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推動糧價保持合理水平,【決定】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橫向補償機制

2024-07-22三農

7月21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決定】提到: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

如何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如何建立產銷區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新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鐘鈺。鐘鈺表示,「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不僅需要采取新的具體保障措施,也需要註意各種保障機制之間的協調和延續性。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主銷區拿出真金白銀,是必然要實施的措施。」

保障糧農積極性,收益是基礎

「種糧不賺錢」「一斤糧食價格不如一斤純凈水」……長期以來,糧食生產者收益低甚至沒有收益,是一種普遍認識,每年糧食收獲季,糧農收益的問題也總會引發普遍關註。

糧價真的低嗎?事實上,中國糧食地頭價高於進口糧食到岸價的現象長期存在,這也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糧食價格並不低。那為何種糧農民還是賺不到錢?

「中國糧價不低,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糧食生產成本高,而不是利潤高。」鐘鈺解釋,受到小農戶生產、現代化水平不足、農資漲價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糧食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成本高,價格就高,這不意味著中間的利潤也高,事實上,在一個階段中,中國幾種主要糧食作物的收益一直處在負數狀態,直到近幾年才回正。所以,糧價相對較高,和農民收益低,並不矛盾。」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糧食價格直接關系著居民生計、生產政策調整等,因此,中國對糧食價格的宏觀調控也較為頻繁。對此,鐘鈺認為,在觀念上和做法上,應理性看待糧價上漲,「在糧價上漲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啟動調控措施,比如加大進口,放出儲備糧食等,以保障糧食價格的穩定。但要註意到,有時候,糧價上漲,本身是市場正常的波動,是糧食價值的回歸。但由於中國糧食在CPI中的比重較高,所以糧價的變化往往會造成CPI的變化,因此導致市場調控機制的啟動。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恩格爾系數一直在降低,目前在30%左右,同時,糧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也在不斷下降,已經低於三分之一。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接近500公斤,但直接食用的糧食消費量只有人均150公斤左右,所以,適當地調整糧食在CPI中的比重,對於實作糧食實際價值,增加農民收益是有一定幫助的。」

在價格之外,還有哪些措施可以進一步保障農民收益?鐘鈺解釋,「目前,中國對種糧農民的收益保障有幾大部門,如種糧補貼、糧食保護價、種糧保險等,從今年開始,中國全面推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這也是惠及種糧農民的重要舉措之一。但值得註意的是,不同的政策之間,要保持協調性和延續性。比如種植收入保險,和最低收購價之間如何協調?中國實施糧食保護價政策,一旦市場價格低於一定水平,國家就會啟動最低保護價收購,這就意味著,收入保險政策啟動的標準,不能低於保護價。舉例來說,1畝地產1000斤糧食,最低收購價是1.2元,這就意味著農民最低收入是1200元,如果保險的標準低於這個價格,那麽保險就沒有意義了。」

產銷區橫向補 ,要拿出真金白銀

保障種糧農民的利益,是保障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根本,也是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而保障糧食主產區的利益,同樣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基之一。

中國有十三個糧食主產區,包括北方的東三省、內蒙古、山東、河北、河南,南方的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這十三個糧食主產區生產了全國大部份糧食,而為保障糧食生產,這些糧食主產區大多付出了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代價。

與此同時,中國還有多個糧食主銷區,這些區域多為經濟發達區域,糧食種植較少,每年需要從外部調入。當地的農業,也多以經濟作物為主。

2024年中央一號檔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首次提出要「邁出實質性步伐」,到此次【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則提出「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

鐘鈺認為,這意味著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台。

事實上,中國一直有對糧食主產區的補償機制。鐘鈺介紹,「比如對產糧大縣的獎勵,中國獎勵產糧大縣的額度大約有500億元人民幣,由於產糧大縣大部份在糧食主產區,因此這也可以認為是對主產區的補償。此外,還有一些農業保險補貼等,也是傾向於主產區的,比如在主產區,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更高。」

但這些補償機制,大多是中央糧食主產區的縱向補償,事實上,目前仍缺乏產銷區之間的橫向補償。鐘鈺認為,「實質性的橫向補償機制意味著,在未來,糧食主銷區必須做出更多的補償措施,拿出真金白銀必然是其中一環。當然,由於糧食調出省和調入省之間,可能很難做到具體的對應,比如每年黑龍江調出的糧食,有多少進了廣東,有多少到了浙江,這很難計算。所以,可能的做法是,各個糧食調入省拿出錢來,由中央統籌,補償給各個調出省。」

除了資金補償外,其他領域的補償同樣重要。鐘鈺說,「比如人才、教育、產業等方面的幫扶,就類似東西部對口協作的方式,未來是否會有糧食調出省和調入省的對口幫扶,也是值得考慮的。事實上,目前已經有類似的做法,如江浙等地,對黑龍江等東北地區,派出幹部到當地任職,一方面可以緩解當地人才缺乏的問題,一方面也將發達地區的觀念、做法帶到了糧食主產區。同時,人才的交流,本身也會帶來計畫、資金、產業等方面的對接和合作,對糧食主產區的發展,也有很好的幫助。」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