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LPR降息落空下長債進入相持期,險資、理財配置需求仍強

2024-09-27三農

上周美聯準降息50BP(基點),中國LPR(貸款報價利率)保持不變,國債短端利率上行、長端基本持平,長債進入相持期,收益率曲線走平。

截至9月23日收盤,10年國債收益率報2.0345%,30年國債收益率報2.1375%。經歷了8月中旬震蕩,債券收益率整體仍在波動中下行。當前,市場焦點轉向如何實作今年增長目標和潛在的增量刺激政策,交易員亦密切關註9月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續作量和MLF利率。9月稅期亦容易導致資金收緊,推動短端利率上行。

不過,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理財、基金等資管機構投研人士認為,投資者對基本面的分歧不大,債市方向(收益率)仍是向下。但目前長債利率點位降至歷史最低位水平,短期不確定性在於監管對市場幹預和交易自身的脆弱性(持倉集中度較高)。整體而言,保險資金和理財資金對長債的配置需求仍然不低。

聚焦MLF利率

為維護季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9月23日人民銀行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1601億元7天期和745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分別為1.70%、1.85%。其中,公開市場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為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加10BP。

9月19日,美聯準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下調至4.75%至5%,四年來首次降息,且振幅為超出預期的50BP。就預測未來利率路徑的「點陣圖」來看,今年年內仍有兩次分別25BP的降息,而明年仍可能有100BP的降息。

印尼央行緊隨其後宣布降息,機構預計其他發達市場央行和亞洲國家央行也會效仿。但上周中國LPR利率並未下調,因而市場將目光轉到本周的MLF利率之上。

自上周美聯準降息落地以來,國內長端債券收益率仍小幅下行。9月25日,中國央行將開展5910億元MLF續作。民生證券陶川團隊分析指出,海外降息是國內寬貨幣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歷史表明,國內寬貨幣的節奏可能會略晚於海外。預計接下來國內降準、降逆回購/MLF利率可能先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或緊隨其後,年內的LPR下調與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或「不疊加」。

經歷了8月初的大幅震蕩,30年長債ETF再度企穩回升,9月23日收盤突破120大關,債市情緒也體現了經濟仍有待復蘇。數據顯示,1~8月公共財政累計收入增速為-2.6%,企業所得稅、個稅和土地增值稅仍是負增長;9月經濟高頻指標並未顯著改善,截至9月21日,30城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走闊到-39%,地產旺季不旺;南華工業品指數月跌6%,工業生產同步仍偏弱;不過,出口方面表現出韌性。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表示,考慮到實際利率依然偏高,有必要進一步降息,且三季度應盡快實施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小型銀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已低至5.0%左右,短期內空間相對不大,但並不絕對意味著不能進一步下調;而中型銀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6.5%,大型銀行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5%,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建議三季度實施年內第二次降準,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定向降準為主。考慮到相關銀行機構在中國銀行業的存款占比達六成,如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可向市場釋放流動性6000億元以上。

長債配置需求仍高

不過,鑒於監管對長債的態度、供給上升的擔憂以及機構配置的集中度風險,各界仍擔心利率季節性上升是否會上演?

對此,中金公司表示,無論是銀行、保險還是理財,預計下半年對於債券的配置需求仍然比較強。接下來可能需要關註的是債券市場供給的節奏和資金面的狀況。供給面來看,在9~12月,即便加上央行賣債形成的潛在供給,如果沒有新的計劃外增發,預計9~12月總體政府債券凈增量月均水平或持平於今年1~8月月均水平,供給壓力可控。資金面來看,機構預計在新貨幣政策框架下,疊加逆周期調節訴求提升、人民幣匯率走升,資金面以穩為主。

南銀理財研究部負責人王強松對記者稱,債券收益率仍預計將下行,預計利率將在低位徘徊,隨著市場情緒而小幅波動。在投資應對上,一是關註3年期銀行「二永」的交易機會,該品種距離前低還有10BP左右的空間,可擇機參與;此外,1年期的存單在1.95%附近,在短端資產中價效比仍凸顯,若季末資金收斂引發調整,則是更好的配置時機。

機構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當前,理財、保險資金的長債配置需求仍然較強。

盡管8月的債市波動導致理財規模增長有所放緩,但增長的態勢不減。根據普益數據的估算,8月末理財存量規模約30萬億元,相比7月底規模擡升約1100億元。節奏上,8月上旬增長約2000億元,此後兩周增幅在200億~300億元,而最後一周受月末及市場調整影響,規模收縮約1500億元。

中金公司提及,今年以來,理財對債券投資的配置訴求相較以往有明顯提升,由於供需矛盾今年突出,拉長久期和下沈信用成為了理財不得不采取的應對策略,導致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年初以來持續壓縮。從配置品種上看,理財今年為了拉長久期,投資品種上有了不少新變化——大量增配國債和地方債,並對10年中票和「二永」的配置也非常積極。

對於理財這樣負債端不穩定的產品而言,當遇到市場調整時,拉長久期就容易出現負反饋風險,例如8月中旬的行情便是這一邏輯的演繹。但相比過去的負反饋,本輪調整整體調整時間較短、回呼振幅不高。這或與理財經歷過2022年負反饋後,流動性預防措施有所加強有關,例如加大了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及封閉式產品的發行,降低定開產品的波動性。

「8月購買部份理財的客戶可能出現了小幅虧損的情況,但振幅比起2022年四季度那波的債市巨震要小多了,總體年初至今理財產品都實作了可觀收益。」某理財子公司債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此外,另一大配置主力險資的配置訴求仍旺。各大研究機構認為,今年以來,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較快,同時保險公司定期存款到期量依然居於歷史高位,疊加非標資產供給仍趨於收縮,進一步加重資產配置壓力。在此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資產端進一步向債券傾斜。與此同時,保險負債端成本下調慢於資產端收益的環境下,「利差損風險」逐步加大,對此,保險公司主要透過資產端拉長久期予以應對。

中金公司認為,保險公司仍有動力增配債券,尤其是長久期債券,債券投資同比增速有望繼續保持高位。此外,銀行等板塊高股息資產近期有震蕩走低趨勢,若後續未見明顯扭轉,險企可能會需要更多依靠債券資本利得支撐其綜合收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