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最美教師】付強:八年書寫!他的成大故事很精彩!

2024-01-25教育

編者: 2023年9月,學校評選並表彰了首屆最美教師(團隊)。他們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教書育人,關愛學生、勇爭一流,事跡突出,他們是成大師者的代表。為展示「最美」風采,弘揚「最美」精神,激勵「向美」之行,新聞中心采訪了學校首屆8位元(個)最美教師(團隊),今推出第4期,走進藥學院、川抗所付強老師的奮鬥故事。

從燕園到嚶鳴園,從北京到成都,從學生到老師,時空、身份的轉換是他走在路上的證明。從2015年成為學校特聘副研究員始,緣系成大的這八年間,他與成大同心同行同成長。

付強,博士、教授、藥學院副院長、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藥藥效物質靶點發現與創新藥物的研究。他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多線並列。2023年9月,他獲評學校首屆「最美教師」榮譽稱號。他和團隊凝練的「德、理、技、創」四位一體教學方法曾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他說:「我永遠不會倦怠於教學,我對把知識教給學生擁有莫大的熱情」。

三尺講台千裏誌 傳道授業始致知

2015年博士畢業後,在付強面前有兩條路:去研究所做科研和進高校教書。「畢業之前,我確實都沒有想過成為一名老師」,來到成都大學任教,他形容是「天時地利人和」。當時恰逢學校「十年跨越三步走」戰略規劃起步期,學校大力引進人才。已在外求學9年,身為一名「老成都」,家鄉風土讓他歸心深切,「我的家人在成都,我也想在成都創業生根」,最後他順利透過面試進入成大,成為了一名老師。

【天然藥物化學】是他到校後上的第一門課,也是他自碩士到博士長期研究的方向。簡單來說,它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手段來解釋中醫藥理論的一個化學分支學科。「備戰考研、考博的時候都快把這本書翻爛了,所有內容都爛熟於心。」所以第一次站上講台時,他並沒有多少緊張的情緒。

但很快他就發現要想教好課遠沒有想象中簡單。【天然藥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內容需要跟上行業的創新發展前沿,因此這對於老師和學生的要求也更高。但本科生需要夯實基礎知識,再適當地擴充套件前沿視野。為了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本科學生,他會定期查閱【Nature】【Science】等頂級刊物的相關文章並梳理關鍵資訊增加到教學內容中,也會專門在課上留出時間和同學交流。他的學生、現在北京大學藥學院讀博的申玥說,「付強老師上課,即使他準備了PPT,他也不會‘循規蹈矩’地講PPT上有的內容,他總在講某個知識點的時候,結合最新的研究案例進行講解,使每一個知識點都能落到細處,易於我們理解並套用到實驗中。」

當講到比較枯燥的理論知識時,為了保持學生上課的專註力,他還會別出心裁地設定「開火車」「飛飛機」這樣的趣味小遊戲拴住學生的心。一次早課上,當他註意到有同學不敵困意,用手撐著頭打起了瞌睡,便提議來一次飛行檢查。「小飛機」飛到誰身邊,誰就起立回答問題。「我認為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助推更高效的學習,我也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課堂更加有趣。」某些「膽大」的學生會拍攝他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在班級裏流傳,他不僅不生氣,甚至還會「反向使用」,用自己的表情包來打趣學生。

藥學院在本科生中實行專業導師制,四年中導師對學生進行生涯領航、學業指導、生活引導。8年間,付強老師指導了30多位本科生。「興趣、追求、求異」是他遴選學生的關鍵詞。作為導師,他非常重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他認為想要做好科研,一是勤奮肯幹,二是善於觀察和思考。他說到自己的得意門生申玥,有一段時間申玥同時開展了兩個課題,要寫兩篇全英文文章,她做事高效,善於統籌,寫文章速度又快品質又好,甚至都不用他修改。付強老師僅僅是闡述了實驗原理,她就能跟蹤後續的細節,運用排除法一個個排除所有錯誤的選項。

他常對學生說:「要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我認為人與人之間唯二的差別就是思維方式和勤奮程度,即使是清華、北大的學生也不例外。」曾經有一位學生申請進入他的實驗室學習,但是僅做了兩個星期就結束了,「太累了,而且每天都在做重復的實驗」這是學生的原話。聞此,他也只是揮一揮手,同意學生結束。他說,「如果學生願意學、能學,老師非常樂意搭建平台,但是也不能強求,老師能做的只是引導。」所以在教學時他做的更多的是啟發學生而不是把知識「拿」給學生。他給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軍師」,負責為學生出謀劃策。在他指導的30多位本科生中,12名學生攻讀了碩士研究生, 其中1名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

付強老師實驗室的作息時間是「996」,周一到周六的早九點到晚九點,但是很多學生因為實驗進度原因會一直「加班」到10點甚至11點。有學生曾在「成都大學貼吧」裏發帖說:「平時付強老師也很體貼實驗室同學辛苦,會給予研究生、本科生額外的勞務費,在疫情嚴重期間時刻關心同學安全,為畢業生指導發展方向,力所能及地鋪路搭橋,很感謝付強老師對實驗室同學的關愛。」

學問無遺力 工夫終會成

2000年,18歲的付強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大三時,他決定考研,於2004年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制劑學專業,師從藥學院院長傅超美教授,開始從基礎學習向學術研究的層次升級,這個專業主要研究「制藥」的科學。在研究中,他認識到發現藥效成分清晰且作用機制明確的活性成分或有效部位是中藥制劑現代化的關鍵點之一,「藥物制劑基本處於藥物研究的下遊了,而從天然藥物中去發現中藥藥效物質、發現活性先導物,相當於是從‘鏈條’的終端到回到上遊去,這是一個追本溯源的過程。」

2007年,他又順利考取了北京大學藥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國內藥學領域的權威屠鵬飛教授,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開始了從制劑研究向中藥活性成分研究的轉向,夢想向屠呦呦先生一樣發現能夠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藥物。博士畢業後,付強繼續在北大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讀博期間,他參與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計畫,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0版「威靈仙」品質標準修訂工作。2010年赴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以存取學者身份繼續從事中藥藥效物質作用機理的研究。期間,他作為研究團隊主要成員的計畫還獲得了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等榮譽。

從本科開始,他便開始接觸實驗,最開始是一些基礎的藥物配置實驗,之後他轉變研究方向,開始從事有關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即使是從小到大都被稱為「學霸」的他也被實驗折磨得不輕。研究生階段他主要研究中藥化學的分離純化,分離中藥中的活性成分,因為中藥分子結構復雜,數量眾多,在實驗期間一直無法分離出純度較高的目標成分,唯有一次次的調整參數不斷重來,「做別人沒做過的研究就要面對別人沒有面對的困難」。

「做實驗壓力大的時候就喜歡扯頭發,現在都沒幾根了。」他打趣自己道,「做實驗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毅力,要忍受一遍遍嘗試的枯燥和數據一直對不上的煩悶,直到找出錯誤的那一步。」

談起最煎熬也是最有意義的時期,他回憶起博士時期發表第一篇SCI論文的經歷。全英文的論文投遞出去,卻被編輯以語言問題拒稿。後來他吸取這次教訓,經常與同學切磋學習,練習英語的語言思維習慣,「後來我發現並不用把句子寫得太過復雜,只要弄懂主謂賓,時態準確、動詞準確、專業名詞準確就行了。」他也會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一般來說,學生第一次寫英語論文時,他都會用兩到三天的時間逐字逐句地幫學生修改,「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以後的英語寫作就會簡單很多。」

在學校高等研究院的中藥藥效物質靶點研究中心,是付強老師的另一個「據點」。他研究的是中藥藥效物質基礎、藥物靶點的發現。「通俗地說,大自然中存在著許多對健康有益的天然藥物,如生活中常見的青蒿、人參等等,這些藥材均含有成千上萬種次生代謝產物,數量超出人們的想象。某些次生代謝產物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所以需要我們提取、分離純化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化學生物學技術發現活性成分的作用靶點,探明生物學機制,再把活性成分制成現代制劑,保證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為臨床服務。」

現在的他和課題組的宋芹教授、邱露副教授、代禎博士一道正專註於天然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這一領域。類風濕關節炎被稱為「不死的腫瘤」,關節器質性的病變會讓滑膜腫脹導致炎癥,讓病人長期忍受深入骨髓的痛苦。但關節炎發病機理復雜,免疫系統障礙辨識調控困難,是中醫藥的一大熱門難題。目前,課題組正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以中藥功效成分為工具,結合化學生物學、藥理學、電腦科學、生物資訊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研究中藥的直接作用靶點和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為中藥作用機制的闡釋提供最直接的科學依據,促進中醫藥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推進創新藥物的發現,豐富生命科學和現代醫學的研究內容。「我們正在全力打造藥物靶點發現和驗證的研究體系,爭取在未來1-2年來能在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相應研究成果。」談起這些,他的眼中滿是熱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醫藥將會攻克類風濕關節炎這一難題,在疾病史上做出屬於中醫藥的貢獻。」

跑起來 永遠行在路上

如今他除了承擔了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還擔任了藥學院的副院長。從專業技術人員,到涉足行政管理工作,從授課老師到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工作從單線變為多線,工作站位、工作內容、工作節奏都有了極大的變化。

每天,上午處理學院工作,與課題組老師對接,下午就去高等研究院檢查學生實驗情況並幫助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如此日復一日。即使工作繁多,但他每天日程表有一項必做——他每天都會詢問學生的實驗進度,也會專門擠出時間去實驗室,「實驗室是我們科研人的初心所在,無論我現在是什麽職務,我都不會忘記曾經在實驗室度過的那些日子。」

近年來,藥學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制藥工程獲得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新增藥物制劑專業,獲批教育部首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成都藥物創制現代產業學院,獲批建設校內第一個張瀾學院基地班-藥學基地班。付老師獲得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帶頭人、四川省「衛生健康英才計劃」中青年骨幹人才等稱號,任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和成都市委員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成都市成華區政協常委,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成為付強老師堅定前行的源源動力。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發現當下的學生培養存在生物醫藥交叉套用實踐創新技能不足,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發散力、邏輯力和敏感力不足,學生對職業情懷、事業開拓心不足的問題等問題,因此,他和團隊聚焦培養具有職業道德、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德、理、技、創」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依托國家最早建立的藥物研發機構之一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創新引領,實施「院所一體化、平台一體化、虛實一體化」的「院所合一」育人模式,實作學生「四個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同時以成都藥物創制現代產業學院為載體,構建「鏈上專業-鏈上崗位-鏈上課程-鏈上德育」的「鏈上教育」模式,實作教育人才與產業無縫對接為特征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培養新模式。2022年此教學理念獲得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這給了我莫大的力量,讓我能繼續深耕教學,培養出能適應行業發展方向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來到成大8年,他見證成大一路發展,尤其是借成都世大運「起飛」,一代代成大人躬耕前行,打下事業騰飛發展的基礎......這些也更加激勵他做好工作的決心。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提及以後的計劃,付強只想專註當下,著力助推學院建設和人才培養品質提升,實作藥物靶點發現到藥物開發的科研目標,為此,他不斷為自己加油提速,「我走在前進的路上,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