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鄉村土特產如何走向廣闊市場

2024-03-16三農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隨著哈爾濱旅遊火爆「出圈」,由當地特產蔓越莓開始,全國掀起一場鄉村土特產大摸底。

吉林藍莓、四川魚子醬、廣西砂糖橘、山西大閘蟹……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孕育了大批鄉村土特產。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如何將土特產做成大文章,讓鄉村「土」味香飄四海?

跨山越海俏銷市場

在湖南省永順縣,有一種看起來像草,其實叫莓茶的土特產,集中生長在中國北緯30度沿線地區,種植歷史超過千年。在當地人眼中,莓茶是個好東西,但走出大山卻不容易。莓茶種植大戶彭發明回憶說,「之前種莓茶吃過很多苦頭」。

2023年,由中國供銷集團所屬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設營運的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路銷售平台(「832平台」),與縣政府聯合,充分挖掘當地優質土特產資源,面對面指導種植戶和供應商戶進駐平台。在「832平台」的帶動下,包括永順莓茶在內的更多永順農產品和土特產在市場上暢銷。

土特產走出大山,開始走向世界。湖北省鶴峰縣走馬鎮的木耳山上,有總面積超過1萬畝的茶園,成為全國連片規模較大的生態有機茶葉基地。在當地深耕有機茶種植的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現已成為湖北最大的出口茶生產企業,產品出口歐盟、北非和中亞等地。鶴峰縣凱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平說,公司今年1月份出口創匯827萬美元,同比增長83%,一季度可實作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以上。

越來越多土特產進入市場並打響了品牌。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土特產相關企業近50萬家。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從培育數量看,全國省級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000個;從品牌效益看,省級重點培育的區域公用品牌平均溢價率超過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淩嘯表示,中國豐富的資源稟賦為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提供了可能,也造就了百業齊興的鄉村土特產發展格局。一些鄉村土特產產業鏈完整、產品型別豐富、品牌影響力較大,如柞水木耳、茂名荔枝、中益黃精等,成為鄉村土特產發展的典範。

培育差異化競爭力

當前,中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初步形成,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特色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但是,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相比,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提高產品差異化競爭力迫在眉睫。

作為首批落地的「832平台」產業幫扶示範縣之一,安徽大別山區金寨縣與「832平台」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縣一品」。「832平台」產業幫扶示範計畫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深入了解當地縣情縣史基礎上,打造的「832福油·金寨茶油」這一融合黨史、紅色故事的農產品品牌,上線6個月交易額突破2000萬元。

截至2024年2月底,「832平台」在吉林汪清、黑龍江延壽、河北康保等縣市落地12個產業幫扶示範縣計畫,成功打造一系列優質商品,幫扶農戶超10萬戶,帶動所在地區農副產品銷售額超30億元。

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生介紹,4年多來,「832平台」以推進高品質、永續發展為主線,打造「832優選」品牌和產業幫扶示範縣,構建銷售服務體系,努力讓脫貧地區優質農副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

在胡淩嘯看來,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培育土特產的差異化競爭力,需要從3個方面考慮。一是找準產品特質,並把這個特質做到極致;二是向產業鏈後端或第三產業延伸,比如開發旅遊伴手禮等方式;三是對產品進行文化賦能和科技賦能。同時,他表示,這些探索都需要引入更多的經營主體,包括企業、合作社和返鄉青年,廣泛利用優質人力資本,打造土特產的差異化競爭力。

科技賦能提升品質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發展大棚產業,吸引「棚二代」返鄉創業,從過去的落後村轉變成「魯西小壽光」。

耿店新村黨委書記、耿店村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耿遵珠表示,村裏建起了高標準育苗大棚、蔬菜加工廠、冷庫等,延伸了蔬菜產業鏈條,實作特色蔬菜種植科學化、加工物流資訊化、食品溯源安全化。下一步,要繼續借助新技術把農產品打入高端市場,打響特色品牌,幫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產業振興中「土特產」是一篇大文章,而新質生產力恰恰是做好「土特產」文章的新動能。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所所長吳茂玉介紹,土特產大部份都是鮮活的農產品,非常容易腐爛變質,全國果蔬損失率高達25%至30%。要解決損失率高的問題,一個方向是預冷加全程冷鏈。當前國內果蔬實作預冷處理的比例不到5%,全程冷鏈的比例也比較低。另一個方向是鮮活產品就地加工,這也是提升品質的關鍵措施。

以威海無花果為例,其采後腐損率高達30%以上。「生了不好吃,熟了不好運」,讓這一威海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品走不出去。

吳茂玉介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研究所在多層級壓差預冷、防黴氣調保鮮、精準溫區蓄冷保溫運輸等關鍵技術上實作突破,建立了「標準化采摘—壓差預冷—防結露包裝—冷藏運輸」的無花果商業化冷鏈流通體系。

冷鏈物流普及度不高,與冷鏈運輸成本較高但土特產價格上不去有直接關系。吳茂玉表示,同樣的農產品,看著差不多,但品質風味差別很大。現在透過數位化技術進行精準畫像,用數據表征品質品牌特色,能夠讓好品質被看見,有利於推動土特產優質優價。

此外,胡淩嘯認為,土特產在向國內外市場推廣的過程中還普遍面臨行銷困難。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大科研投入,持續提升數位化、智慧化行銷能力。

實踐證明,透過新質生產力賦能,全方位提升「土特產」產業鏈,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土特產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