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下一輪「雙一流」!這14所高校,重點支持!

2024-07-26教育

7月21日, 教育部部省合建專項調研座談會在河北大學舉行。 會上,調研組組長鄭新業表示,河北大學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社會服務等面成效顯著, 對學校部省合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國家自科基金立項數和資助金額創歷史新高、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新增1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燕趙文化和生命科學與綠色發展兩大學科群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河北大學發展駛入了快車道,為實作「雙一流」建設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河大學的變化正是部省合建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2月,教育部啟動部省合建工作, 對沒有直屬高校的中西部14個省份, 采取部省合建模式各支持一所高校發展。

河北大學、山西大學、內蒙古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貴州大學、雲南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14所高校被納入「部省合建」佇列,每年支持專項經費14億元,組織37所直屬高校開展對口合作,和部屬高校一視同仁,重點建設。

六年來,在教育部、地方政府、合建高校、合作高校多方共同努力下,14所高校抓住契機,整體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在區域高等教育開發中的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

木茂鳥集,匯聚人才

曾任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的劉昌亞表示, 中西部高校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人才平台等優質資源相對匱乏、優勢學科不夠凸顯、服務地方能力有待增強。 近年來,在「部省合建」支持力度的不斷加碼下,面對如何縮短與國內一流大學差距、破解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區域不平衡的難題,14所高校似乎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人才是第一資源,擁有一支高層次、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高校的學科、平台等建設才能持續推進。高水平人才引入趨勢的不斷攀升,是合建高校真正從內部實作發展的關鍵。

從人才外流到逐漸回流,紮根北疆的 內蒙古大學 成功引進世界水平科學家和國內頂級人文社科學者到校工作、引領學科發展,一批青年英才快速成長,在學界嶄露頭角。2023年全年,學校引進高層次人才195人,同年2月, 學校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為名譽校長,聘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朝戈金研究員為特聘教授, 人才隊伍再添猛將。一手抓引進外,自己培育一批能堅守、能產出的人才也是內蒙古大學的發力點。僅去年,學校培育2名教師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教師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計畫、1名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計畫(海外),國家級領軍人物和青年人才總數達28人;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人數占比達83.7%。

每年用於人才引進與培養經費超過1億元的 寧夏大學 ,目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量達到1124人,占自治區博士總數的近50%,入選省部級以上人才計劃人選達到265人,「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數更是跑出了從1到10的「加速度」。

此外,為了激發合建高校辦學活力,地方政府在人才引進、編制使用等多個領域都給合建高校「松綁」,擴大了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也擴大了高校的前程路途。如青海省以「設立臨時編制」「調整正高職稱崗位比例」等特殊政策支持青海大學開展人才工作試點。2022年4月, 青海大學 迎來的新任校長史元春,於2021年和2023年兩次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王牌學科,展露鋒芒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台。以學科建設為引領,不斷凝練學科特色和方向,實作差異化發展,正成為各合建高校的共識。

一路騰飛的 山西大學 ,物理、哲學學科群「兩翼」齊飛, 帶動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哲學、物理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和化學4個學科獲批山西省「優勢學科攀升計劃」建設計畫,哲學、物理學和電腦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學科和特色優勢學科,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兩項成果獲獎......一張張亮眼成績單,足見山西大學學科發展真章。

紮根八桂大地、服務國家的 廣西大學 ,其 土木工程學科 在拱橋領域實作了「一騎絕塵」的領先優勢。 就在今年3月,由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鄭皆連院士主持建設的,跨徑600公尺的世界最大跨徑混凝土拱橋——天峨龍灘特大橋再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學校還獲批了特色金屬材料與組合結構全壽命安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作學科國家級高水平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一步一個腳印,廣西大學展現著在土木工程學科的「王牌實力」。

編輯

海南大學作物學 作為省內唯一的「雙一流」建設學科,以該學科為核心,海南大學建起「熱帶農業」學科群,以研究熱帶作物、南繁種業為主。此外,學校還大力發展以「法學」「文化旅遊」「資訊與通訊工程」「南海海洋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優勢學科群,形成了熱帶、海洋、旅遊、特區四大辦學特色。部省合建工作啟動以來,在原有基礎上,海南大學新增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科技創新團隊等眾多大平台及團隊,為一流學科建設註入新動能。

科研碩果,服務地方

立足一隅之地,服務一方水土。合建高校只有植根於地方產業發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才有源頭活水。

貴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說:「科研一定要‘頂天立地’,學術要做到最前沿,但成果要解決老百姓實際問題。」 2022年,貴州大學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新建,成為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糧食安全及農業綠色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是貴州省迄今唯一的學術類全國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創制出的全新藥劑,解決了中國稻麥田抗性惡性雜草防控重大難題,已累計推廣套用三億畝次,實作農藥減量使用30%以上。

近五年,貴大以第一單位/第一人在工科領域分別獲得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3項,貴州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4項;2022年,貴大獲批的20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畫中服務貴州省高品質發展的「四化」計畫188項,服務新型工業化計畫136項……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一路前進,以黑馬之姿破冰突圍, 在2024年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首次沖入全國百強之列的貴州大學, 正以沈潛蓄力、奔競不息的精神,實作躍遷。


編輯

中原大地上, 鄭州大學 也在部省合建支持下實作「變軌超車」。部省合建以來,鄭州大學凝練形成了新材料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綠色高效農業產業等5個學科群,立足地方需要破解的技術難題,服務地方主導特色產業的成效不斷顯現。

在何季麟院士的牽頭下,鄭大從2021年突破ITO靶材料「卡脖子」技術,初步形成中國ITO靶材產業化技術自主創新體系,到2022年取得了鋁電解槽雙端節能理論及關鍵技術重大突破,給出了電解鋁節能降碳的「中國方案」。2022年常俊標教授研發的阿茲夫定獲批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具有全球專利的1.1類治療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藥。鄭大,始終是河南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領頭羊」和「主力軍」。

部省合建政策的實施,是新時代中西部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福音」,是推進「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抓手。

今年4月教育部召開的2024年度部省合建工作會議上,「在更高起點上謀劃推進部省合建工作,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獨特貢獻」再次被強調。依托部省合建的政策東風,14所高校捋順了自身發展路徑,築高地、引強援,向著「一流」不斷邁進,已然成長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王牌軍。相信14所高校定能長風萬裏,不負重托,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