
在營業收入增長率方面,22家上市券商中有14家實作正增長,其中紅塔證券、中泰證券和西南證券增幅顯著,分別增長了43.63%、36.86%和30.33%。然而,中信建投、海通證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超10%。
而自營業務的確是22家上市券商的重要驅動力。據統計,2023年2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作自營業務收入1040.16億元,同比增長51.35%。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中金公司自營業務收入位居前三,分別為218.46億元、116.7億元、105.56億元。
共有9上市券商自營收入占營業收入的30%以上,中金公司、國聯證券、申萬宏源、中原證券和西南證券的自營業務收入占比更是超過40%。
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