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我和我的祖國」系列記者見面會,四位青年代表講述他們與土地的故事

2024-10-11三農

10月10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我和我的祖國」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二場,四位紮根鄉村田野的青年代表圍繞「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主題,講述他們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智慧力量的精彩故事。

「從一開始的網店沒人營運,到現在我們吸納了一批90後返鄉青年,打造了一支30余人的年輕有活力的電商營運團隊,長年奔走在田間地頭,透過直播帶貨等形式,助力農產品銷售,為鄉村企業的發展增添活力。」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莒縣樂耕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常彥磊在現場,分享了自己透過農業電商帶領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的故事。

「2016年我回鄉創業,以南瓜、甘薯等農產品為主要經營方向。」常彥磊說。經過幾年發展,克服了缺資金、缺人才等一系列困難後,「我們先後在多個電商平台開設店鋪,成為阿裏巴巴盒馬鮮生、京鮮生等平台的戰略供應商。公司帶動1000多名群眾發展甘薯基地6000余畝、南瓜基地8000余畝,群眾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與此同時,常彥磊與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建立了山東較大的甘薯種質資源圃。並透過開辦甘薯培訓班,傳播高效栽培技術,培養出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常彥磊也被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為「地瓜哥」。

「鄉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希望能夠有更多在外的有誌青年像我一樣,回到家鄉,在實作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家鄉發展助力添瓦。」常彥磊說。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掌旗官、廣饒縣張守鳳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超,在2015年從央企辭職返鄉創業。回到家鄉後,她改變了當時家鄉一直采取傳統的種植模式,利用外地學習的先進知識,在原來的規模種植基礎之上,新建500立方米沼氣池一座,10座智慧鋼構溫室大棚,4座羊圈,形成了「羊→沼→菜」綠色生態迴圈產業鏈,實作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

現在,劉超的家庭農場已從最初回鄉時的1130畝,擴大到2100畝,主要種植胡蘿蔔、地瓜及其他蔬菜、糧食作物,成為集養殖、種植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迴圈農場。同時透過修建倉儲設施,延長產業鏈,采用訂單種植和互聯網+的模式拓寬銷售渠道,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多個大城市。2023年,農場收入達1200余萬元,帶動周邊300余名婦女就業,人均增收3000余元,還為周邊群眾提供種植產業前沿資訊、農產品倉儲、專業知識培訓等,促進當地農業高品質發展。

「腳踩在家鄉的這片大地上,我心裏感覺特別踏實,我會繼續走好我們的科技興農之路,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帶動更多的青年參與鄉村振興,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舞台上展現青春作為、貢獻青春力量。」劉超說。

「在國外留學期間,當我看到高程度的機械化作業和清一色的智慧溫控大棚後,心中不由燃起一個夢想:讓家鄉的黃土地也長出‘金疙瘩’。」談起留學歸來回鄉創業的動機,山東省省級鄉村好青年、齊魯鄉村之星、山東棋山艾鄉田園綜合體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煒昊說道。

2019從英國畢業回國後,劉煒昊創辦了棋山艾鄉田園綜合體。其公司以大健康領域的艾草生產研發為主,以農業科技示範觀光、紅色旅遊為輔,打造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以「鄉村旅遊」為核心的農旅結合計畫,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劉煒昊和團隊成員的摸索下,透過引入高科技農機設施,建設荷蘭模式智慧溫控大棚,對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進行「育、耕、種、管、收」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周期監測,實作了40天高效栽培,產量提升一倍以上,先後申報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目前,艾草產業年產值超過1200余萬元,帶動周邊村莊艾草種植面積超6000畝,增加就業崗位400余個,農戶年增收10000元。對於未來的發展,劉煒昊說:「作為紮根在農村的年輕黨員,我將持續奮鬥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帶動更多年輕人投身鄉村振興事業,讓鄉親們的生活更有甜頭、有奔頭、有盼頭,為推動鄉村高品質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而科技則是驅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山東省現代農業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張大健,長期致力於大豆產量與品質的系統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大豆的優異基因資源,努力透過科技創新推動大豆產業的發展。目前,張大健已帶領團隊收集了大豆種質資源1000余份,建立起黃淮海區域大豆核心種質庫。利用形態學標記和DNA分子標記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建立了高通量分子育種智慧平台,最終得到顯著耐鹽堿的大豆種質材料36份、高產種質材料21份,為育種研發提供了樣本。

張大健和團隊還根據大豆核心種質庫的資訊,利用分子育種智慧平台,選育出兩個適宜黃淮海地區種植的高產、高油、耐鹽堿的大豆新品種——「山豆2號」和「山豆5號」。目前,這兩個大豆品種已分別進行國家和山東省夏大豆區域試驗,經田間種植「考驗」,豆子顆粒飽滿,產量遠超當前中國大豆平均畝產。新品種大面積推廣後,預計正常種植條件下,產量能提高10%。

對有誌於投身鄉村振興的青年人,張大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鄉村工作千頭萬緒,要堅守‘青春書寫在大地’的初心,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聽民聲、察民情,靜心了解鄉村的根基脈絡、稟賦優勢、風土人情,從中洞察農業技術革新、發展模式創新的契機,為鄉村全面振興註入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