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為啥豬肉越來越難吃?事實證明:不是人變了,而是豬變了

2024-03-13三農

文/縱觀人間事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豬肉為啥越來越難吃了?」

其實,現在我們能在各大超市、或者商販手中買到的豬肉, 大部份是「外國豬」。

誰是中華土豬?

有來自丹麥和英國的的藍瑞斯、大白豬, 長得憨態可掬,不僅豬皮看著白凈,豬肉看著也格外粉嫩。

還有 美國大農場專門培育的瘦肉型豬種 ,之前國人經濟剛剛發展起來時, 不少人嫌棄肥肉太膩, 以至於這種瘦肉豬被瘋狂引進飼養。

後來也占據了中國豬肉市場的「半壁江山」。

進口豬種 成為中國養殖戶的首選,難道是因為 「外國豬的味道完勝中國豬」?

不是的,主要就是因為,本土豬的長成太慢,滿足不了我們日益增長的「吃肉需求」。

可現如今,「豬肉越來越難吃」幾乎成為共識,我們還能重新養回我們的中華土豬嗎?

豬變了,不是人變了

「年輕人吐槽豬肉越來越難吃」 沖上熱搜的那一刻,有人起初率先提出質疑:

「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人變了?」

中國有句老話是這麽說的: 「少吃多滋味,長吃無好味」。

很多人認為,大家吐槽豬肉不好吃了,就是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 豬肉也不是什麽值錢東西,吃的多了,自然就覺得不好吃了。

這個說法有點道理,但是只能占一點點!

豬肉在中國人的食譜中占據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 香噴噴的紅燒肉,肥得流油的肘子,QQ彈彈的肥腸,再來一碗辣炒豬肝...

一頭豬渾身上下都能被我們搬上餐桌,輪著吃一遍都不會厭。

即便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也不應該成為 「豬肉越來越難吃」 的主要原因。

畢竟,別質疑中國人的味蕾和對吃的執著呀!

「外國豬」如今好比火雞

有網友將中國人挑選食材的標準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

「好吃的,不好吃的,不能吃的,和火雞」。

只要他好吃,不管煎、炸、燉、煮、蒸,哪怕這套流程挨個來一遍呢,為了這口吃的,中國人就能把它做出來。

而那些不好吃的,則統一 根據功效做成藥材

什麽蟑螂、螞蟻蛋、青蛙皮...中藥材的種類之廣,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老祖宗們做不到。

至於另外兩類,就是不能吃的和火雞!

不能吃的咱就不說啥了。

那為什麽火雞這種 看著肉多又頂飽 的動物,當初 鄭和下西洋 的時候沒帶回來,後來 開放港口 沒傳進來,現在也沒被中國人普遍接受呢?

鄭和將長頸鹿當做麒麟,帶回中國

直到發現貫穿中國人食譜的 豬肉突然越來越難吃 後,我才終於明白原因。

如今中國市場上的「外國豬」,就好比當初沒被大量引進中國的火雞,量大但是肉柴!

讓人不吃的時候想著,吃了之後後悔!

「雞中貴族」敵不過中國人的選擇

火雞這種動物,體型和咱中國的本土雞相比,堪稱巨大,甚至有 「雞中貴族」、「禿頭寶貝」 的美稱。

他們頭上沒有特別明顯的雞冠,而是 長成了類似皮瘤的外貌 ,這層皮瘤還會隨著火雞情緒的變化, 產生或紅或藍的色彩變化。

火雞鼻子上有一條長長的肉錐,尾羽也特別發達,興奮時主動散開尾巴上的羽毛,體型看著就更大了。

不過很多中國人其實 都不在意火雞「生前」長什麽樣。

大家更熟悉的,是以前黑白電視中,美國人餐桌上那個巨大的火雞腿,或者看著焦黃流油的整個巨大烤雞模樣。

大多數人小時候,應該都很想嘗嘗火雞的味道吧。

可是這麽多年過去了,火雞楞是沒在中國火起來,

街上隨便拉一位中國人,問他吃過火雞嗎,對方大機率會回答:

「我吃過火雞面!」

直到很多網友長大後,真正嘗過火雞的味道才明白,這東西它是 真的難吃 呀。

而且下蛋率也低,一年就產兩次蛋,妥妥的 「雞肋」

當初鄭和下西洋沒把火雞帶回來,真的做的太對了。

有網友戲稱:

「這簡直就是用九族做擔保,證明它真的不好吃!」

但是,國外的火雞沒傳進來, 「國外的豬」倒是悄無聲息的,就占領了中國大部份的豬肉市場。

這應該才是中國人覺得豬肉越來越難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現在就算我們「哭著喊著」想讓中華土豬趕快回來,也有些難了!

中華土豬或將絕種

現在很多人統一將土豬肉叫做黑豬肉,其實在以前,這些黑豬也是有區別的。

平潭黑豬、福州土豬、東北民豬、金華豬 等等整整幾十個品種,吃起來各有特色,香噴噴的。

金華火腿用的金華豬

但改革開放後,因為中國人對豬肉的 需求急速膨脹,為了滿足市場需求, 很多人開始將外國培養完全的種豬引入中國市場。

緊接著,就開始了豬肉的漲價之旅...

中國豬肉產量在全球的占比

令人尷尬的就是,即便這些從國外引進的大白豬,配合專門的精飼料培養,出欄速度很快, 但也趕不上中國人吃它的速度。

每年中國還會直接進口大量豬肉,很多時候,我們可能直接吃的就是 進口豬肉。

而外國的豬,很多都是不會 提前煽 的, 這也是有時吃到的肉格外難吃的原因。

要不是大家 終於發現「外國豬」越來越難吃, 導致現在黑豬肉的價格,要比普通豬肉高上不少。

因此引得不少年輕人重新 開始重視飼養黑豬, 我們的中華土豬,可能就直接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新生一代的孩子,甚至直接會一直以為,豬就只有大白豬和野豬兩種了。

可惜,市場的需求反饋還是有點晚了。

據統計,在中國的本土豬種類中,福州土豬、平潭黑豬等十幾個品種,都已經差不多絕種。

其他種類的小規模飼養,也因為產出太慢太少,不能快速擴大規模。

畢竟市場雖有需求,但是 為了保證肉質和出肉率, 大部份的中華土豬,還是堅持1年甚至兩年出欄。

在這種情況下,三四個月就能長成的 「大白豬」 無疑已經占據大部份的市場,讓人沒得選擇。

結語

豬肉越來越難吃,真的不是我們的錯覺。

外國豬的持續引入,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30多年。

不過,即便這樣, 我們大部份人還能清楚的對比出味道的差別, 不得不感慨中國人對吃的敏感和執著。

民以食為天,希望更多人能夠重視中華土豬的飼養,讓豬肉重新回到本來的味道。

信源:學術論文:肌內脂肪對豬肉品質的影響及其營養調控作用/瘦肉豬育種的發展及展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