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塔裏木河大西海子水庫:從灌溉希望到生態重生的轉型

2024-09-16三農

大西海子水庫,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的塔裏木河幹流下遊,是塔裏木河最末端的一座重要水庫。這座水庫的建設見證了新疆地區農業灌溉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復雜關系。

塔裏木河流域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軍墾戰士們在塔裏木河下遊開荒造田,開辟了塔裏木墾區,並設立了多個團場。為了保障墾區的灌溉需求,大西海子水庫應運而生。1958年10月至1959年4月,大西海子水庫一庫建成,庫容達到4200萬立方米,可灌溉耕地5667公頃。隨後,在1959年8月至1960年10月,又在一庫東南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庫二庫,庫容增至1.68億立方米,可灌溉農田面積擴大至1.33萬公頃。這兩座水庫的建成,極大地緩解了塔裏木河下遊地區的農業灌溉問題,為當時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西海子水庫逐漸陷入了困境。由於塔裏木河上中遊的大規模開發,用水急劇增加,導致下遊來水銳減。大西海子水庫蓄水面積雖大,但水深較淺,總庫容有限,每年蓄水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灌溉需求。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水庫攔河築壩,從大西海子水庫到台特馬湖之間的塔裏木河下遊河道基本斷流,塔河縮短了160公裏,下遊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河道斷流導致下遊草場退化、沙化,胡楊林面積銳減,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庫魯克沙漠多處合攏,嚴重威脅到下遊綠色通道的安全。此外,由於水庫蒸發強烈、滲漏嚴重,蓄水量進一步減少,農業灌溉用水更加緊張。灌區往往將種子播下後,水庫的水就放完了,大西海子水庫多年平均利用率僅有30%至40%。

面對嚴峻的生態危機,國家和自治區決定對大西海子水庫進行功能調整。2004年,大西海子水庫正式結束農業灌溉系統,轉而專門用於生態供水。這一決策旨在恢復和整治下遊河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下遊綠色屏障。

塔裏木河生態輸水

為了進一步鞏固大西海子水庫的生態供水功能,2019年4月,大西海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總投資1.79億元,設計洪水標準為30年一遇,總庫容達到9870萬立方米。經過三年的試執行,大西海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於2023年9月透過竣工驗收,正式轉入生產執行階段。

大西海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實施,有效地恢復了下遊河道的地下水位,滿足了下遊河道的生態需水要求。這不僅扭轉了塔河幹流生態植被整體退化的局面,還逐步恢復了和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該工程還減輕了下遊風沙災害、防風固沙、抑制沙漠化行程,保護了218國道的暢通,改善了周邊人民的生存環境。對於調節當地氣候、保護綠洲、維持荒漠地區生態平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西海子水庫的建設歷程是新疆地區農業灌溉與生態保護之間復雜關系的縮影。從初建時期的灌溉希望到困境中的生態危機,再到轉型重生後的生態供水新使命,大西海子水庫的每一次變遷都見證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