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穩定的爸爸、溫柔的媽媽,是誰在羨慕盧昱曉的人生?

2024-07-24教育

「別人家」的爸媽,在最近一檔綜藝【我家那閨女2024】中有了十分具象化的呈現。

節目內容大致就是邀請媽媽們到演播廳,觀看女兒的日常生活並進行點評。


在不同家庭長大的女兒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親子相處模式 沒有好壞高下之分,但盧昱曉的家庭或授權以給在養育路上的父母們一些參考。

看穩定的爸爸和溫柔的媽媽,如何經營一個愛意溢位的家庭,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小女孩。

淩晨三點,剛收工的盧昱曉給爸爸打電話說自己準備回家,被吵醒的爸爸毫無怨氣,輕聲細語地回應著女兒;

早上八點,爸爸輕手輕腳進女兒房間把窗簾拉好,讓女兒能安心睡覺;

媽媽出門前去房間看了眼女兒,沒有吵醒她,或是讓她起來吃早飯,只是確認女兒醒沒醒;

在家睡覺不用關門,誰在羨慕?

盧昱曉回家了才發現鑰匙忘在了出租車上,換其他孩子早就擔心被父母責怪了。

但她一點不著急,嘴上還開玩笑 「從小到大在門口等過很多次」 ,演播廳裏的媽媽也沒指責孩子粗心啥的,什麽連帶開玩笑性質的指責都沒有,只是笑笑說:「 我們平時幫她保管地太好了。

演播廳的心理學家都開始反思,自己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肯定非常擔心「我媽又要罵我了」。

好像在媽媽眼裏,女兒身上有好多好多優點。地上擺滿了衣服,媽媽也覺得女兒有自己的秩序。

在女兒決定給大家做飯前,爸爸特意提前打電話給舅舅,讓舅舅多「捧捧場」。要知道,另一位女嘉賓切水果,媽媽在演播廳說了句:刀工差。

媽媽是口腔醫生,工作很忙,但還是妥善收藏了女兒從小到大畫的畫,鼓搗的小玩意兒。

分別時, 25歲的盧昱曉會和媽媽自然地親親 ;媽媽也會在女兒面前故意吃吃醋:「你造句都是爸爸。」

甚至, 因為女兒在房間寫了「曉曉永遠的小窩」 ,而不願意賣掉房子,換個更好的居住環境。

盧昱曉曾在英國留學,但媽媽沒有「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一定要怎樣怎樣」的觀念,反而覺得為了女兒留學,自己哼哧哼哧地掙錢很有動力,也很幸福。

面對女兒買回家的「瘦臉神器」,爸爸雖然覺得不靠譜但一直很溫柔的跟女兒說話,不會說「買這玩意兒幹嘛浪費錢,多少錢啊,瘦什麽臉,瘦都沒用」掃女兒興致。

就以現在播出的內容來看,不吝嗇表達愛意的這家人,美好到像故事裏的情節。或許也是因為 長期充足的安全感 ,狀況出現時,盧昱曉才會自然地說出那句:「 problems could be solved」吧。

也因為這些細節,同節目的另外兩位家長因為其教育模式招來不少罵聲。

於文文早早出國一個人生活,加上父母忙於工作,一家人很少聯系,比起母女,她和媽媽更像「普通朋友」。

柳巖的媽媽是較為典型的打壓式教育,哪怕無論從物質或精神來說,女兒都處於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 但媽 媽還是不滿意,不滿意女兒刀工差,不滿意女兒喝涼水,不滿意女兒是「剩女」

想起很早前一檔綜藝【少年說】,女兒在樓上崩潰大哭,媽媽在樓下淡淡地說出幾個字:「 我是為你好 」。

自己打擊女兒的原因則是:「 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裏,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

盧昱曉媽媽特意寫了一段話,幫兩位媽媽解釋。

她說自己也是在傳統的打壓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盧昱曉外婆曾給她寫下「道吾善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每代人傳遞愛的方式不同,他們認為寵溺會害了孩子,所以把愛放在心裏。

除了盧昱曉的爸爸媽媽,最近還有一對超火的父母——「電子爸媽」。

短視訊中一對滿臉笑容的中年夫妻把螢幕前的觀眾當作自己的兒女,對話中透露著滿滿的關心和關愛。

「女兒女兒女兒,今天沒受委屈吧,累不累啊,在外面冷不冷?」

「爸爸給你炸的,你最愛吃的花生米,你吃,脆得很……咋了不高興?不高興不想說就不說了。」

「寶貝回來啦,咋哭啦?誰欺負你了跟爸爸說爸爸給你撐腰!」

視訊情節都來自於這一代年輕人成長路上最熟悉的場景:有藏在生活瑣碎裏的日常問候,有第一次生理期來臨時的紅糖水與健康小課堂,也有童年坐在超市購物車裏接過來的一包零食。

「電子爸媽」的評論區 ,成了「心碎小孩」們的情感寄托地。

他們在這裏訴說自己在生活遇到的困難,或者分享不經意的小小喜悅。

有網友覺得「電子爸媽」演得太假,「電子爸媽」回應: 感覺假是因為你不需要,對需要的人來說,可太真了

沒有說教,沒有「審判」,數以萬計的網友小孩們在「完美」父母身上投射了自己對於原生家庭的美好想象。

「電子爸媽」也好,盧昱曉爸媽也好,他們帶給孩子幸福的方式好像十分相似—— 一起吃東西、一起嘗試新鮮玩意兒、貼心鼓勵、以及好好說話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把戳到網友淚腺的細節掰開了看,想成為讓人羨慕的爸媽, 無非就是讓渡自己的權威,給孩子愛與安全感,尊重並理解孩子

做到真正的「為你好」——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問題,對孩子的觀點進行肯定以及鼓勵,然後再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幫助孩子分析這個觀點可能產生的一些後果。

盧昱曉媽媽那句話並沒說錯, 每一代父母傳遞愛的方式不一樣。 養育小孩兒也永遠沒辦法找到一個標準公式,套用在所有家庭中。

但家長們是不是也可以嘗試著,用一種孩子更樂意接受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愛意呢?

做那個為孩子「托舉」的人,讓他們從快樂的小孩,健康地長成快樂的大人。

文丨嘻 排版丨阿喬

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