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友都知道,各級財政壓力都很大,都在過緊日子,正在艱難維持運轉。作為底層的鄉級財政更是壓力山大,連保證基本運轉都有困難。
過去,鄉級財政主要依靠的還是縣級財政預算撥款。大部份地區,都是「鄉財縣管」模式。縣裏沒錢了,連帶鄉鎮也跟著過苦日子。類似於河流一樣,上遊枯水期了,下遊肯定就面臨幹旱了。
過去,伴隨著縣域房地產的爆發,鄉級也跟著過上了一段好日子。那為啥才過幾年時間,現在情況就急轉直下呢?
1)鄉辦企業的消失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90年代和20世紀初,很多鄉鎮都有自己的鄉辦企業,比如說林場、化肥廠等等,可以為本鄉鎮創收,補貼資金壓力。
但後來,在市場競爭之下,這些鄉辦企業基本上都破產清算了,或者改制成了民營企業。大部份中西部地區的鄉鎮根本沒有自己的企業,更不用說為本地方財政創收了。
2)沒有收費計畫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鄉鎮可以收取社撫費,並能享受到部份返還資金,用以充實鄉級財政。此外,還有農業稅,甚至是生豬稅。在90年代,買摩托車也要交錢,甚至是自由車也收過費用。當然,收到之後,主要拿來發放薪資。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計畫通通都被取消了。現在,一眼望去,鄉鎮基本沒有收入來源。
3)集鎮土地賣不動
過去一段時間,各個鄉鎮尤其是大鎮,都在致力於建設自己的集鎮。透過土地開發,賣給農戶自行建房,鄉級財政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不少收入。
但是,現在的集鎮規模已經慢慢固定下來了。開發的土地,也基本很少人建房了。願意搬到集鎮上或者有能力建房的,之前都建好了。剩下的,要麽沒有能力在集鎮建房,要麽直接一步到位搬到城裏去了。
4)產業利益聯結機制
各個鄉鎮都有自己的一些農業產業,有的產業確實帶動了不少群眾致富,比如說特色的種植業、養殖業等。但是,這些富民產業的興旺並不能給鄉級財政帶來收入。所以造成了很多地方,農業產業如火如荼發展,但鄉鎮本身往往只能賠本賺吆喝。
剛才,說了這麽多鄉級財政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面對這些困難,如何去突破這個難題呢?小編也說說個人的看法。
1、開拓財源。 積極發展一些能帶來收入的產業,比如種煙。很多省份都一直在抓煙葉生產,這項工作是有煙葉稅返還的。當然,也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去發展此類產業。
2、爭資爭項。 計畫資金總是有限的,但一定要積極去爭取。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鄉鎮的發展離不開計畫資金的支持。利用好本地方的鄉賢力量,全力以赴爭取他們的支持。
3、計畫最佳化。 鄉級在實施計畫的時候,一定要精心謀劃。要確保計畫實施的資金績效,通俗點說,就是錢投下去,一定要能獲取到收益,千萬不能幹「打水漂」的事情。
4、節省開支。 開源的同時,更要懂得節流。鄉鎮自身要過緊日子,同時,對於一些聘用人員,該精簡的精簡。用好編內的幹部,調動好積極性。精兵簡政,絕不是一句空話。
如有不同意見,那一定以你說的為準!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