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我們都希望孩子內心強大、有力量,可以面對外界的疾風驟雨,做一個有能力、有擔當的人。
其實,內心溫暖的、安定,是有「 內在安全感」 的體現。
現在大家都提倡,要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安全感,不是 偽安全 ,是大人口中常說的那種「完美主義」,大人企圖要控制孩子,認為孩子只能做的更好,才會更討人喜歡、更有價值;
也不是建立在外部物質上的安全,或者世界為我所控制的安全。
這些都不會讓孩子感到安定,內在有歸屬感,認為自己是被愛與安全的。
那麽,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首先是要做一個有安全感的父母 ,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外部的不確定性;還有,父母要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 一定要到位 ,讓孩子感受到周圍的世界是安全的。
聽林紫老師和樊登的對話,其中一個網友問到困惑已久的問題: 孩子在老家和爺爺奶奶生活,自己在大城市打工,如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專家老師的建議,非常具有參考性。她說,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思考不同的做法。
比如,在孩子 0—3歲 ,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做不到天天陪伴,也要至少每天一個視訊電話,和孩子做好互動交流;
到了 小學,要在孩子重要的時期 ,比如參加比賽、家長會之類,要能到場支持;
而到了 青春期,是要一定留出完整的時間 ,和孩子進行身體和心理的陪伴交流。
當然,也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替代,讓孩子確認感知到父母是愛我的,我沒有完全從他們的生活中剝離開。
其實,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安全感買單 。
長大後,我們那些憤怒和不安,都是不小心觸動了小時候的不安全機制引起的應激反應。
重慶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她也是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不幸的是,她在3歲那年患病得了腦膜炎,後來輟學,直到12歲那年,和遠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才住在一起。
沒想到,和父母在一起沒多久,她又離奇失蹤了。父母更是苦尋十年才找到,此時她已經是6個孩子的媽媽。
這個小女孩的遭遇是不幸的,不是所有的留守兒童都像她一樣,有著不幸的人生。
但是,作為留守兒童依然普遍存在的今天,這個故事,還是給身為父母的我們,敲醒了一記警鐘。
不幸和意外的開始
屈宇就是這個有著不幸命運的孩子,1990年她出生在重慶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裏。
盡管是個女孩,但是作為家裏的第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她還是很珍惜,看著這個玲瓏可愛的小姑娘,不由地喜上眉梢。
他們給她起了這樣一個偏男性化的名字,也是希望她不是和普通的女孩一樣嬌嬌弱弱,而是頂天立地,像浩瀚宇宙一樣寬闊、有大作為。
生在農村,家裏經濟條件有限,一家人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餓不死、凍不著,日子是過得很安逸,但不是長久之計。
為了給小屈宇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她的爸爸媽媽也是痛下決心,拋下年幼的她,到外地去打工。
小屈宇的爺爺奶奶全盤接下孫女的日常照料和撫養問題,他們還安慰兒子兒媳: 放心出去掙錢吧,不要擔心孩子,我們會照顧好的。
盡管不舍,小屈宇的爸爸媽媽還是無奈離開了。也就每年過年的時候,短暫回來幾天,和女兒相處時間十分有限。
村裏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生活,大人在外面打工,老人在家看孩子,別人可以,自己為什麽不行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小屈宇在三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發高燒,爺爺奶奶沒在意,還是用老辦法給孫女捂汗退熱,耽誤了看病的時間,她不幸患上了腦膜炎。
這場意外,成為她不幸人生的開始 。
自從得了那場病後,小屈宇的精神狀況就大不如從前,有時候自言自語,有時候行為怪異;
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她精神怪異,身邊也沒有小同學願意和她一起玩,有的還聯合起來一起排擠她。
小屈宇在學校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她內心十分苦悶,給爺爺奶奶講,他們也無法共情理解。
無奈,上學沒多久,她就輟學在家。
平日沒事就在家呆坐著,或者幫爺爺奶奶做點家務,總是一個人形單影只,看起來十分孤獨。
女孩在家離奇失蹤
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細水長流中,越發離不開彼此。
真的是一旦出去,很難回到以前的生活中。屈宇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成了常態,他們知道女兒的情況,同時又覺得深深的無能為力。
在偌大的城市,他們也是過客,如螻蟻一樣辛苦勞作,根本沒有自己真正遮風擋雨的地方,哪還能顧得上孩子呢?
就這樣,小屈宇一直在農村,作為留守兒童,待了12年。
後來,爺爺奶奶身體不濟,無法更好的照顧她,加之她也長成個大姑娘,成天不上學在家待著也不是個事。
於是,她的父母這才把她從農村接到了自己打工的地方,先讓她待在她們住的出租屋裏,再從長計議。
沒想到,好不容易來到爸爸媽媽身邊,見到她一直心心念念的父母,好景不長,另外一場意外又發生了。
一天,她的父母著急下班趕回家後,發現女兒居然不見了。
父母更是心急如焚,家裏家外、大街小巷都尋了個遍,依然沒見女兒的身影。要知道,就在前不久,女兒在家裏昏倒,被送到醫院確診得了羊癲瘋。
本來她的身體和精神就有問題,她這能去哪了呢?
繼續擴大尋找範圍,報警、貼尋人啟事,向失蹤人口平台求助,錄制尋人影視,想到的辦法都用過了,依然沒有任何音訊,女兒仿佛就像在這個世界上,蒸發不見了。
父母苦尋十年終相逢
面對女兒的離奇失蹤,屈宇的父母也是心如刀割。
出生後不久就離開她,十幾年來斷斷續續加起來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如今好不容易,一家三口相聚在一起,沒想到卻是永遠的分離,再見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屈宇的父母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此後十余年間,生命中只剩下兩件事情,打工和找孩子。
打工是為了能夠生存,好繼續找尋孩子的下落。
這是一個死迴圈,除非屈宇能夠再次回到她們的生活中,那麽絕望的生命之花才會艱難的從石頭縫隙中,再次煥發著生機吧。
如果這是對女兒過往缺席的補償,非得要以這樣一種殘酷的、近乎心碎的方式完成,他們也是認了。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屈宇的父母不懈的找尋下,10年後,他們終於找到了苦尋10年的女兒。
有熱心網友提供線索,廣西玉林市某偏僻的山村裏,好像有一個女子和他們失蹤的女兒情況相符。
接到訊息後,屈宇的父母再次燃起希望,趕到所描述地方,終於見到了他們苦尋多年的女兒——屈宇。
是屈宇先認出他們,盡管精神不太好,但是目光相接時,她還是一眼認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她小心的走上前,想抱住二老。
屈宇的父母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過是短短數年,女兒也就剛二十出頭,卻已經是六個孩子的媽媽,也不似從前的青春亮麗,面龐裏充斥的都是生活的氣息。
十年的歲月和身影交疊重合,他們不禁抱頭痛哭起來。
哭自己、哭對方、哭上天的不公,哭命運的捉弄。
原來,當年屈宇因為犯病吃藥導致神誌不清,她迷迷糊糊出了門,就迷路了。後來流落街頭,被現在的丈夫「揀」了回去,回到廣西玉林老家,一起過日子,還接下生了6個孩子。
盡管她的父母很痛心,但是畢竟女兒已經找到了,過得也算還不錯,就算心中有再多的意難平,也終究是數聲唏噓。
其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其實,人生的故事,不會因為一個時期的告終,而永遠落下帷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是裹挾著人們,往前奔馳著。就像當初3歲的屈宇得到腦膜炎,她會被周圍人排擠孤立,她的父母知道此事後,就不應該再繼續遠離她。
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多給予盡可能多的陪伴,給她很多很多的愛。
孩子的成長很快,一瞬間就長大了 。我們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忙事業,等孩子長大了,你想和她多相處,那時候她已經有自己的人生了。
龍應台不是說過,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就是漸行漸遠的分離。孩子用自己的背影告訴父母,不必追。
所以,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多多給予溫暖的陪伴吧,不要為了圖省事,全權扔給了老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是孩子的安全感和底氣的來源 。比起成為一個孤獨的留守兒童,他們更希望的是和父母待在一起。
讀了「3歲得病、12歲走丟、22歲已是6個孩子母親」屈宇的故事,你對她的不幸人生遭遇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