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湖北高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24-01-20教育

朋友們,在武漢,還有一所把分院開到了首都北京的大學,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地大的兩院院士共14人,僅次於華科(19)和武大(16),其中主要是科學院院士(13人),工程院院士1人。在兩千年大學合並潮中,地大堅守辦學方向,一直獨立辦學到現在,在名校中了少有。下面我們就一起全面了解一下這所大學吧!

一、概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簡稱地大,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入選「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計畫、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創始成員。

二、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大學建立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

三、師資力量: 學校有教職員工3369人,其中教師195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631人,教授452人,副教授8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學校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中 國地質大學校長

殷鴻福院士

四、校區及學生: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南望山校區、未來城校區,占地總面積1474353平方米,校舍總面積1385752.04平方米;設有23個學院、69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員工3369人,全日制在校學生31040人;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

五、科研成果: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持的「973」計畫及專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計畫等各類國家級計畫600余項。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準)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學校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Science1篇。5年來,學校共有50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檢索系統EI收錄,英文版被國際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和CSSCI。

學校作為唯一高校參與了中國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擁有軍工計畫科研生產完整資質,成立了2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預研分中心,參與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測數據處理和月球套用研究,自主研發的MAPGIS軟體成功套用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搜救。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8項,獲「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項、「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項、「十大地質找礦成果」2項。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5人,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9人,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作者61人。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EI Compendex收錄,【地球科學學刊】(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CSSCI。

六、學科優勢: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歷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含14個工程領域。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共有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材料科學、化學、電腦科學、社會科學、農業科學8個領域進入ESI全球機構排名前1%。其中地球科學、工程學、環境/生態學位居前。

七、國際合作: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先後與美國、法國、澳洲、俄羅斯等國家的100多所大學簽訂了友好合作協定。2012年成立由學校發起,聯合史丹佛大學、麥考瑞大學、滑鐵盧大學、香港大學、牛津大學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學組建「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聯盟高校在地學領域透過資源共享、交流合作,實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發展共贏。近年來,學校公派出國存取、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師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請來校存取、講學、與會的境外專家每年400余人次。

八、逸夫博物館: 逸夫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地質學院博物館,1982年在武漢重建。2001年,中國地質大學獲邵逸夫基金資助,建設新博物館大樓,新館總投資5000余萬元,於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新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近五千平方米,是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中國內地高校規模最大的博物館。2006年1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4A級風景旅遊區,使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為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高校。逸夫博物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達3萬余件,其中珍貴罕見的館藏珍品近3000件,包括體長10.5公尺、體高6.1公尺的恐龍化石珍品——黑龍江滿洲龍化石;長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魚龍化石之王——梁氏關嶺魚龍化石;面積達15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等。

九、地大隧道: 地大隧道連線校園西區與北區,呈為直線型,全長333公尺,凈空高4.5公尺,洞寬6公尺。該隧道投資600多萬元,於2003年6月動工,並與當年完工。校區內建隧道的高校,地大還屬第一個,此工程極大地方便了師生來往南北校區,因為西區北區之間往來不用再繞行南望山。地大隧道是地大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一條實用型通道。

十、化石林: 化石林始建於2002春季,占地1500平方米,由70多株產於遼寧、新疆、內蒙古等地的矽木化石組成。

朋友,我帶你看大略地了解了中國地質大學這個中國一流的大學,這是世界的最大的地質大學,是有誌之士求學科研的好地方,也是旅遊的四A景區,歡迎高考學子報考地大,也歡迎各地人士來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