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現在人人都嫌棄,30年前卻是農村香餑餑,為何如今又在大量養殖?

2024-01-03三農

前言

時過境遷,許多事物的地位和作用都在悄然變化。白鰱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上個世紀80年代,它還是農村餐桌上的香餑餑,深受人們喜愛。

但是現在,白鰱魚已然不再是美食佳肴,反而成為大多數人鄙視的物件。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被餐桌淘汰的同時,白鰱魚又重新作為大規模養殖的魚類崛起。

白鰱魚的歷史興衰,反映出食物的社會地位是如何隨著時代推移而變遷的。本文擬以白鰱魚為例,探討它從過去的輝煌到現在的大量養殖,歷經的命運變遷和啟示。

白鰱魚曾經的輝煌時期

上世紀80年代,是白鰱魚輝煌的頂點時期。當時,在中國廣闊的農村地區,白鰱魚無處不在。許多農家都在自己塘裏養殖白鰱魚。

一條成年白鰱魚體型碩大,經常能達到7-8斤的重量,堪稱「鄉村之王」。農民們非常喜愛把白鰱魚拿來下鍋。

鍋裏湯水冒泡,散發出誘人的鮮香。白鰱魚肉質細嫩,入口即化,深受老少皆宜。於是,白鰱魚成了農家餐桌上的香餑餑。

再加上保存方式多樣,可以煮湯,也可以腌制成香噴噴的魚幹。甚至在某些地方,白鰱魚與草魚、鯉魚並稱「四大家魚」。

無疑,白鰱魚曾經是農村最為普及和喜愛的淡水魚之一。

白鰱魚被人們拋棄的原因

然而,白鰱魚的輝煌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達到拐點。隨後的數十年時間裏,這種過去的「香餑餑」逐漸被人們拋棄,成為許多人鄙視的物件。

這一變化首先與白鰱魚生存環境的不同有關。生活在河等小水域的白鰱魚,會沾染上泥腥味,而庫區等大型水域的白鰱魚就沒有這問題。

其次,圈養繁殖的白鰱魚肉質偏軟,缺少野生白鰱魚的緊致彈牙。再者,白鰱魚刺多,存在潛在的食用安全隱患,不太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除此之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上湧現出越來越多種類的淡水魚,人們也有了更多選擇。相比之下,白鰱魚的營養和口感都不足以拉動消費者的胃口。

據調查,90年代中期,白鰱魚的消費量已降低30%以上。到21世紀頭十年,許多地區幾乎很難看到白鰱魚的身影。

可以說,正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導致白鰱魚從過去的美食地位跌落,被大多數人所棄用。白鰱魚還能否重拾昔日榮光,成為未來消費熱點,也令人充滿疑慮。

白鰱魚目前大量養殖的原因

然而,就在人們以為白鰱魚已經結束歷史舞台之時,一個反轉再次發生——這種被鄙視的魚類,現在又在一些地區被大量養殖。

這主要是由於白鰱魚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它們繁殖速度快,成長也較快,只要有足夠的餌料,就能快速擴大規模。

相比許多名貴魚種,白鰱魚的養殖門檻更低,初期投入力度小,適合規模化生產。

此外,白鰱魚可以大量食用藻類,許多水域生態系的重要作用。一些地區就選用白鰱魚來清除底部淤泥,改善水質。

統計數據顯示,引入白鰱魚後,某湖泊的藻類覆蓋率從80%降低到了20%以下,水質得以明顯改善。

最後,白鰱魚還可制作成魚粉,作為動物飼料或食品添加物。因此,即使不直接入餌,白鰱魚養殖也具有經濟價值。

目前,白鰱魚的養殖量已超過某些主流魚類。

綜上所述,盡管不再受食用歡迎,但白鰱魚仍在其他方面發揮著作用,且養殖市場仍有廣闊空間。這也從側面說明,食品的價值是多元的,不應僅限於口感和營養。

白鰱魚的歷史變遷啟示

白鰱魚的歷史興衰,反映了不同時期下,人們需求和觀念的變化。

過去,由於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人們更看重食品的營養和實惠。而當生活水平提高後,大眾消費則更追求口感、品質體驗。

這導致白鰱魚從「香餑餑」轉變為「土魚」的印象。

同時,這也啟示我們,不能單純從口感角度來看待食物。白鰱魚現在大量養殖,更多是基於其生態效用和經濟價值,而非考慮吃起來的感受。

任何食品都可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發揮不同的作用。

因此,我們不應將某種食品的利弊定型化,而是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調整觀念。白鰱魚曾經出色,之後失敗,並不意味它就擯棄價值。

一種開放、全面的視角,才能公正地評判不同食物的意義。

結語

白鰱魚的故事充滿起伏,從輝煌到黑暗,再到重生,歷經了輿論的褒貶。它讓我們看到,隨著時代發展,一種食品可以呈現多重可能性。

白鰱魚曾是農村香餑餑,現在成為環境最佳化者;它從餐桌退場,又透過新用途轉身。

食物的評價不能固化,其套用既有傳承,也要創新。白鰱魚的歷史啟示我們,審視事物要持開放態度,才能在不同階段發掘食材的價值,讓食品的角色得以延續和昇華。

當我們註重科學養殖、開發更多功能時,過去被忽視的食材也可能重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