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廣闊舞台上,父母往往是那個傾盡所有、默默付出的角色,卻時常遭遇子女的冷漠與輕視。
我們傾盡心力,卻換來孩子的疏遠與不屑。優秀的家庭教育,不僅僅是無條件的付出,更是智慧與策略的融合,是關愛與界限的並重。
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天起,現代家庭中的親子關系似乎讓不少父母直呼看不懂。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接近,他們的眼神中少了些往日的清澈和溫情,多了些難以言喻的冷漠。
上周末,參加一個家庭聚會,目睹了這樣一幕:
親戚家的孩子,放假回家後就一直躲在房間裏,父母幾次三番想和他聊聊天,都被他以「忙」、「累」為由拒之門外。
當父親嘗試走進房間,想和他分享一些生活瑣事時,孩子竟不耐煩地說:「你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呢?」那一刻,父親臉上的落寞神情清晰可見。
要知道,這位父親可一直都是把孩子當作寶。
我們不禁為這位父親、也為所有有過類似遭遇的父母感嘆:為何我們傾盡所有的付出,卻換不來孩子的一絲溫情?面對孩子的冷漠與疏遠,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01 沈默是金:父母言辭越少,越顯力量
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的一個朋友,對兒子的教育總是事無巨細,從早到晚的叮嚀囑咐,沒有換來孩子的感恩,反而換來了兒子的反感與叛逆。
有一天,兒子終於忍不住大喊:「你能不能別說了?煩不煩啊!」朋友愕然,不明白為何自己的關心卻成了孩子的負擔。
李玫瑾教授指出,父母的過度言語,往往讓孩子感到窒息,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每一句叮嚀,若不能觸動孩子的心弦,便只會成為孩子耳邊的噪音。
網路上,一位教育博主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說他的母親,總是喜歡對他的生活指指點點,從穿衣吃飯到學習工作,無一不幹涉。
而他父親的做法截然相反,總是很少嘮叨,但只要他開口,都能直擊要害,讓他心悅誠服。
博主說,他最怕的就是母親的嘮叨,而最敬重的就是父親恰到好處的言語。
正如某教育專家所說,父母的言辭應當精簡而有力,避免冗長與瑣碎。
父母的每一句話,都應當是孩子成長的燈塔,而不是束縛他們的枷鎖。
因此,當孩子冷漠以待,疏遠你時,請先學會沈默,收起你的嘮叨與指責。
然後用你的行動去影響孩子,用你的深沈去教會孩子尊重與傾聽。
02 樹立界限:父母越有界限,孩子越懂尊重
前不久,一則新聞讓人感慨萬千。
在江蘇南京,一個男孩因為沈迷於遊戲,成績一落千丈。
父母多次勸說無果,最後父親一氣之下砸了他的遊戲機。
沒想到,男孩竟然對父親大打出手,甚至揚言要殺死父親。
這一幕,讓人痛心疾首。
父母的無限縱容,往往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他們的肆無忌憚。
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應當有明確的界限。
父母不能成為孩子的奴隸,而應當成為他們的引導者。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放棄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權利,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過低,就不能怪孩子把你當成可以隨意踐踏的草地。
在前段時間,有位朋友給我分享了自己如何與兒子建立界限的故事。
當兒子開始對他的話置若罔聞,甚至頂嘴時,他決定采取行動。
他明確告訴兒子,哪些事情是他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絕對不允許的。並且,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因為兒子的哭鬧或撒嬌而隨意妥協。
漸漸地,兒子開始明白,父母的話是有分量的,是需要尊重的。他開始學會聽從父母的教導,也開始學會尊重父母的權威。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樹立界限,卻是父母的智慧。
父母應當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碰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學會尊重父母,學會尊重他人。
03 適度放手:父母越放手,孩子越獨立
在【放手讓孩子去成長】一書中,作者提到: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往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們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受欺負,於是他們包辦了一切,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總是傾盡所有去滿足孩子,卻忘記了教會孩子獨立與自強。
他們以為自己的付出會換來孩子的感激與尊重,卻不曾想換來的是孩子的冷漠與疏遠。
還記得那個因為父母不給買蘋果手機而大鬧機場的女孩嗎?
她因為父母沒有滿足她的要求,竟然在機場大吵大鬧,甚至對母親動起手來。
這一幕著實讓人三觀盡碎,也讓人感到痛心。
那位父母的無限滿足,換來的不是女兒的感恩與知足,而是更大的貪婪與索取。
正如【積極養育】一書所闡述:「家長過度介入,無異於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與能力提升的契機。」
要贏得孩子的敬重,關鍵在於要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之所以能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因為父母在背後默默地承擔與奉獻。
為此,最明智的方式就是適度放手,讓他們親身去體味生活的挑戰與艱辛。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當女兒覺得學習又苦又累想要放棄之時,他改變了之前苦口婆心說教卻不討好的做法,狠下心,讓女兒一整個暑假都泡在親戚的工地上,親身體驗在炎炎烈日下搬磚、推車、紮鋼筋的艱辛勞動。
吃盡了苦頭的女兒這才意識到,自己頂撞父母、不思進取的做法是多麽地可笑至極。學習雖苦,但與工地上的重體力勞動相比,卻是一條更為寬廣且充滿希望的路。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讓孩子生活在蜜罐裏,也不是說什麽空泛的大道理,而是讓他們學會面對生活的風雨與挑戰。
只有當孩子真正體驗到生活的不易與父母的辛苦時,他們才會懂得尊重與感恩,才會用懂事和努力來回饋家庭。
結語
在育兒路上,每位父母都是探索者。
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孩子天生的瑕疵,而在於我們家長是否擁有引導他們的智慧與策略。
教育的藝術,在於激發而非灌輸,在於引導而非控制。
當我們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們終將學會如何以愛與尊重回應這個世界,成為我們心中那個既堅強又溫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