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
敬 辭 類 |
令 |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 |
惠 |
惠顧、惠存、惠贈 |
|
垂 |
垂問、垂詢、垂念、垂愛 |
|
賜 |
賜教、賜復 |
|
高 |
高見、高論、高壽、高齡、高就、高朋、高鄰 |
|
賢 |
賢弟、賢侄 |
|
奉 |
奉送、奉還、奉勸、奉陪 |
|
其他 |
久仰、勞駕、賞光、賞臉、貴姓、貴庚、大作、大駕 |
|
謙 辭 類 |
家 |
家父、家嚴、家君、家母、家慈 |
舍 |
舍弟、舍妹 |
|
小 |
小弟、小兒、小女、小店 |
|
愚 |
愚兄、愚見 |
|
拙 |
拙作、拙著、拙見 |
|
敝 |
敝人、敝姓、敝校 |
|
鄙 |
鄙人、鄙見 |
|
其他 |
寒舍、見教、見諒 |
課本古詩詞曲賞析
1.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抒發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表達雄視天下的淩雲壯誌。
2.郭沫若的詩集【女神】是中國新詩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表達了「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
3.聞一多的【紅燭】化用「蠟炬」這一古典意象,賦予它新的含義,贊美了紅燭以「燒蠟成灰」來點亮世界的奉獻精神。
4.【芣苢】句式整齊,節奏明朗、輕快,自然流露出勞動的喜悅。
5.【插秧歌】運用民歌手法,選取日常勞動場景,表現出農家生活的辛苦與農事的繁忙,寓於生活情趣,字裏行間洋溢著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精神。
6.曹操的【短歌行】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業的宏願。
7.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抒發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以及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的自由、喜悅之情。
8.【夢遊天姥吟留別】以浪漫瑰麗的想象,描繪了一個迷離惝恍的夢境。
9.【登高】寫詩人登高遠眺,身世之悲與憂國之情齊集心頭。
10.【琵琶行】是一首長篇樂府詩,敘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說自己的人生遭際。
11.【念奴嬌·赤壁懷古】詠古抒懷,雄渾蒼涼,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
1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詞人登高憑眺、懷古傷今之作,豪邁悲壯。
13.【聲聲慢】(尋尋覓覓)以樸素清新的口語入詞,抒寫詞人在國破家亡遭受劫難後的憂愁苦悶,通篇寫「愁」,徘徊低迷,婉轉淒楚。
14.【氓】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
15.【離騷】(節選)中,詩人自敘其身世、遭遇,表達了對高潔人格的堅守和高遠理想的追求,並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
16.【蜀道難】是雜言古體詩,格律不拘,形式靈活。這首詩想象奇特,筆意縱橫,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創作特點。
17.【蜀相】是七言律詩,結構嚴整,法度森然。這首詩抒寫作者遊覽武侯祠的所見所感,表達了對諸葛亮オ幹、德行的稱頌及對其「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著感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
18.【望海潮】開頭總覽杭州的優越位置和悠久歷史,接著描繪此地風景的優美、市井的繁華以及人民生活的平胡安樂。這首詞采用鋪敘的寫法,以點帶面,虛實相間,渲染烘托,形成一種暢達流利的氣勢。
19.【揚州慢】則聚焦於揚州今昔盛衰的對比。詞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遊故地的震驚和悲哀。強化了兵火劫後的沈痛心情。
07
課本出現的所有非課內古詩詞
必修(上冊)
1. 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P68)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2. 鄭燮【題畫】(P122)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付,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雲乎哉!
必修(下冊)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舜禹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雲業已為之或道業已許之竟不為停改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貞觀初太宗從容謂侍臣曰周武平紂之亂以有天下秦因周之衰遂吞六國其得天下不殊祚運長短若此之相懸也尚書右仆射蕭瑀進曰紂為無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諸侯不期而會周室微六國無罪秦氏專任智力蠶食諸侯平定雖同人情則異太宗曰不然周既克自上義秦既得誌專行詐力非但取之有異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茲乎
選修(上冊)
【禮記·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選修(中冊)
1.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中庸】)
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舍則失之。」(【孟子。告子上】)
3.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4.曹丕【典論·論文】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選修(下冊)
1. 【毛詩序】
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 鍾嶸【詩品序】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或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
3. 白居易【與元九書】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4.宣夜之書亡,惟漢秘書郎鄱萌記先師相傳雲:「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黃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系,故各異也。故辰極常居其所,而北鬥不與眾星西沒也。」
5.其言天似蓋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四潰,三光隱映,以為晝夜。天中高於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萬裏,北極下地高於外衡下地亦六萬裏,外衡高於北極下地二萬裏。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恒八萬裏。日麗天曰而平轉,分冬夏之間日所行道為七衡六間。每衡周徑裏數,各依算術,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極遊,以為遠近之數,皆得於表股者也。
第6-9,【隋書·天文誌】
6.舊說,天轉從地下過。今掘地一丈輒有水,天何得從水中行乎?甚不然也。
7. 又日之入西方,視之稍稍去,初尚有半,如橫破鏡之狀,須臾淪沒矣。若如王生之言,日轉北去者,其北都沒之頃,宜先如豎破鏡之狀,不應如橫破鏡也。
8. 是故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歸註於海。日為陽精,光曜炎熾,一夜入水,所經焦竭。百川歸註,足以相補,故旱不為減,浸不為益。
9. 蓋及宣夜,三說並驅;平、昕、安、穹,四天騰沸。
10.有能說蓋天者,欲令作一蓋天儀,不知可否。或雲似傘樣。如此,則四旁須有漏風處,故不若渾天之可為儀也。(【朱子語類】卷第二)
11. 自古論天者多矣,而群氏糾紛,至相非毀。竊覽同異,稽之典經,仰觀辰極,傍矚四維,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見伏,校之以儀象,覆之以晷漏,則渾天之理,信而有征。(【隋書.天文誌】)
補充1
1.管鮑之交(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 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因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2.割席斷交(選自【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生回:「子非吾友也。
3.狼子野心(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於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補充2
古籍中關於「孝」的論述:
老,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解字·老部】)
孟武伯問孝。子日:「父母唯其挨之憂。」(【論語·為政】)
子遊問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禮記·祭義】)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補充3
1.古代關於「信」的名言和故事
輕諾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無轉(改變)其信,雖危不動,貞信(正直誠信)以昭(顯著),其乃得人。(【逸周書·大戒】)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人倍(違背)信則名不達。(劉向【說苑·談叢】)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鄰【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使客行】)
2.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日:「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3.商鞅立木
今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術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於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男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史記·商君列傳】
補充4
1.古詩中的「雨」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其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古詩中的「花」
桃之天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韓愈【榴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
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雲裝萬萼輕。——李紳【北樓櫻桃花】
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杜牧【薔蜜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商隱【菊】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3.【禮記·檀弓】故事二則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貢問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日:「子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4.【資治通鑒·唐紀八】
上令封德彜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日:「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巫師耳!」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彜慚而退。
5白居易【新樂府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誌,【詩三百】之義也。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6.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雲「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謂心不爭也;不同,謂立誌各異也。君子之人千萬,千萬其心和如一,而所習立之誌業不同也。雲「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為惡如一,故雲同也;好鬥爭,故雲不和也。
7.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和者,無乖戻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8.劉寶楠【論語正義)
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已之見,無傷於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於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
9.【左傳·昭公二十年】
(齊景)公曰:「唯(梁丘)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日:「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10. 【尚書·堯典】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11.【禮記·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補充5
1.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三十三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2.尋找自強不息的人物
(1)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晉書,祖逖傳】
(2)範仲淹斷齏畫粥
(範仲淹)修學時最為貧窶),與劉某同在長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十數莖,醋汁半盂,少入鹽,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彭乘【墨客揮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