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吃豬食、撿煙蒂,在11年內共撿了200多噸廢品,他只為完成一件事

2024-05-23三農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註」,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卓越文史

編輯|卓越文史

●—<前言> —●

在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杭州某個大街上有一個推著三輪車撿垃圾的身影。

你可能會疑惑,不就是個拾荒老人嗎,可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他竟是浙江大學曾經的教授王坤森。

整整11年,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就出現在街道上忙著撿廢品。

吃過豬食、撿過人家丟棄的煙屁股。

他明明可以靠著可觀的退休金安享晚年,為何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他心甘情願的做這一切?

●—<自己淋過雨,也想給別人撐傘> —●

王坤森曾是一名優秀的軍人,在退伍後又在浙江大學擔任教授一職。

在崗位堅守多年,亦師亦友,是廣大學生心中欽佩的物件。

可為何他執意去拾荒呢?這還要從2012年說起。

那年剛退休的他,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張"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照片。

孩子手裏拿著一支短短的鉛筆,雙眼滿懷渴望地寫著"我想上學"四個字。

這幅畫面將王坤森拉回到了童年,讓他再次體會到求學之路的艱辛。

他想起小時候因為窮而生活特別艱苦,曾一度因為饑餓而去豬圈裏中找吃的。

現在他又看到這麽多孩子想上學卻沒錢的處境,他的心情百感交集。

退休後的他本可過上安逸的晚年生活,可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

可僅靠自己的退休金,資助他們還遠遠不夠。

這時王坤森想起了兒時撿煙頭賣錢的辦法, 於是這位七旬老人開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從早晨5點開始,他就會走上街頭,撿拾可以賣錢的廢品。

在別人看來這或許是件卑微的事,但對於王坤森來說,這是他用勞動謀生、助人向善的方式。

靠著撿廢品,王坤森一點點積累起了資金,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上學夢想。

這位老人靠著自己的雙手,幫助那些缺乏教育機會的孩子們改變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坤森的善舉在當地漸漸傳開,許多人主動捐助他,鼓勵他堅持下去。

但他只是樸實地說:「自己曾淋過雨,所以知道撐傘的重要性。」

凡是見過王坤森的人,都由衷欽佩他淳樸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

信源參考:【拾荒助學的九旬老教師,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央視新聞2023.2.22

●—<拾荒11年只有一個目的> —●

剛開始拾荒的時候,王老師買了一輛舊三輪車,開啟了他的"拾荒人生"。

每天夜幕降臨,他就推車穿街走巷,在大街小巷撿拾廢品。

為什麽他要冒著安全隱患,在夜間工作呢?

原因很簡單,白天已經有不少人靠撿垃圾為生,他不想影響他人的生計。

於是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只能選擇夜間出沒,彎腰撿拾。

一晚上,他要彎腰上百次,久而久之,他的腰不再挺拔,背也駝了下來。

面對親朋好友的不解和勸阻,王老師並未多做解釋。

從大學教書育人,到夜間撿拾垃圾,這樣的生活轉變固然讓人覺得有些突兀,但對王老師來說,卻是他最大的快樂所在。

幸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十一年來,王老師一直如一日地在夜間拾荒,將所得款項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學子。

這些年的辛苦勞作,他一共撿了足足二百多噸的廢品。

透過這些廢品換來的錢,他全部都用來資助那些上學的孩子了,其中還包括一個"王坤森助學金"。

可以說,王老師的拾荒事業已經漸入佳境。

最感人的是,王老師付出的不只是金錢,更多的是對貧困學子的關懷與鼓勵。

很多學生都說,每次收到王老師寄來的錢,總會附上一段暖心的話語,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學習。

而這一切,都來自一個七旬老人的堅持和努力。

看到王老師夜以繼日的拾荒,被他的事跡所感動的人越來越多。

有的店鋪老板甚至會主動把廢品整理好放在門口,等著王老師來收。

對於王老師而言,這種善意和理解就是最

大的鼓舞,讓他雄心勃勃地繼續前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起初王坤森教授獨自一人默默地進行這一行為。

久而久之,他的做法逐漸為身邊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人主動加入,與他並肩同行。

可王教授年事已高,身體也越來越虛弱。

曾兩次因病入院動手術,可他仍堅持去幫助那些學子。

直到2022年,王老師已經91歲了。

從他開始拾荒,截止到去年,他助學金的留本基金已超過70萬元。

而自從王坤森教授開始拾荒起,共為學校捐贈了價值200余萬元的廢品回收款。

資助了數十名家境貧困但品學兼優的浙大學子完成學業。

王坤森教授之所以如此執著於捐資助學,根源於他自身的成長經歷。

他曾經也是一名家境貧寒的學生,如果沒有慷慨的捐助者相幫,他可能無緣完成高等教育。

在持續捐助的同時,王坤森教授還將自身作為"活教材",希望借此鼓舞受助學子勇敢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艱難險阻。

即便在老伴王秀雲因病去世後,王坤森教授仍然孤身一人,每天如常撿拾廢品。

有一次生病住院時,他還簽下了遺體捐獻書,康復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將所剩無幾的錢財悉數捐進"王坤森助學金"。

十一年如一日,王坤森教授用實際行動為無數學子照亮了求學路。

他以自身的言行樹立了助人自助、克服困難的典範,將退休生活昇華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對於這位九旬教授而言,能用自己的方式資助學子就是人生的最大意義,也是他依舊堅守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

信源參考:【生命不息 行善不止:91歲老人拾荒十余年圓學子讀書夢】——中國新聞網2023.8.31

●—<結語> —●

盡管歲月無情地在他身上留下了斑駁痕跡,但內心的那份熾熱和執著從未消退。

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只要有信念,就一定能找到通向理想的路。

讓我們為王老師的崇高品德喝彩,祝願這位可愛的老人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信源參考:【痛別!她走了,「以後就我一個人」】—環球網20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