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在俄羅斯買好地了,卻發現沒有公路、碼頭、倉儲、燃氣管道……

2024-05-28三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昂】

俄烏沖突之後,國際糧食市場幾多波動。作為世界產糧大國,俄羅斯和烏克蘭仍然在國際糧食貿易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中,俄羅斯自2014年起,推出了「發展本土產業,實作進口替代,市場換技術」等產業政策。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農業實作了快速發展,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都實作了快速復興,達到或者超過了前蘇聯的最高水平。因此,俄羅斯農業目前不但實作了國內市場的進口替代,並且具有較為全面的產品出口能力。

目前,俄羅斯許多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2023年,俄羅斯輸華農產品占其對華出口總額的17%,成為兩國貿易的重要組成部份。5月中旬普亭總統訪華期間,中俄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再次提出,要「釋放農業領域合作巨大潛力,擴大兩國農產品相互市場準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豬肉、水產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堅果,以及其他農食產品貿易水平。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繼續研究在俄羅斯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因此,農業貿易和投資是中俄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必然吸引更多的中資企業赴俄開展貿易和投資。

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於5月16日在哈爾濱舉行,幾名俄羅斯客商在北大荒集團展區參觀。圖自新華社

那麽中國企業在開展對俄的農業貿易和投資時,需要註意哪些要點呢?筆者目前在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做存取學者,與俄方教授一起研究中俄農業貿易相關問題,考察過俄羅斯很多農業企業,還參與俄羅斯農業部下屬機構的中俄農業貿易研究計畫。在總結了中俄雙方的有識之士的知識和經驗後,本人得到了以下的觀察。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俄羅斯在農業貿易和投資方面對中國的訴求,才能更好地匹配俄羅斯市場。

在交流中,我們發現俄羅斯企業和政府官員都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的農產品,而且他們不希望只是出口初級產品,而是能夠逐漸向中國出口經濟附加值更高的制成品。

同時,俄羅斯對華招商,主要希望中國企業在俄羅斯開設工廠,不僅給俄羅斯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更要帶來先進的生產經營技術,同時幫助俄羅斯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成長,幫助他們更新農產品深加工和市場行銷方面的技術和知識,因此他們的政策導向是「市場換技術」。

在這種政策導向下,俄羅斯政府和商人對中國企業去俄羅斯開發農業土地的態度是允許和接受的,但是更看重上述加工環節。

事實上,俄羅斯地方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對中國人到俄羅斯遠東大量投資農地,在禮貌接待之余,仍有一絲不安。這大概是因為國家安全意識這根弦在俄羅斯公眾的頭腦中上得很緊。即使俄羅斯聯邦政府認為中國對俄羅斯遠東「沒有內生性需求」,但是兩國的公眾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心結,中資企業需要理解這種實際情況。

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企業和政府在理解中國市場和企業方面,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目前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對中國非常友好,對中國的發展評價非常高。但是在俄羅斯,並不是所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懂得如何與中國企業合作,如何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如何吸引中國企業的投資。

我們會發現,一些俄羅斯農企在一開始對開拓中國市場和對接中國企業具有極強的熱情,然而在幾次不成功的接觸後,這種熱情會迅速消退。俄羅斯學者坦承,「非常缺乏對中國市場和經濟了解的人才」,所以俄羅斯目前並沒有做好「向東看的戰略」的人才準備。

同時,俄羅斯人現在也有一個困惑,中國人為什麽只投資俄羅斯已有的產業,而不願意像美國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投資那樣,從一張白紙上開始投資。這固然有中國投資者偏好「輕資產、高周轉」的原因,也意味著俄羅斯仍然缺乏吸引中國投資者進行長期穩定投資的對癥良方。因此,對於希望在俄羅斯農業方面進行貿易和投資的中資企業,就不能等待俄羅斯方面提供指南了,必須自己進行探索、交流、學習,以實作對俄羅斯市場的深刻洞察。

中資農企在俄羅斯開展業務,為了獲得穩定和客觀的利潤,很可能必須從貿易環節逐漸向前和向後延伸,逐漸覆蓋種植、物流、貿易、生產等各個農業生產環節,形成包括較多產業鏈的農業企業。因此,在俄羅斯開設公司和持有機械、車輛、農田等資產就是必然的需求。那麽,中資企業首先就要理解俄羅斯的工商、稅收和勞工等管理制度。

首先,中資企業需要知曉俄羅斯的企業是總經理負責制。總經理的法律地位比公司控股股東高,總經理的簽字要比公司公章更具有法律意義。總經理可以單方面更換公章和更改銀行帳戶。因此,在開設公司的伊始,中資企業就要聘請好法律顧問,對公司人事進行合理穩妥的法律安排,以保障好資產安全。

接著,農企往往需要自主種植,自己生產一部份產品,才能確保手裏有糧而穩定執行訂單貿易。因此,中資農企就需要購買和持有農田。另一方面,很多中資企業也將俄羅斯土地廣袤,地價便宜作為投資俄羅斯農業的商業邏輯出發點。因此,在購買和持有農地方面,中資企業則需要更為專業的資產管理。

從購買和租用農田開始,中資企業就需要牢記俄羅斯和中國在農業經營邏輯方面具有巨大的國別差異。與中國不一樣,俄羅斯的農田並不稀缺,現在還有大量前蘇聯時期的農地在拋荒狀態。這是因為俄羅斯農地種植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周邊有無路網、碼頭、倉儲、燃氣管道等基礎設施。

俄羅斯卡盧日加州東歐平原的廣袤農田。圖自視覺中國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於俄羅斯收獲季節氣溫偏低,收獲的谷物和牧草必須烘幹才能入庫儲存,否則就會黴變。因此,烘幹塔往往是農場必需建築,尤其是在中資企業重視的俄羅斯遠東地區。那麽,如果地塊臨接燃氣管道,那麽此處的烘幹塔就能獲得較為廉價的燃氣,農田的地價就會升值。如果離燃氣管道很遠,就要從遠方運來煤炭,營運成本就變高了,同時烘幹時候的煤煙汙染也會降低糧食和飼草的品質和售價。

因此,俄羅斯土地經紀人對我們說,在俄羅斯買地或租地是很容易的,土地很便宜;但是在基礎設施旁邊買地和租地,是較為困難的。這有點類似於城市房地產的邏輯,要看區位和配套。

在選中土地後,進行土地交易是較為安全的。目前,俄羅斯農地交易有詳盡和嚴謹的註冊、交易、和資金監管體系。只要僱用農地律師和土地評估師把關,基本上不會出問題,而且還能從律師和評估師那裏得到一個相對透明和公允的土地評估價格。但是,中國投資者往往舍不得付律師費,或者過於相信人情而不好意思聘請律師和評估師參與談判,因此在這個環節容易出現失誤,以至於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實際上,農地律師和造價師的服務費並不高。同時,農地造價師是持證上崗的,崗位非常稀缺,行業內部相互監督較嚴,故意欺騙買家會遺失寶貴的從業資格。因此他們珍惜自己的從業資格,具有較好的職業道德,給的評估價格是公允的,甚至因為規避自身風險而給出偏低於市場價的報價,因此有利於買方降低風險和砍價。

買完地後,就需要自己耕種,這是因為在俄羅斯,囤地轉租賺差價的模式,在資訊透明後,幾乎沒有盈利的空間。原因很簡單,俄羅斯的農地不稀缺,荒地還有很多。此外,如果俄羅斯農民不能夠獲得平價土地,就可以要求地方政府配給平價土地。因此,目前俄羅斯農地的土地租金只有2.5%-3.5%左右,報酬率極低,整體上也沒有升值空間。

在種植環節,需要考慮最小耕種面積。在俄羅斯從事農業種植,400公頃是能夠盈利的最小耕種面積;1100公頃是實作低風險經營和穩定盈利的最小耕種面積。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從事農業經營具有一定的投資門檻。

在購買或租用耕地之外,購置大型電腦械;建設烘幹塔、和倉庫都必須的。中國企業熱衷投資的遠東地區位於凍土區,建設晾曬場、烘幹塔、庫房等基礎設施的成本都比國內高。總體來說,如果企業不滿足於從事簡單的邊貿,而是準備經營包括種植、物流、貿易等基本環節,4000萬人民幣是比較穩妥的投資門檻。

在公司組建起來後,則需要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隊,才能保障經營的成功。首先,企業的中方高管俄語要非常流利,才能與俄方管理人員和政府管理部門實作高效的溝通。其次,企業管理層要非常熟悉俄羅斯的法律法規。俄羅斯的法律法規是非常細碎和繁瑣的,俄羅斯政府對農企的種植計劃,農資配發,到出口配額都是嚴格管理的。

同時,對於公司的土地,俄羅斯行政部門有多次復查的檢察制度,公司需要按照與政府簽訂的合約進行開發和經營;其中第三年的檢察和整改最為關鍵。有的中國農場主因為看不懂整改通知書,或者整改通知書被中間人惡意截留,而沒有做出任何整改;那麽往往在第六年的第二次檢查時被吊銷土地證,人員被驅逐。這種損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它並不是因為俄羅斯營商環境不好,而是中資企業主沒有搞明白俄羅斯的經營規則。

不過,在當前中俄貿易高速發展的時期,招聘俄語流利,熟悉對方文化和心理、同時又懂農業,還熟悉俄羅斯法律法規的中方高管還是需要付出較高薪資的。目前,這種復合型的人才是比較稀缺的,而且他們更願意自己當老板,不願意為公司打工。因此,企業對這些人才需要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

同時,企業還需要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意識,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當前,農業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被中國企業忽視,但是已經引起俄羅斯學界的擔憂。俄羅斯法律對施肥、農藥殘留、種子、地膜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和監管。而中資企業往往對這些嚴格的耕作限制感到不舒服,往往也因為違反這些規定而遭受處罰。

比如在中國農企熱衷的遠東地區,中資企業往往認為那邊的黑土肥沃,價格便宜,沒有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問題。但是,俄羅斯政府和學界則認為遠東農田土壤的生態問題不太樂觀,土壤酸化和有機質流失非常嚴重。這個生態問題是屬實的,有數據支撐,也被俄羅斯政府和學界重視。但是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經營,很少跟俄羅斯學界溝通,也很少照顧學界利益,因此學者們很可能把生態問題歸咎於中資企業的農業開發,寫成論文或者報告發表,從而影響政界和公眾對中資農企的態度。盡管現在中俄關系非常牢固,但是這些溝通不暢的隱患仍然值得註意。

5月16日,2024中俄糧食生產與食品科學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圍繞中俄農業合作、糧食安全、食品加工等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

盡管兩國中央政府都鼓勵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農業合作。但是,俄羅斯是一個復雜且分層的國家。中央政府的指導性政策,並不能視為沒有任何風險的背書。地方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學術界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和內部規則,需要中資企業研究和遵守,並加以合規利用。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農企紮堆投資俄羅斯遠東地區,很可能會因為同業競爭加劇、往來人員復雜而逐漸累積雙邊矛盾和風險。

中資企業也可以開拓俄羅斯遠東四州之外區域,從農企集約化程度高和產業鏈聚集度好的區域看,在黑海亞速海東側的窩瓦河頓河流域是非常優越的農業區,適合做貿易。從招商引資成效高,配套政策靈活的角度看,圖拉州與中國經濟特區非常類似,適合做投資。

另外,俄羅斯的法律、金融、經濟和科學的中心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考察和投資俄羅斯遠東的同時,一定要到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進行考察和調研,與農地律師、銀行系統和行業組織交流,以獲得更精準的資訊和更好的咨詢服務。

總之,當前是中俄經貿發展的最好時期。中國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農產品,對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它不但有利於俄羅斯農業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也有利於中國分散農業進口風險,減輕對北美飼料糧和油料作物的過度依賴,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節約水土資源和豐富中國人民的飯桌。但是,俄羅斯能夠給中國輸入多少農產品,則取決於中俄農企的表現。只有企業實作商業的邏輯,掙越來越多的錢,農業經貿和投資蓬勃發展,才能實作上述戰略價值。

在歷史上,中俄農業經貿和投資的發展並不順利,給中資農企籠上了「俄羅斯營商環境不好的陰影」。這種陰影的成因很復雜,一方面與俄羅斯發展路徑的復雜探索和多次轉向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資企業在俄羅斯的經營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所造成的,——相比之下同期的德資企業在俄羅斯經營就非常順利。

目前,隨著西方企業的撤離和制裁的持續,俄羅斯市場同業競爭烈度下降,中俄關系的日益穩固,這都是中資農企在俄羅斯探索、洞察、和發展的有利條件。相信中資農企能夠在國家的支持下,利用好中俄兩國的商業、法律和學術資源,同時借鑒以德國企業在撤出前對俄貿易和投資的優秀經驗,成功地開拓俄羅斯農業市場;在實作商業盈利邏輯的同時,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成為新時期企業出海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