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六年級女孩抑郁,父母的情感忽視才是孩子抑郁的根源!

2024-07-27教育

@基本情況

茜茜、六年級、女生

從五年級開始頻繁請假、曠課,目前已休學

二胎家庭,有個上幼稚園的弟弟

躺平擺爛、不註意個人衛生

看小說、打遊戲、黑白顛倒

敏感多疑、拒絕出門社交

@家庭情況

1.嘗試過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個案咨詢,也上過家庭教育的課程,效果都不明顯

2.媽媽對於孩子的現狀表示很焦慮和著急,甚至找「神婆」給孩子看過

3.爸爸認為孩子就是矯情和不懂事,對於媽媽的做法不支持

4.茜茜很不喜歡弟弟,認為全家人都「重男輕女」,偶爾會打弟弟

5.由於媽媽需要照顧弟弟,所以經常由爺爺奶奶接送茜茜上下學

……

@成長經歷

茜茜爸爸自己做生意,平時比較忙,很少關註家裏的事情。媽媽是全職主婦,負責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結構。

茜茜的媽媽身體不太好,曾經懷過一次孕,但是沒有保住。後來,懷上茜茜之後十分小心,就辭掉了工作,在家養胎。因此,在弟弟出生之前,茜茜就是家裏的「掌上明珠」。

弟弟出生之後,媽媽沒有精力照顧茜茜,就把鄉下的爺爺奶奶接來幫忙照顧茜茜。由於家裏的房子不夠大,於是在附近租了一個房子,給爺爺奶奶和茜茜住。

茜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有委屈和反抗的情緒,但是都被爸爸「打壓」住了。

後來,隨著年級一點點升高,茜茜的情緒和行為越來越「反常」,在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就徹底休學了。

@報名情況

茜茜媽媽透過與六力心理健康平台的輔導員進行一對一深入溝通交流,輔導員建議茜茜媽媽先報名指導方案課程, 梳理出孩子的抑郁成因和解決路徑之後 ,帶著行動地圖再進行後面的學習。

兩個月後,茜茜媽媽已經 建立了抑郁的系統觀並且明確了抑郁診療全過程的每一步 ,發現自己缺乏的是能量,沒有力量來給抑郁孩子做灌註……於是主動報名了家庭系統整合工作坊的課程來進行自我整合和家庭系統最佳化。

首次成因探索分析

(因涉及私密,僅展示小部份)

養育方式

1.爸爸由於工作忙,媽媽由於要照顧弟弟,對茜茜的情緒和行為都是忽略的

2.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經常要求茜茜做一些她不喜歡的事情,控制她的行為……

家族因素

1.爸爸在家庭系統裏面是缺位的,外婆和媽媽都是強勢霸道的人,家人經常爭吵

2.外婆有四個女兒,媽媽是第二個,家人對媽媽的關心不夠,媽媽小時候討好人格……

成長創傷

1.媽媽因為之前有過不好的妊娠史,所以自從懷上茜茜就焦慮,害怕孩子有問題

2.在弟弟出生前後的兩個月,媽媽把茜茜送到了鄉下爺爺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

易感因素

1.經過老師的批評和罰站,茜茜對上學產生恐懼和抵觸,覺得同學們都在嘲笑她

2.爸爸媽媽討論家庭問題的時候,茜茜會偷聽,然後把不好的事情都怪在自己身上……

壓力事件

1.由於晚上看小說和打遊戲,第二天起床困難,經常遲到,被班主任當眾批評和罰站

2.茜茜不寫作業,偷偷玩手機,爸爸會把手機奪過來拿走,有一次甚至把手機給砸了……

總的來說:

  • 首先,茜茜媽媽在自己童年的原生家庭裏 存在未被處理的創傷 ,導致自身缺乏能量和信心,很難在茜茜康復診療的過程中發揮主體性。因此,茜茜媽媽的首要任務是進行 個人創傷療愈,獲得心理成長,重拾能量和信心, 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
  • 其次, 爸爸媽媽作為兩個重要的主體,需要發揮各自的主體性 ,因為爸爸的缺位,導致媽媽的壓力倍增,家庭矛盾沖突不斷。因此, 家庭序位需要調整,家庭關系需要最佳化, 才能為抑郁孩子的康復提供良好的支持環境。
  • 接著, 爸爸媽媽之間的主體間互動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之間有阻礙,就要先治療夫妻之間的問題,然後才能發揮主體的作用,讓孩子逐漸體驗到從二元關系到三元關系的轉變, 由最初的單向供給關系變為主體間的雙向互動供給關系
  • 然後, 改變互動模式、改變各自經驗組織方式以及改變所處的背景 (包括精神文化、家庭氛圍及家庭住所等),透過發揮主體性跟孩子進行高頻高品質的主體間互動, 建立各自的邊界 ,幫助孩子虛弱的自體變得有力量。

  • 最後, 幫助孩子發展對外關系 ,形成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體的互動,由最初的母子互動到父親參與進來的三角關系互動,再到親友和玩伴加進來的互動,然後到有老師和同學參與進來的互動, 形成牢固的自我邊界 ,為復學提供堅實的心理基礎。
  • @初步改善過程

    透過家庭系統訪談和抑郁成因分析,茜茜媽媽 看到了自己情緒的背後和原生家庭創傷有很大的關系。

    於是,在家庭系統整合工作坊的課堂上,媽媽主動精靈師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導師透過 六角色交叉檢測分析技術 帶領茜茜媽媽 解碼了原生家庭關系問題 ,並透過 「內在創傷小孩」療愈和「四我合一」訓練快速找準解決方向。

    茜茜媽媽緩解和 消除了長期埋藏在心底的創傷,情緒狀態越來越平穩,不再焦慮,能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 ,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提升了能量, 改善了與自己的關系、與父母的關系、與伴侶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與其他人事物的關系

    茜茜爸爸也能夠 積極參與到訪談中來,並如實面對孩子當下的情況,承諾會與媽媽並肩同行

    茜茜也看到了媽媽的改變, 主動和媽媽分享自己的想法,並且願意出門和媽媽逛街了。情緒也由急躁變得平胡了很多

    @家長課後反饋

    在家庭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責任。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人的許多問題均源於早年教育,大女兒的抑郁,並非二胎所致,其實根源是父母對女兒長期的「情感忽視」所致。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家庭出現了問題。

    家庭系統整合是一門學問,每個家長都需要認真學習。為人父母,必須要對孩子的人生負責。傾聽他們的想法和需要,關註他們的成長,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並在他們的成長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