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生才能進入重點班,可以盡可能提升生源品質,讓高分學生透過指標生提前釘選,也減少低分學生透過指標生上線的比例。
這種方式會在縣中較為常見,首先是防止優秀生源去市區重點高中(市區孩子往往不會浪費分數選擇學校,無法透過這種方式釘選高分學生),一些高分考生往往會有先沖頭部再用縣中保底的心態。
由於指標生在統招之前錄取,因此設定指標生不報考就不能進入學校重點班,使得高分考生選擇放棄指標生,用縣中放在統招階段作為保底,如果沖擊頭部高中不成也進不了縣中的重點班。就會偏向於選擇縣中重點班求穩。
而縣中在分班時,也極力保障中考高分考生權益,以本地縣中為例,入學成績最好的一個班級提前選科為物化生,班級只出不進,學生只要自己不提轉出,可以三年都在這個重點班級,最好的師資,額外的課程,甚至連食堂打飯都優先。
集中權力打造的這個班級,往往最終的高考成績,與市區頭部高中平均水平,也旗鼓相當,而入學的班級平均水平,是遠達不到頭部高中平均水平的,也就是三年的學習成果保障,也進步加強優生選擇的信心。
盡可能多的學生選擇指標生,就會使得低分透過指標生上線的可能性減低,提升整體生源水平。
假設一個學校有六十個指標生名額,這所學校恰好有六十人上了統招線,但十名沒有填寫指標生而只在統招批次填寫,其分數也能上線,這樣61名到70名的考生,達到分數線更低的指標生線,就可以透過指標生上線,這樣這所初中的錄取人數就從60人變為了70人。
這種操作水平對於初中學校有益,對於前十名高分學生也沒有影響,但他們卻進入統招生的賽道,使得統招批次分數線上升,本來可以上重點高中的學生被擠下來,而且是被不夠統招線的指標生擠下來,這樣就失去了指標生設立的意義也降低學校整體生源品質。
因此如果統招生不可以進入重點班,就可以把這些前十名釘選在指標生,而成績再往後進不了重點班的學生,即使統招和指標生錄取差別不大,但並不具有絕對優勢的分數,也不敢放棄提前上岸的機會,用自己的未來給別人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