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博時基金陳西銘:創新藥是剛性需求,從產業到投資空間廣闊

2024-07-08三農

中新經緯7月8日電 題:創新藥是剛性需求,從產業到投資空間廣闊

作者 陳西銘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基金經理

創新藥是評判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強弱的重要標誌,一方面創新藥作為新質生產力,體現了醫藥行業一線的科學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創新藥是為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而生的。而只要疾病仍然存在,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就長期存在。一旦一種疾病找到了治標的方法,可以減緩癥狀,人們就希望能夠治本;能夠治愈的疾病,是否可以治愈得更快,讓患者少受痛楚?再進一步,是否能夠提前預防?因此,創新藥是一個具有無窮無盡需求的行業,也是在需求上具有明顯優勢的行業。這個行業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寫入了創新藥。「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建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這標誌著中國將把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命科學放在產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創新藥行業的產業鏈很長,除了患者直接接觸的醫院、藥店外,藥廠研發並生產出一款創新藥,需要大量研發、生產、銷售人員的通力合作。因此,創新藥行業不僅可以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減輕患者病痛、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也解決大量畢業生就業。

創新藥產業鏈更是龐大,除了輔助藥廠進行藥物研發的CRO公司,還有幫助藥廠進行生產的CDMO公司、幫助藥廠進行銷售的CSO公司。這些公司是創新藥行業的「賣水人」,也是創新藥行業的「晴雨表」。

回顧歷史,中國的創新藥行業發展經歷過起起落落。2011年,中國還誕生了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其上市促使國外有關專利藥物在中國降價超過50%。這一成果在當時還是十分罕見的。因為2015年以前,國內與海外創新藥上市時間差動輒3-5年,甚至有8-10年,創新藥審批非常緩慢,導致行業的投入產出比低下,產業發展乏力。2015年國家藥監局改革解決批文積壓問題,全球創新藥加速進入國內,也帶動了國內創新藥行業的發展,海外高端創新藥研發人才開始回流國內。

2018年【我不是藥神】上映,引起巨大社會反響,國家醫保局順勢開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集采,大幅降低仿制藥的價格,騰籠換鳥為創新藥提供了發展空間;醫保目錄調整改革從2017年拉開序幕,解決了醫保目錄的「堰塞湖」問題,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速度大大提升;以上的一系列組合拳解決了創新藥的審批速度和進入醫保目錄放量的問題,明顯提升了行業的投入產出比,大大促進了行業發展。

對此,資本市場熱烈回應,2018年科創板問世,透過第五套標準,對創新藥企業給予了上市的特殊通道;2019年港股18A政策出台,促成了一批創新藥企業上市;隨著人才、資本、頂層政策的利好,疊加美聯準利率持續處在低位,行業融資活動極其活躍,創新藥行業持續兩年走強。2016年後國產創新藥開始批次上市,促使了進口創新藥廠家主動或被動地調低價格,這是國產廠家、患者、醫保局樂見的「三贏」局面。

進入2021年,美聯準加息影響全球一級市場融資,美國生物醫藥指數以及中國創新藥行業的股價水平也出現明顯回呼。2022年,全球融資環境有所緩和,國內政策持續出台,支持鼓勵創新藥行業發展。如2022年2月,國家藥審中心釋出征求意見稿,加快創新藥上市申請的審評審批工作;2022年5月,國務院釋出【「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要求最佳化管理方式,促進新藥好藥加快上市。在這一背景下,行業逐步止跌回升。

時間來到2024年,各地紛紛釋出相關政策,促進創新藥行業發展。2024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各省市快速響應——3月,江蘇首次探索省級財政資金免申即享,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同月廣州市醫保局印發【廣州醫保支持創新醫藥發展若幹措施】。從政策推進的節奏來看,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由國務院牽頭,各地各部委積極響應的政策浪潮。預計後續藥監局、醫保局等相關部委也會有相應動作。

在各類行業政策的支持鼓勵下,政府補貼向企業的研發行為傾斜,企業有了更多的資金來源;企業研發出的創新藥品在送出上市申請後的審批時間被進一步縮短;創新藥品上市後透過談判有望快速進入醫保目錄,可以快速進入醫院,並經由醫生的處方到達患者手中。此前遇阻的環節被開啟,創新藥從研發、生產到上市、銷售,都開上了快車道。

我看好中國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創新藥行業作為評判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強弱的重要標誌,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創新藥行業的存在立足於消費者永遠有未滿足的臨床需求,這一需求是剛性的。中國創新藥行業的發展,有利於行業進行充分競爭,打破外資藥企在某些藥品上的壟斷,降低醫保局和患者支付的價格。展望未來,在持續的政策支持下,在全球降息的大趨勢下,我認為從產業到投資層面,中國的創新藥產業都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空間。(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