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沈庹
「江西豬王」*ST正邦透過重整轉危為安,傲農生物卻一腳踏進同一條河流,如今命懸一線。
4年前,這兩家豬企老板的日子何其令人艷羨——*ST正邦的林印孫躋身江西首富;吳有林控制的傲農生物,是業內黑馬。
這兩位江西籍「豬老板」,有著同樣的「狂野派」風格,不斷加杠桿撐大規模。當超級豬周期降臨,危機隨之而來。最困頓的時候,正邦的豬被活活餓死,傲農生物懷崽的母豬,也被悄然賣掉。
養豬註定是高風險的生意。周期的「劇本」幾乎一樣,理論上,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實際能如此幸運的豬企少之又少。
本輪超級豬周期,豬企面臨的內外環境愈發復雜。前兩年怎麽賺的錢,這兩年就怎麽吐出去。就連「豬王」牧原股份也頂不住了,2023年迎來上市以來的首虧。
現在,上市豬企都在想法設法熬過這個寒冬,可誰也不知道寒冬還有多久,自己還能撐多久。
地獄級困境
在退市的懸崖邊,雙胞胎集團一把將*ST正邦(002157.SZ)拉了回來,公司2023年成功實作賬面扭虧為盈,不過扣非凈利潤仍虧損50億元至70億元。這意味著,重整計劃實施完畢後,公司養豬主業回歸正軌,尚需時間和市場的多重考驗。
從全行業來看,去年全年國內生豬養殖每頭平均虧損76元。行業大勢如此,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就連始終保持不虧金身的牧原股份,2023年也頂不住了,預計歸母凈利潤-39億元至-47億元,為公司上市以來的首虧。
就連以控制成本著稱的「豬王」尚且如此,其他豬企可想而知。
養豬界最擅長投資的溫氏股份(300498.SZ),預計去年歸母凈利潤虧損60億元至65億元;大北農預虧18億元至22億元;傲農生物虧損30億元至36億元。虧損10億以上的,還有唐人神、天康、天邦及新五豐等。
當然,豬企中還有新希望(000876.SZ)這個另類。其2023年預計盈利3億元,不過,這主要來自於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業務引進戰略投資,影響歸母凈利潤51億元至52億元。借此,公司終於避免了連虧3年的尷尬局面。但對行業大勢,執掌公司10年的劉暢知道,這是「前所未有的困難環境」。
普遍虧損之下,生豬養殖行業負債水平高企。據西南證券研報,行業整體負債率從2021年初53.5%增至去年三季度的68.3%。傲農生物(603363.SH)、天邦食品、*ST正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9.41%、87.03%和162.61%。
與此同時,企業的現金流備受考驗。2023年末,傲農生物、牧原股份、新希望等先後披露融資資訊,分別擬募資18億元、80億元及73.5億元,主要用於償還借款、補充流動資金等。
最難豬周期
這輪豬周期,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仍未結束,在國內生豬養殖史上最漫長,也最殘酷。
豬價、飼料價格和市場需求,共同構成影響養豬企業的三大要素。
飼料價格高了,壓縮豬企利潤空間;市場需求少了,也會影響出欄價格。豬企置身其中左右為難,唯有提高養殖技術,嚴控成本才能掌握主動。
據華安證券、國金證券研報,2023年,牧原股份(002714.SZ)年均完全養殖成本為15元/公斤,其全年商品豬銷售均價為14.82元/公斤,入不敷出。
生豬價格不濟,飼料價格卻持續上行難抑制。國內育肥豬飼料均價由2019年3.03元/公斤漲至2023年的3.9元/公斤。養豬企業、養豬散戶叫苦不叠。據公開數據,去年,散養生豬單月最高頭均虧損420元,規模養殖生豬單月最高頭均虧損243元。
影響豬價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量。去年,國內出欄生豬7.27億頭,同比增長3.8%,為2016年來新高;全年豬肉產量5794萬噸,同比增長4.6%,為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豬肉供給多了,終端消耗量卻在減少。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23年中國居民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27.7公斤,較上年增長約2.97%,遠低於上年6.75%的增速。
人均豬肉消費量也在肉眼可見地減少。2014年,國內年人均豬肉消費量36.8公斤,去年已降至23.5公斤。受水產、禽類等肉類產品多元化影響,同期,豬肉在居民肉類消費中,所占比重由63.3%降至49.1%。
另外,餐飲市場的變化,也影響著豬肉消費量。據公開數據,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登出、吊銷數量超過126.5萬家,為上年兩倍多。
何時翻身?
春節前,在老家養豬的堂哥,硬著頭皮出欄了200頭豬,虧了十多萬元。即便如此,他仍很關心,開年能不能進一批小豬補欄?
去年瘋傳的周期拐點沒有出現,今年豬價會不會上漲,在諸多券商研報裏,近乎一致且謹慎地預測有望「趨勢上行」。
豬價能否走上上行通道,與產能息息相關。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142萬頭,較上年同期減少5.7%。按照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到商品豬供給變化一般周期為9到10個月,預測至少今年上半年豬價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邁科斯期貨研報預測,在生豬產能過剩狀況之下,不宜對價格上漲樂觀。
規模化養殖,一定程度上讓上市豬企擁有避險能力,不過,產能擴張帶來的債務風險,也讓部份企業命懸一線。
今年1月以來,傲農生物已5次披露債務逾期資訊。截至2月17日,公司在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約17.17億元,占其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68.59%。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合計負債147.89億元,資產負債率89.41%。盡管自救動作非常積極,成效一般。
公司實控人吳有林不願意看到公司成為第二個正邦,去年12月決定將企業賣身大北農(002385.SZ),畢竟,他曾是大北農福建區域負責人。不料半個月後,這場行業矚目的A吃A的戲碼意外終止。
出現變故的原因,除了傲農生物出現股權凍結等較大變化外,行業下行周期內,大北農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資金壓力。
截至2月19日,吳有林及其一致行動人傲農投資所持傲農生物股份,合計被司法凍結和司法標記股份數3.56億股,占合計持股數的90.29%。
2月初,債權人大舟集團,已向法院申請對傲農生物進行預重整,並獲漳州中院同意,目前,已進入債權申報階段。
一旦進入重整程式,吳有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就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早年,傲農生物和*ST正邦一樣透過飼料發家,後來介入生豬養殖,成為行業黑馬,如今已連虧3年,走到了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