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印度高考有多卷?125萬名考生只錄取8900人,錄取率不到1%

2024-07-26教育

一流的學生去印度理工,二流的學生才會去麻省理工。

這是印度高考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在廣大考生的眼中,考上麻省理工,並不是最牛逼的,而考上印度理工,才能稱得上是「人中龍鳳」。

作為全球高校錄取率最低的大學之一。

印度理工憑借其不到1%的錄取率,常年霸榜「世界上最難考的大學之首」。

要知道,就算是全球知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在印度的錄取率都有7.9%,史丹佛大學也有5.6%。

但印度理工,每年125萬名考生相互角逐,最終卻僅有8900人能成功上岸。

最要命的是,印度理工還奉行獨立的「高考招生政策」。

也就是說,想考別的大學,可以參加國家統一的高考,但如果想考印度理工,就得參加另外一場名叫「IITS-JEE」的考試,全名「印度理工學院聯考」。

獨立的招生政策,獨立的高考試卷,考試時間、考試場地等等都是獨立的。

另外,除了政策獨立,這場聯考也以極致的公平而著稱。

要知道就算是國內的清華北大,在每個省份的錄取名額,多多少少都有如「保送」、「加分」的政策傾斜。

比如河南山東就很卷,北京上海就相對容易一些。

但印度理工卻不一樣,不管你是哪個地區的人,分數才是唯一指標。

就算天王老子來了,分不夠,也得靠邊站。

當然,之所以敢如此囂張,印度理工還是有實力自信的。

其軟體工程、電腦技術等專業,在全球都享譽盛名,同時為全球也輸出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甚至有許多世界500強的CEO,都是印度理工的校友。

然而,盛名的背後,卻是一場場內卷到極致的高考地獄。

每年數以百萬計的考生,就算冒著不到1%的錄取率,也要擠破頭顱想考入印度理工。

大家流行一句名言: 提高1分,幹掉千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在很多考生和家長的眼中,這是底層窮人翻身跨越階級的唯一途徑。

只要考上,不僅孩子能光宗耀祖,家長也能跟著揚眉吐氣。

為了讓孩子安心備考,許多家長不惜辭掉工作,專職陪讀。

只要孩子金榜題名,以後就能帶他們吃香的喝辣的,這種投資收益比,可比世代當牛馬強多了。

當然,數百萬人角逐幾千個名額,如果不是「文曲星」附體,很難成功上榜,99%的考生都會名落孫山。

但即便如此,大多數考生還是會前赴後繼,選擇再戰一年,於是一大批「補習大軍」應運而生。

在印度拉賈史坦邦的東部,有一座名叫科塔市的小城,人送外號「補習之都」。

科塔市的常住人口只有區區不到4萬,但每年卻有超過15萬名高考落榜的考生,湧入這裏,開啟第二年的備考生涯。

為了考入印度理工,考生和家長幾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各種補習班更是安排得滿滿登登。

科塔市之所以被稱為「補習之都」,除了考生人數眾多外,另一方面,是這裏居然有300多家輔導機構,常年駐紮。

為了賺考生和家長的錢,補習機構會聯合起來,在全城制造「考試恐慌」。

比如「不報補習班,成績差一倍」,「投資這一次,孩子贏一生」。

在各種「高考焦慮感」的制造下,15萬名考生,幾乎80%以上都會付費報班,各大機構賺得盆滿缽滿,甚至一些規模較大的已經成功上市。

補習班的學費價格不菲,補習1年,均價約10萬盧比,相當於人民幣8700元。

這對人均月收入只有不到2萬盧比的印度人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但即便如此,為了印度理工那不到1%的錄取率,家長們依然傾囊報名。

一些囊中羞澀的家長甚至不惜貸款去支付補習班的費用。

時年17歲的考生金坷垃,便是全國125萬名考生裏的一員。

為了支持他備考,他的父親不惜辭掉了月薪2100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800元的教師工作。

用全部的家當,帶著金坷垃住進了科塔市的一個小旅館中。

這間月租房的面積很小,只夠擺上一張床,金坷垃平時吃飯、睡覺、學習都只能在床上進行。

生活雖然艱辛,但父親的眼中卻充滿了光。

因為他知道,只要兒子考進印度理工,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現在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金坷垃也不負眾望,他是一名學霸,平時模擬考試一直名列前茅。

但對應犧牲的是,從小學4年級開始,金坷垃就再也沒看過一眼電視,平時更是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每天要幹的事,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埋頭苦讀。

和金坷垃現狀相似的,是另外一個名叫沙琪瑪的考生。

他也是個復讀生,去年以全國9013名的成績,與印度理工擦肩而過,離錄取人數8900人,只差113個名次,屬實有點可惜。

事實上,以他這樣的成績,在125萬人中,已經排進前1%了,但他覺得心有不甘,打算再戰一年,誓要考入印度理工。

不過和金坷垃有父親陪讀的情況不同,沙琪瑪只身一人租了一間臥室。

平時除了和掃地阿姨講講話,其它的時間都在學習,就連晚上熄燈後,也要手持手電筒,挑燈夜戰。

他說,他的動力來源是自己的母親,只有出人頭地,才能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努力奮鬥的精神固然可敬可佩,但事實上,巨大的壓力也讓許多考生倍感焦慮。

在印度的高考界,每年都有幾百名考生,因無法忍受巨大的備考壓力,選擇抑郁自殺。

尤其是在被稱為「補習之都」的科塔市,過去5年,平均每年都有60人選擇跳樓。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

這句看似勵誌的名言警句,在印度,居然成為了一句「死亡魔咒」。

在科塔市備考考生們的月租房門口,幾乎每扇門都貼著一句悲壯的勵誌字條。

例如「請勿打擾,不要敲門」,「離開我的門口」,甚至還有「我死了」的標簽。

巨大的壓力,就像一種夢魘籠罩著整座科塔市。

為了解壓,一些考生會想盡辦法尋找娛樂的方式。

比如眼前這個戴著帽子,名叫薩瓦迪的小夥,便是一位選擇擺爛的考生。

他對讀書考試沒有任何興趣,唱、跳、RAP才是他的最愛。

薩瓦迪之所以留下來補習,是迫於父親的命令。

當年他的父親在備考印度理工時落榜,從那以後,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

但沒想到,兒子也繼承了他的「學渣基因」。

上一次模擬考試,全國排10萬多名,離印度理工錄取前8900人的名額,差之千裏。

薩瓦迪現在只想早點結束考試,解脫自己。

甚至有時候會突發奇想,對天乞求川普能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樣他就能擺脫高考了。

印度理工的聯考,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階段。

初試中125萬人,要刷掉整整100萬人,剩下的25萬人,要在復試中,再精選出最終的8900人。

這是一場極度殘酷的淘汰制度,同時也是印度為數不多,最為公平的社會競爭制度。

在考場外,無數家長焦急等待「從戰場歸來的孩子」。

金坷垃告訴父親,自己有一道題沒寫,他擔心會影響最終的成績。

父親臉上有點失落,他也怕一年的付出付之東流。

沙琪瑪的心裏也很緊張,如果今年還考不上,他真的想過跳樓輕生。

而早已擺爛的薩瓦迪,則是一臉歡喜,終於可以擺脫父親的壓迫,去選擇唱、跳、RAP這條路了。

半個月後,聯考成績全國公開,薩瓦迪自然落榜。

金坷垃和沙琪瑪則雙雙考上了印度理工,沙琪瑪全國排名2062。

而學霸金坷垃,即便漏做了一道題,依然拿到了全國第5名的成績。

金坷垃的母親流下了開心的淚水,而他本人也成為了科塔市的「英雄人物」。

無數市民紛紛擁護他,給他送來熱烈的歡呼。

甚至市政府,還在市中心的廣告牌上,掛上了金坷垃本人的帥氣橫幅。

上百家補習機構,也花重金邀請他開設講座,分享備考經驗。

上個月還在月租房裏,貧困生活,這個月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或許高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事實上,印度的大眾教育非常落後,全國文盲率高達50%以上。

但反差的是,該國的精英教育卻非常有名。

美國矽谷,世界500強的許多創始人,都是印度裔。

但可惜的是,這些從印度走出去的人才,在已開發國家任職後,大部份都不願意回國做貢獻。

或許是印度的人才政策不夠完善,也或許是已開發國家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台。

但無論如何,人才得到了培養,也有了用武之地,就是對世界,對科學做出了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