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網紅都是浮誇做作的,爆紅的背後必定藏有人設。然而,張雪峰用一場直播生動地回應了這些質疑。
直播事件發生在幾天前,故事的開篇由此展開。
張雪峰如常地在直播間與家長們分享填報誌願的經驗,一位高三學生的母親透過連線加入了。她直接表明身份,自稱是農村人,想向張雪峰請教孩子填報誌願的問題。
「你的孩子學習情況如何?」"分數線高於985大學20分。"
直播間的網友們聽到這個分數後坐不住了,紛紛留言表示這不是凡爾賽嗎?這麽好的成績還有什麽好愁的?
然而,接下來的故事讓所有人都沈默了。
這位母親聲音哽咽地說,她的孩子的父親不幸患上了癌癥,正在接受保守治療。因為她不希望這個沈重的事實影響孩子高考的心態,所以選擇了隱瞞。
這個母親每天都要一個人扛起生計,還要在孩子面前裝作若無其事,就好像她在演一場生活的獨角戲。
當她發言,孩子數學考了149分的時候,直播間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張雪峰的表情立刻發生了變化,他立即推翻了之前所有的建議:"你這個孩子我給你免費報,讓我們河南組的組長來給你報。
對面的母親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我包了這個孩子大學4年的學費。"張雪峰緊接著說。
"我來處理這個問題。"
僅僅這幾個簡單的字眼,就讓直播間瞬間炸裂。彈幕瘋狂刷屏,大家都在說"淚目"、"太暖心了"。有的網友甚至說:"張雪峰老師應該配享太廟",並且貼心地提醒他:"註意身體,你兒子才2歲呢。
此刻,無論是什麽人設,什麽網紅標簽,統統都不重要了。
回顧這場直播,張雪峰的決定看似沖動,實則在情理之中。因為他自己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深知寒門學子的不易。
他曾強調過:「學習並不是唯一能改變人生的方式,但它確實是最容易實作的方式。」
這次的援手之舉,並非什麽行銷策劃或人設包裝,而是一個「曾經淋過雨的人」想為後來者撐起一把傘的本能反應。
在網紅圈頻繁出現「人設崩塌」的現象時,張雪峰用實際行動證明:真誠永遠不是一種人設,善良也從來都不是一種包裝。
有時候,"原形畢露"才是最好的答案。
而這個故事也讓我們看到,雖然我們身處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但仍然有人在默默溫暖他人,盡管在這個標簽滿天飛的網路空間中,依然有人在堅守做真實的自己。
這一點,可能是張雪峰給網紅圈上的最生動的一課。
張雪峰這樣形容自己的童年:"別人都說窮得叮當響,可我家,連一個響都沒有。"這句話雖然樸實無華,卻道出了一個農村孩子的艱難起點。
誰能想到,這個出身普通的農村娃,竟然如今成為了萬千學子心中的"求學明燈"?
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無疑是鄭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作為一所211高校,這張通知書的意義絕非只是一紙文憑那麽簡單,更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敲門磚。
然而,對於剛走出農村的張雪峰來說,這只是他逆襲之路的起點。
和其他千千萬萬的大學畢業生一樣,張雪峰也在大學畢業時面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直接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這個困擾著許多畢業生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他。
命運總是喜歡和努力的人開玩笑。偶然的機會下,他幫助朋友做起了考研代理招生的工作。這個普通的機會成了他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
但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對於他來說,最困難的時期還是北漂的那段日子。
在北京,他曾住過地下室,蝸居辦公室,甚至還棲身過土房。他在後來的演講中總是用輕松的語氣調侃這段經歷,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段日子有多苦澀。
坐1000人的公交是什麽感覺?
"在公交車上雙腳離地卻不會倒,這是什麽感覺?"
這些看似誇張的描述,實際上都是張雪峰在北京八王墳公交站和亞洲最大社群通天苑的真實經歷和感受。
對他來說,北京不僅是人們常去的故宮、頤和園等風景名勝,還包括了公交車上的人擠人,地下室裏的生活空間狹窄,以及生活的艱辛。
正是這些經歷,使得他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底層奮鬥者的艱辛。
現在的張雪峰,已經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成為了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他從未忘記過那些難忘的歲月,那些寶貴的經歷就像刻在他骨子裏的銘印,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
那時候的苦,張雪峰現在看來是一筆財富。他說得雲淡風輕,但又有誰知道,正是因為淋過雨,他更懂得為他人撐傘的重要性。
也許這就是命運最大的善意,當你經歷過風雨後,就會懂得如何去幫助同樣在風雨中奔波的人。張雪峰,正是用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示了這份難能可貴的善意。
從一個農村孩子,到成為萬千學子的人生導師,張雪峰的人生逆襲不正是眾多普通人奮鬥的縮影嗎?
人生的際遇總是奇妙無比。2016年,一部僅7分鐘的短視訊,使張雪峰的人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這段視訊,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解讀了34所985高校,沒有用深奧難懂的術語,也沒有堆砌枯燥的數據,而是用的通俗易懂的解說和發人深省的點評。
他在短短的7分鐘內,把那些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名校,變成了普通人也能理解的故事。
此視訊一經釋出,立刻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關註和熱烈討論。
為什麽會這樣?他的話太實在了。
到底有多實在呢?他會直接告訴你:這個專業不值得報考,那個學校不適合你。在這個充滿"客套話"和"官方詞"的教育咨詢圈裏,這樣的直白實在是一股清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後來被稱為"教育界李誕"的張雪峰,最初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考研代理招生人員。
從替朋友招募學生到站上講台成為學子們的「人生精靈」,張雪峰找到了他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的課堂總是充滿笑聲。
"學校食堂阿姨的服務價格比實驗室儀器還要貴。"
"這個專業畢業後,要麽找不到工作,要麽只能創業。"
他能從這些段子中深刻洞察到教育現實。
有的人覺得他的講課過於幽默而不夠嚴肅,但那些聽過他講課的學生卻深知,正是這種輕松幽默的氛圍,使得那些本應復雜難懂的擇校知識變得易於理解,易於記憶。
台下的觀眾看張雪峰講課的時候覺得很好玩,但是聽完之後卻恍然大悟。他的本事在於能把復雜的問題說得簡單易懂,把嚴肅的話題講得很有趣。
走紅帶來的不只是關註,也伴隨著質疑和非議。
然而,張雪峰從未忘記他的初心,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來自農村的普通青年,一位致力於幫助更多普通家庭的教育工作者。
從考研代理到網路紅人的身份轉變,從無人問津到萬眾矚目的舞台中央,張雪峰以他的方式證明了:成功的道路並非只有一種,真誠才是最好的"人設"。
有些人稱他為"網紅",有些人稱他為"段子手"。然而,對於那些曾經受過他幫助的學生來說,他更像是在人生迷途中為他們指明方向的燈塔。
這盞燈的明亮並不是靠華麗的詞藻,而是依靠真誠的態度和實在的建議。
從2016年那個7分鐘的視訊開始,張雪峰就用自己的方式,為更多像他一樣出身普通的孩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這就是他從默默無聞走向萬眾矚目的真正意義。
"文科590分的孩子報新聞學是沒問題的,但理科590分的孩子報新聞學就需要考慮了,甚至可能需要把他打暈。"
2021年6月,張雪峰的這句話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並迅速成為輿論熱點。這番話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了一塊大石頭,激起了無數浪花。
張小強教授,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一直熱衷於新聞教育。面對目前的情況,他做出了積極的回應:"新聞學這個專業前景良好,不僅能在學術領域有所作為,也能在實踐中發揮出其獨特的價值。
不僅如此,張小強教授更是怒批張雪峰"害人不淺、誤導公眾",警告網友"不要被他忽悠",甚至直接開炮說他"吃著傳播的飯,砸著傳播的鍋"。
一時間,兩位張教授觀點的交鋒在網路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場爭議中,大部份網友卻支持張雪峰。為什麽呢?
他敢於說出普通人不敢說、不能說的話,直擊內心。
「這句話說得沒錯,但是有些過於偏激了。」這可能是最中肯的評價。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張雪峰毫不退縮,勇敢地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我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我教的學生也都來自普通家庭。"他說,"對普通人來說,上學就是為了找到一個好的出路,為了有個好的工作。
這句話說出了赤裸裸的現實,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富人家的孩子可以因為興趣而有無數次的試錯機會,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每次的選擇都會影響他們的未來,不能有任何閃失。
之所以會產生分歧,是因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到的風景自然也就不同。
張雪峰嚴謹地表示:"我沒有針對某個專業。"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根據就業情況來選擇專業。
這種堅持讓他獲得了更多普通家庭的信任,也因此引來了更多的爭議。
然而在這些爭議聲中,是不是對現實的思考有所欠缺呢?
教育的意義是什麽?
為什麽上大學?這個問題對於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有所不同。
追求理想與改變命運究竟哪個更重要?
這些問題,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張雪峰,只是從普通人的角度,訴說著他們的心聲。
"我給出的建議,都是基於就業情況,這並非推卸責任,而是一種對現實的尊重。"
盡管爭議尚未停息,但是張雪峰的堅守,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感:不是所有的真話都動聽,但總要有勇敢的人去訴說。
這可能就是他在爭議漩渦中最堅定的堅持。
現在的網紅圈是一個怎樣的現狀?
人設不斷崩塌、翻車。
有些人為了獲取流量,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還有一些人則把自己的人設包裝得極為出色。
這一次,張雪峰用直播中的"原形畢露"的形式,給網紅圈上了一課。
沒有刻意營造的感動,沒有精心設計的劇本,只是教育工作者本能的反應:"這個孩子我來報,這四年學費我來包。"
有多少網紅在打造人設?
有多少人在進行虛假慈善活動?
張雪峰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最能打動人心的,永遠是最樸實真誠的。
從農村娃到985高校解讀者,從考研輔導員到備受爭議的網紅,張雪峰的成長歷程充滿了真實的經歷。
質疑聲中,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從未動搖過。
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始終有人在展現真實的意義。
這就是他給網紅圈上的生動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