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上世紀七十年代膠東農村的窮和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到的

2024-01-28三農

上世紀七十年代,膠東農村很窮很苦。父母辛辛苦苦下地勞作一年,年底算賬還倒欠生產隊七八十元。

那時候,七八十元對於一個農村家庭簡直就是個天文數位,幾年下來欠款更是達到幾百塊。當時一家六口能活下來全靠吃救濟。

因為孩子多且均未成年,缺乏勞力,家裏成了村裏最窮的家庭,每年到春天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好在那時候村裏有小學和戴帽初中,村裏很重視教育,上學不需要任何費用,連課本都是免費的,所有的上學費用都是村裏拿。這才使得我們這些窮孩子們,到了上學年齡都能有學上。

家裏雖然窮的叮當響,但不識字的父母,卻非常非常非常支持孩子們上學,滑學(方言)逃學會被父母拿棍子、笤帚疙瘩狠打。

現在回想,應該是不識字的父母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這是真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由於太窮,上學沒錢買本子、鉛筆,鋼筆就連想都不敢想。

寫字算數做作業,都是用撿來的小瓦塊,寫到也是撿來的大一點的陶盆碎片、或帶著尿味的陶尿罐碎片上,有時候女老師需要捂著鼻子才能看完作業。

上學後慢慢知道什麽都需要錢。那時家裏是一貧如洗,一分錢都很難拿的出來。窮則思變,小小年紀就盤算著幹什麽能掙點錢。

上一年級時,放學後經常和一個關系好的鄰居家同學,一起到村裏各個角落撿碎玻璃。

那時候碎玻璃很少,一兩個小時每人也撿不到一斤,還經常把手劃得血肉模糊。撿完了拿到設在村裏的供銷社代銷點賣掉,一斤賣2分錢,攢夠2分就在代銷點買一只鉛筆。

在撿碎玻璃時,偶爾能撿到個一分或二分的硬幣,覺得路邊還應該有別人無意中掉落的錢。

於是有時候放學後,就專門在村裏轉幾圈撿錢。記得有一次撿到了一枚5分硬幣,去代銷點買了個田字格,高興了好幾個星期。

上二年級後,開始上山挖采藥材賣。記得曾挖過瓜蔞根、老婆子花(方言)根等三種根莖藥材,樹上摘過桑螵蛸(螳螂籽),擼過棉槐種,采過刺槐種,摘過刺槐葉兒。還養過長毛兔揪毛賣毛。

三四年級時,冬天有月亮的晚上,去白天已經觀察好的屋檐下,套「四害」之一麻雀。

供銷社代銷點按一只活麻雀0.15元收購,死的不要。麻雀被捉到後會氣的鼓鼓的,很容易氣死。

一晚上如果運氣好,能套十個八個麻雀,第二天一大早送到供銷社代銷點,如果全活著能賣一塊多錢。

在那個年代,一塊錢對於一個農村窮孩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有死的,代銷點不要,賣不到錢,會難過好多天。

就靠這些土辦法,我在村裏讀完小學初中,考上了高中。

當時全村80名學生,只有4人考上了高中。考上高中就離開村裏去鎮上(那時候叫公社)住校上學了。

膠東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