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有必要把「推門聽課」推廣開來

2024-01-25教育

看到今日頭條釋出的精品長文創作季活動,讓我想起了我在各大報刊發表的教學方面的那些論文。那也是我自己的創作啊,雖然不是頭條上的友友們喜歡看的內容,起碼參加活動的字數夠了,索性直接復制貼上過來參加活動了。下面是我2023年10投稿,今年1月釋出在【德育報】上的一篇教學論文,希望我的同行們予以指正,不勝感激。【德育報】的編輯老師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還對我表示感謝,實在是受之有愧。

【有必要把「推門聽課」推廣開來】的原文如下:

新學期伊始,我們學校的校長和教導主任就開始「推門聽課」,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老師備課、授課的積極性。「推門聽課」讓每個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不敢有一絲懈怠。

「推門聽課」就是指課前對授課老師不提前下通知、打招呼的一種隨機的聽課方式。上課鈴聲一響,到了哪個教室,校長和教導主任就去聽哪個老師的課。

對於「推門聽課」,學校的老師是仁者見是仁、智者見智,褒貶不一。

少數持反對意見的老師認為:「推門聽課」缺乏應有的尊重,缺乏「人性」。因為課前缺少「精心」準備,課堂上沒有心理準備,領導推門聽課就是想讓自己出「醜」,整治自己……

和我一樣贊同的老師認為:「推門聽課」沒有刻意的「包裝」,更能客觀、公正地反映一個教師的真實教學水平,更能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目的。

拋開「推門者」和「推門」的本意,作為站在授課人的角度來審視「推門聽課」,我覺得它還是利大於弊,有推廣價值的。

一、「推門聽課」可以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

眾所周知,現在一名教師講一節公開課,如課堂大賽或優質課、教學能手等,講課的教師要耗費大量的心血精心準備:翻閱大量資料,精心制作課件,反復試講,請有經驗的同事幫著修改課件,幫著整改教案……

一堂公開課要準備數日,減好幾斤體重,才有了展現在評委眼前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學,教學效果自然也是非常「理想」,目標達成度頗高。

我從教31年,對待教學從來都是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兒馬虎和懈怠,上每節課都要提前備好課。但不可否認,的確有極少數教師在平日教學中純屬應付,不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直到上課才「臨時抱佛腳」,甚至有的不備課就拿著課本直接上課。

以至於在課堂上唯我獨尊,隨心所欲,毫不顧及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和感受。所以,本來一節毫無準備的課,課堂上再出現領導的身影,授課教師不亂了陣腳才怪呢!

因為這些教師缺乏最基本的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所以才會對「推門聽課」產生反感,才會極力反對。

記得易中天說:「(自己)沒有哪個節目是遊刃有余的,只能是嘔心瀝血。」一語道出了他成功背後歷經的艱辛、調侃背後的嚴肅和瀟灑背後的沈重。

易中天為了「百家講壇」每集只有43分鐘的電視講座,他要用五天的時間做準備工作,包括大量翻閱資料、潛心梳理文稿結構、寫出文稿的主要內容等。

像「漢代風雲人物」那一集七八千的文字,盡管所有相關的史書他都讀過,但在上節目之前他還要重讀。如果某個歷史人物各書中有不同的註釋,他還要把不同的註釋都找來,然後才選定主題,再寫成文稿。

即使稿子寫完了,他還要把它轉換成電視上的講座語言。這些繁冗的工作都完成後,他才「粉墨登場」,講得引人入勝,令其名聲大噪。

我曾看過著名的攝影家焦波拍攝的一部關於農村的紀錄片,印象深刻。焦波帶領五六個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弟子,在我們山東的一個村莊裏住了將近一年時間,拍成了這部轟動一時的紀錄片。他們對村裏的老百姓進行跟蹤拍攝,從拍攝的數千小時的影像裏,精心剪輯出了這部非常有故事性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因為真實和接地氣,非常容易打動人心,所以焦波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試想,如果沒有焦波和那五六個年輕人吃了近一年的苦,忍受風吹日曬,進行跟蹤拍攝做好準備工作,哪裏會有這麽震撼人心的紀錄片的誕生?他們做的準備工作可謂是非常艱辛和漫長的,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作為教師,我們每一堂課即使不能能像易中天那樣「嘔心瀝血」,像焦波那樣風裏雨裏跟蹤拍攝,我們做好課前準備,精心備課還是能做到的。因為只有我們備好課,在課堂上才會無所畏懼,做到談笑自如,妙語連珠。這樣的我們,哪裏還會忌憚什麽領導或同事的「推門聽課」?

即使面對推門而入的校長和主任,也會沈著自信,在課堂上遊刃有余,如同平常一樣教授自己的學生。

山東實驗中學、江蘇洋思中學等學校,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全國各地學校領導和教師去學習他們的經驗,觀摩他們的課堂教學。

整所學校幾乎天天都是「課堂開放日」,所有的課堂教學始終如一。即使教室裏多上幾十名「聽眾」,對他們的課堂教學毫無影響。這得益於這些學校的老師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還有久經考驗的平常心和充分的課前準備。

當某個教師的敬業的精神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推門聽課」對這位教師而言就是一劑良藥,可以大大改變他以前的授課方式。

二、「推門聽課」可以促使教師不斷走向成熟。

試想,如果學校領導或同事預先打了招呼,然後再聽你準備多日的一堂公開課,最後再說幾句贊美的「套話」,對你的課堂教學進行一番正反饋的「點評」,難道說這就是對你的尊重了?這樣的聽課、評課對你的成長又有多大的價值和幫助呢?

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於永正、朱樂平等,他們在全國各地到處講課。

從江南到漠北,不論在什麽陌生的地方、有哪些陌生的「聽眾」,面對不熟悉的各地的學生,他們的課堂教學都能循循善誘,環環相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討。他們自然的教態、紮實的教學功底、靈活的課堂處理技巧、樸實的教學風格,都會讓人大飽「眼福」,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這正是他們成為名師的魅力所在,也是眾多教師非常信服他們的主要原因。

多聽好老師的課,能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而請有經驗的同事隨堂聽課,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是促進教師成長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封閉課堂實際上就是封閉了教師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間接阻礙了教師自我的成長。

所以,只有「開放」自己的課堂,笑迎八方「聽眾」,我們才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準確把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不斷地進行修正、完善和提高,從而快速、健康地發展,逐步走向成熟。

三、「推門聽課」是新課改的需要。

透過「推門聽課」,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意識,促使教師把學習、實踐作為一種生活、一種需要、一種責任。對此,學校領導要明確「推門聽課」的目的,不要將其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依據,以消除教師的對立情緒。同時,要加強對教師的正確引導,讓教師對「推門聽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認清「推門聽課」是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最好助推器。

「推門聽課」能否永久地推廣開來,在廣大教師中成為一種「叫好又叫座」的教研活動,關鍵還在我們教師本身。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這個網路發達、資訊暢通、資源共享的時代,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同行間的交流、溝通、互助和協作。如果一味地把自己封閉在「套子裏」,聽不到異樣的聲音,汲取不到不同的經驗和建議,教學能力就得不到快速提升。這樣的教師很快就會變成「瞎子」和「聾子」,等待他們的結果或許只有一個——被淘汰出局。

我們一直教育學生「不待揚鞭自奮蹄」,那我們每個任課教師是不是也都應該認識到「推門聽課」的積極意義呢?

所以我們廣大教師要擺正心態,有勇氣開放自己的課堂,自覺把「推門聽課」變成開放課,廣納合理建議和意見,從而快速提升自己!

水平有限,上面的論文只是個人的一些觀點,能被報社的編輯老師采用,是萬分感謝編輯老師的。因為和他們素不相識,連個聯系方式都沒有。只是透過QQ信箱投稿,編輯老師們收到稿件後給回復條資訊。前面有網友讓我給代發文章,以為我有門路。我實在沒什麽關系的,人家編輯老師長什麽模樣兒都不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