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模式分析——以原陽稻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

2024-01-03三農

摘要: 農業產業鏈的存在減少了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交易費用,降低成本意味著更大的利潤空間,這也是產業鏈存在的前提。在傳統農業中,更多的產業利潤被加工和銷售環節擠占,相對剩下給農戶的利潤就減少了。農業生產主體的特點使農民成為農業產業鏈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無法獲取全面的行業資訊,沒有組織特性將其聯系起來,導致無法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透過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發展,能夠實作農業的「接二連三」。

案例背景

原陽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全縣轄4鎮8鄉2個辦事處,總人口62萬,區域總面積1022平方公裏。近年來,原陽縣立足稻米優勢特色產業,透過「第一產業三產化,第二產業品牌化、第三產業產業化、種養模組基地化、科技農業產研化、龍頭企業產加銷化」等「六體化一」的建立思路,打破區域界限,突破規模優勢,走農業區域化布局、融合經營、合作化生產的路子。同時,透過打造「六體合一」的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推進生態、農業、文化和旅遊相融合,實作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發揮出典型示範作用,探索現代農業產業升級新思路。該園區建立範圍為原陽縣水稻生長區,一條長60公裏、寬5公裏的狹長背河窪地帶。該地帶以原陽縣黃河大堤為南邊界,由西到東,涵蓋官廠鎮、靳堂鄉、大賓鎮、太平鎮、齊街鎮、路寨鄉、葛埠口鄉七個鄉鎮,稻米種植面積共計8萬畝;其中太平鎮為規劃核心區,其他區域為放射線區。

主要融合措施

透過對該園區內的各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訪談調研發現,該園區一方面以旺盛專業合作社500畝的稻鰍、原生專業合作社1000畝稻蟹、德孝綠農種植專業合作社1000畝稻蝦、美達農牧業專業合作社730畝稻蛙、黃河稻夫200畝稻鴨種養基地為先導,集中開展稻漁、稻鴨等綜合種養先進技術模式整合與示範,建立健全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深入挖掘稻漁綜合種養「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潛力,充分發揮稻漁綜合種養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漁產品品質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產業扶貧和三產融合等功能作用,實作了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開發、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的稻漁種養示範基地,放射線帶動周邊發展。

另外,該園區以「任務清單」方式明確產業園建設任務,建立了園區工作任務台賬和責任考核體系,開展政府農業投資績效評價。對重點工程計畫,嚴格執行基建計畫管理程式,動態監測計畫施工進度、品質等情況;註重加強宣傳推介,透過會議、大型公益或集體活動、媒體宣傳等方式在不同場合對產業園宣傳,使產業園建設深入人心。

融合成效

透過以上融合舉措,原陽縣成功打造了黃河稻夫農耕文化產業園區。園區重點發展了體驗農業、科普農業、精品農業,形成產業結構協調、景觀錯落有致、體系配套完善的互動格局,建設了一批基於稻漁生態種養的設施完善、功能多樣的創意農業園區、休閑觀光園區、康養基地、鄉村民俗景區。形成了以都市休閑農場、稻漁體驗、休閑觀光為主的園藝農業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場;積極開展了園區田園文旅,鄉村遊計畫和活動,年接待遊客人數達到50余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5600萬元,旅遊直接拉動就業3000人,間接帶動就業1萬人。

另外,該園區以原陽大米的稻米育種、標準化種植、稻鴨生態種養、產品研發、品牌行銷、大米文化博覽、特色農耕文化體驗、休閑景觀旅遊為核心;而水牛稻產業則是以標準化種植、稻魚生態種養、品牌行銷、稻田眾籌、綠色餐飲、特色酒店、大米田園綜合體為核心;兩個園區各有特色、都是原陽大米三產融合的樣板、生態休閑的典範。

總結

中國從2015年提出加快農村產業一體化發展之後,2016年至2022年連續七年的中央「一號檔」都強調了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意義。在河南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隨著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業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不斷探索農村三次產業融合模式、並積累了不少經驗,河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