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古韻悠悠山水間(遇見鄉愁·古村落的記憶)

2024-07-22三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人一鵝從龍宮村龍溪上的石板橋上走過。

在「龍宮·二月二」民俗文化節活動中,舞龍隊員高舉著一條絢爛多彩的遊龍,穿過潺潺的龍溪。

在寧波市「天然舞台」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中,龍宮村村民在觀看戲曲表演。

龍宮村一角,石道窄巷仿佛訴說著滄桑變遷。本報記者 孫懿攝

遊客在龍溪一處巖石灘遊玩。

村民在石凳上挑揀「黃金芽」。龍宮村的「黃金芽」幹茶亮黃、湯色明黃、葉底純黃,口味獨特。茶農陳桂軍承包了近百畝的「黃金芽」茶園,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一片小小茶葉成了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的「富產業」。

村民忙著制作充滿鄉土氣息的「龍宮十二碗」美食,包括紅燒肉、烤馬鈴薯、光參餾湯、土雞塊、炒三鮮、肉豆筍幹、青菜番薯面、鹹菜筍、筒骨烤筍、烤菜年糕、毛芋燒豆腐、紅豆壹菓圓等,為遊客帶來一場「村味盛宴」。

村民在龍樹下的龍溪邊浣洗。

俯瞰龍宮村。

位於龍宮村西的石竇潭,潭水碧綠,深不見底,相傳是蛟龍藏臥之地,龍宮古村也因此得名。龍宮村中有龍樹、龍溪、龍橋、龍眼等眾多與「龍」相關的景點。

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深甽鎮,浙東丘陵間群山環抱的一塊盆地中,「藏」著一座千年古村落。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道在層巒疊嶂中穿行,路旁裊裊的薄霧、滾滾的竹濤仿佛神秘的面紗,隨著車子不斷盤旋,這面紗也被緩緩揭開,晨光中,一片白墻黛瓦、溪流潺潺的村落映入眼簾——龍宮村到了。

走進龍宮村,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寫著「陳氏宗祠」的祠堂。村裏的老人告訴記者,龍宮村居民大都姓陳,先祖於北宋宣和年間遷居於此,落籍生根、代代繁衍。龍宮村裏的古建築保存完好,包括明清時期的陳氏宗祠、「三串堂」「五世同堂」四合院等。村中長滿青苔的石道窄巷,仿佛一條條時光隧道,徜徉其間,那飛檐翹角的老宅、歷經滄桑的古戲台、靜謐的育英書院,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龍宮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在龍宮村,看到最多的是「義」字。陳氏宗祠的照壁上,一個大大的「義」字莊重威嚴;祠堂裏,「義門陳氏」的匾額流金四溢;翻開陳氏族譜,首頁上也寫著「忠義傳家、源遠流長」八個大字。

龍宮村的老人在教育孩子時有句話:「空手讓挑擔,輕擔讓重擔。」簡單的話語,飽含著龍宮村人對「義」最樸素的理解。在龍宮村,家家戶戶懸掛「義燈」的習俗流傳至今。早時路廊巷口有「義漿」,為過往行人提供茶水;而如今走在村中,若是口渴了,路邊的主人家也會熱情地邀你進屋喝杯茶。

千百年來,古老的龍宮村恪守著忠義傳家的義門文化,這一脈相承的「義」字傳承至今。2021年,龍宮村鄉賢陳能君發起成立了「寧海縣善義公益服務中心」,在古村保護、助學扶幼、敬老愛老、文化研究等方面開展公益服務。在鄉賢們共同努力下,村裏建起了文化場所「善義堂」、重建了裏山坑口石橋、修繕了大溪古道,還設立了「育英獎學金」。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誌願服務行動,村莊的環境得到了提升,傳統文化也被啟用。

「龍宮村歷史文化內涵深厚,我們能做的,就是為傳承、保護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龍宮村鄉賢陳東賢說。作為一名研究者,他花了3年時間遍走龍宮村的每個角落,悉心采編自然生態、生產生活、文化遺產等資料,最終完成26萬字的田野調查報告。龍宮村的鄉賢們,不僅關心著村莊的發展,更成為村落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隨著鄉村全面振興的推進,鄉村旅遊快速發展,這座沈睡多年的古村正煥發新的活力。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都會有一場盛大的「二月二」民俗節慶活動在龍宮村上演。遊龍、點睛、剃發、看戲、享宴等諸多精彩活動,吸引了眾多年輕遊客前來遊覽打卡。

龍宮村村委會副主任陳建平說,「未來,龍宮村還將聚焦文化傳承、村落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有機融合,開發更多鮮活的文旅業態,讓龍宮村成為更多遊客的目的地。」

(本報記者 孫懿 本版圖片除姓名標示外均由尤才彬攝)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7月13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