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林下經濟、飼草產業、深遠海養殖等,國家將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給。
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下稱【意見】)印發。【意見】提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有效促進食物新品種、新領域、新技術開發。
【意見】提出,鞏固提升產能,夯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基礎;積極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穩妥開發森林食物資源;大力發展飼草產業,增加草食畜產品供給;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科學開發江河湖海食物資源;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拓展食物開發新空間;培育發展生物農業,開拓新型食品資源;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開發食用菌食品。
人體需要的主要三大營養物質是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可以從食物中獲取。
【意見】明確,保糧為基。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局出發,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拓展食物直接和間接來源,挖掘新型食品資源。
在積極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方面,【意見】提出,因地制宜擴大油茶、油橄欖、仁用杏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行動,建設高標準油茶生產基地,改造提升低產林。穩定核桃、板栗、棗類種植面積,建設特色鮮明、集中連片、鏈條健全的優勢產業帶。積極發展林果、竹筍及可產飲料調料的經濟林。規範發展林下種養,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下漿果等森林復合經營模式,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養殖,開發新型森林食品。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新龍鄉田心村高產油茶基地,婦女們正在山上采摘油茶果。攝影/章軻
2020年,國家發改委、國家林草局、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全面推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高品質發展。到2025年,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新增或改造木本糧油經濟林5000萬畝,總面積保持在3億畝以上,年初級產品產量達2500萬噸,木本食用油年產量達250萬噸,林下經濟年產值達1萬億元。到2030年,形成全國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良好格局。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來,「森林是糧庫」已經從概念變為現實。中國是多山國家,有34.65億畝森林,是天然的大糧庫。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過2億噸,成為中國繼糧食、蔬菜之後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全國以森林種植、養殖、采集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0億元,仍有更大的潛力可挖。
森林多種多樣的植物中,蘊藏著豐富的食物來源,森林植物的果實、種子或葉子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森林提供的木本食物受氣候、降雨等自然條件影響小,是人類食物來源的重要補充。
林業專家介紹,中國有34億多畝森林、8000多種木本植物,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是公認的糧庫、油庫、寶庫,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搖錢樹」。目前,全國人均森林食物產量達到130公斤左右,居世界前列。
以油茶為例,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優質食用油料植物。經過10多年的推廣種植,全國油茶面積已達6800多萬畝,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山茶油產業,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改善的一條有效途徑。【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油茶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畝以上、茶油產能達到200萬噸。
國家油茶示範交易中心展示的油茶產品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攝影/章軻
經濟林是森林食物生產的主力軍,目前,全國經濟林面積約為7億畝,種植規模居世界首位。人們日常消費較多的水果類,主要包括蘋果、柑橘、梨等,全國面積有1.6億多畝,年產量有1.6億多噸。作為世界第一水果大國,各種風味的水果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為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此外,玫瑰花瓣制作的鮮花餅、桂花制作的桂花糕、熏制茉莉花茶的茉莉花,以及減肥食品魔芋等都是深加工的森林食品。
國家林草局在一份「關於加快森林食品開發的提案」復文中介紹,【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對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等森林食物生產進行了總體規劃。目前全國各地選育審定的經濟林等森林食物良種6620個,在森林食物生產中發揮了巨大支撐作用。國家林草局將不斷建立健全森林食物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強化森林食物生產的政策支持。
【意見】提出,加大人工種草力度,建設優良飼草種子田和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地,加快苜蓿等飼草業發展,保障肉牛、肉羊和奶牛等飼草料需求。發展青貯飼料,有序推進稭稈養畜,實作「稭稈變肉」。加強深遠海養殖關鍵設施裝備研發,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穩妥推進大型桁架類網箱和養殖工船建造,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
有專家推算,海洋向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相當於全世界陸地耕地面積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根據【現代設施漁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到2025年,建設完成140個池塘設施漁業養殖場、60個工廠化設施漁業養殖場、25個鹽堿地設施漁業養殖場、40個深遠海大型智慧化養殖漁場、45座中心漁港和40座一級漁港。到203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智慧高效、綠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現代設施漁業發展格局。
山東煙台一家水產公司養殖車間,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工廠化養殖的斑石鯛。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山東省煙台市采訪時了解到,該市正在建設全國優質高端水產品綠色生產供應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漁業科技創新先導區,從淺海灘塗向深海、底層和岸基利用拓展養殖空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發海外養殖、捕撈、加工、經貿等領域,按照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探索創新多元聯動發展模式,成立煙台深藍海洋牧場公司,推進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近日,中廣核「伏羲一號」在廣東汕尾建成投運,並完成首批養殖魚苗投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伏羲一號」,網箱主體結構長70公尺,寬35公尺,水深約25.7公尺,養殖水體達6.3萬立方米,是全球單體最大防颱型風漁融合網箱平台。
上述【意見】提出,加強食物開發基礎研究、加快育種創新、構建食物科技創新支撐體系。推進全產業鏈建設,提升食物開發價值鏈。建立健全與食物開發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做好新型食品安全性評估,強化全過程監管。同時,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完善營養健康標準體系,鼓勵企業開發營養健康食品。
在融資、保險等政策扶持方面,【意見】提出,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支持食物開發,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中長期信貸產品支持生物育種、智慧設施研發等。鼓勵地方推進農業設施、活體畜禽和水產等抵質押融資,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食品開發企業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完善用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優先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理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