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價格「從天上掉到地上」西瓜正大量上市,為什麽還有人覺得貴?

2024-05-23三農

哎,每當夏日的風裹挾著熱浪撲面而來,我就忍不住要咋舌感嘆:怎麽現在的西瓜越來越貴了?一個大點的,輕輕松松就幾十上百塊錢。可不可以不這麽昂貴啊!

不過,想開點兒嘛,我們別被這so called的"高價"唬住了。因為西瓜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麽"價格虛高"。事實上,它還是很親民實惠的一種美味佳肴。懷疑的人可以跟我算筆賬:

比如你買了一個100塊錢的大西瓜,人家通常也有15斤那麽重。把總價100元除以15斤,每斤不過6.7元而已。你說貴不貴?可,連最普通的蘋果如今都7、8塊一斤了!照這樣算的話,西瓜簡直就是"白菜價"了好不好?

可能有人會嘀咕:"那可不一樣,西瓜個頭太大了,一次性花這麽多錢,心理上就覺得貴啊!"

嘿,不得不承認你說的有幾分道理。畢竟大家從小就記掛著西瓜那種幾毛錢幾分錢就能買到的"極品親民價"。那會兒農村到處有叫賣西瓜的三輪車,家裏還可以拿點小麥去跟西瓜做個等量交換呢。時移世易,如今街頭的西瓜攤看似賣的挺貴,其實只是個頭變大了而已,單價並沒漲太多。

再者,西瓜價格每年都是先高後低,季節的變化對這一點影響很大。 大概每年的4、5月初,幾乎所有品種的批發價都比較高。比如說今年八月二十四號品種西瓜,4月尾5月初的北方批發市場就在3.2到3.6元/斤這種高位。好家夥,看著就貴啊!

不過餵,這波動可就維持不了多久。5月中下旬,這口八月二十四就開始狂瀉了,2.5元/斤、2元/斤,甚至很快就殺到了1.3元/斤的產地收購價!其他老牌產區像山東河南那邊,收個1毛多2毛多的也是常事。 價格可以說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上"。

你看,每年都是這個路數。開始上市少量貨源,價格自然就高了。等到大量上市,便宜的就來了。小夥伴們別被那短短一陣子的高價嚇到了,對吧?

再說了,不同的品種和產區,價格可是由天壤之別。比如我們熟知的甜王西瓜,七八毛錢一斤就能買到。京欣西瓜也是酷愛的品種,從來不會非常貴。 相比之下,雲南等新興西瓜區進了尾季之後,可不得賣到四五毛一斤的地步?唉,看著都酸了。

哦,對了,現在西瓜提前上市也是導致價格看起來高昂的一大罪魁禍首。以前西瓜都集中在6、7月節上市,大夥兒也樂得等。可是現在太多品種搶著往前沖,5月就殺到了。你說,提早半個月一個月,跟往年同期一比,水果貴不貴?貴吧,這不是明擺著的道理嗎!

所以大家下回夏天別看到西瓜就大呼"太貴了吃不起啦"。等到6月中下旬,西瓜價格應當會好好地回到正常水平。屆時,你們就會發現,這親民大姐姐在水果行列裏可是十分"墊底"的那種了。

我知我知,你們該說我矯情了。畢竟哪怕降到底價,擺在超市水果區的那些大西瓜,4塊3塊2塊一斤,乍一看也不算便宜。更何況一眨眼就花掉幾十上百塊錢,誰不心疼啊?!

然而嘞,請大夥兒再三思量,零售端的高價也是有苦衷的。首先,批發和產地那邊價格降了,零售商宰著點高價也無可厚非,誰願意虧本做生意?其次,人工成本啦、租金啦、冷鏈物流啦,這一大堆開支可不是小數目。 最後,大部份消費者對西瓜價格也存在"預期偏差",固有印象就是這種水果該很便宜。眼睛比錢包重要麽,您說是不是?

不過世人對價格的感知確實容易受到形式的影響。用一個俗一點的比喻,我買100克藍莓花30塊錢,好像挺貴的。但你要是說,我買一盒藍莓30塊錢,聽上去就舒坦多了是不是?其實呢,藍莓可比西瓜貴多了,每斤至少30塊。 然而區區幾克分量,擺在那兒確實看上去比一大個西瓜親民不少。

所以你們看,西瓜之所以讓人覺得"貴",真不是因為它的單價有多高。只是被它那碩大的個頭和我們的固有預期所迷惑了眼睛罷了。 同樣30元一斤的水果,裝扮成個大家夥就被認為奢侈品,弄成小分量就很下飯了。人喲,就這麽被個頭蒙住了眼睛。

別著急別著急,講到這兒,大夥兒應該算是開啟新的視野了吧?西瓜並非咱們想象的那麽貴,一切都只是一種錯覺而已。親民水果就是親民水果,這個夏天繼續讓這"大姐姐"伺候著你們吧!要不,我給你們捎個大西瓜回家?50塊錢一個,怎麽樣?

反正我是明白人了,大西瓜沒啥貴的,單是個頭看著高大,其實平時吃它就跟吃蘋果一樣。價格也就在那個區間浮動,沒準哪天蘋果比西瓜還貴那就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