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理解教育|王樹國卸任:師生為何戀戀不舍?

2024-03-23教育

設計:郁斐

或許,西安交大師生多年前已經想象到了他們的王校長卸任的那一天。

戀戀不舍。

依依惜別。

教師幹部大會後離場,面對蜂擁而至的送別師生,王樹國朝三個不同的方向,三個標準的九十度鞠躬致謝。坐上車後,他還將手伸出車窗外不停揮動,師生們則夾道相送,目光追隨著漸漸遠去的車子。這一幕定格在2024年3月19日下午這一刻。

2024年3月19日下午,王樹國卸任後向西安交大師生三鞠躬告別。 視訊來源:都市快報(00:17)
王樹國校長的經歷可能在國內名校校長群體中獨一無二:從2002年起,長達22年的校長生涯,先後主政兩所C9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12年,西安交通大學10年。

他是社交媒體平台上的「頂流」。學生或者家長很樂意分享偶遇並與他合影的照片,照片中的他大多數時候雙手交叉,祥和又謙恭。

他是如何成為「校長典範」的?我們只能從他過往言行中爬梳出一些細節,來找尋一下王校長受歡迎、被愛戴的可能原因。

「我將無我」

現在有一種趨勢,知名大學,尤其是以理工科見長的名校,如果其校長不是「兩院」院士就很沒面子似的。

有的名校甚至黨委書記和校長均為院士,民間稱呼為「雙院士高校」。

這大概也是高等教育界內卷的一種癥候。其實高校領導和院士的崗位要求和評價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考驗的是教育管理能力,而後者是對其過往科研研究能力和成果的一種「嘉獎」。

不是院士,一樣可以當好校長,更能夠將精力投身到學校管理事務上面來。王樹國就是如此。

因為自媒體在輿論場上的活躍和「講故事」,網路上的資訊總顯得真假難辨。比如關於王樹國與院士的「緣分」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他曾經四次參評均未當選;一個是他主動放棄參選,專註學校管理。

因為年代久遠,這些資訊已很難甄別,也不需要甄別了。從他的教育和科研經歷看,是一位「學霸」:十年時間,他在哈工大完整地接受了本碩博教育,其後又破格提升為教授。如果他後來不轉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定會在科研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但是他有關「校長」與「院士」關系的論述,卻是真實的發言,也是一個「我將無我」的宣言。

他的第一個博士生在電視節目中轉述他的話說,「我當時讀博士的時候,王老師學問方面做得非常好,有一次我就跟他說,王老師你學問做得那麽好,為什麽不評院士呢?王老師那時候已經是哈工大的校長了,王老師告訴我,作為校長,要考慮的不是我如何成為院士,而是考慮哈工大的發展,如何讓哈工大產生更多的院士。」這段話出自王樹國2018年做客央視【開講啦】的現場互動,學生轉述這段話的時候,王樹國就在現場靜靜地聆聽。

「王樹國卸任」能夠成為一種傳播現象的背後又是一個老話題了:權力和權威(或者說魅力)。大學校長的權力可能來自上級任命,但是其要獲得師生的歡迎、愛戴,就要有自己的權威(魅力)了。

簡而言之,王樹國22年的校長生涯及其獲得的聲譽提升了大學校長的整體「水位」,目前在位者和後來者的壓力可想而知。

近年來的畢業典禮上,畢業生們輪流和校長王樹國合影已經成為西安交大校園裏的一道「風景」。 視訊來源:「西安零距離」抖音號(00:33)
家國情懷

我不是很想從演講技巧的角度去拆解「王樹國傳播現象」的構成元素。這似乎有點矮化這位受人尊敬的校長。

但具體放在當下的輿論場,則是一個不錯的觀察視角。

在輿論場上,人們稱贊這位校長的一個點就是他每每都是脫稿演講,而且言必有物。與之相反的是,現在的一些大學校長,包括名校校長,在各類場合大多是「照本宣科」的,有時候一不註意還讀錯了演講稿中的字。今天的網路輿論場上,一個能夠脫稿演講的校長對於實作廣泛傳播是「必殺技」。

人們對於某一個人的評價,既是對其自身言行的認知,更是在與其他人的比較中形成感知。與一般的校長比較起來,王樹國的演講水平就要被點贊了,無論在哪個場合,他都可以脫稿陳述,娓娓道來。

這樣的「氣場」來自學識、能力,也來自閱歷、底蘊。

演講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演講的內容以及傳達的真義。比脫稿演講的技巧更令人印象深刻還是王樹國演講內容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師生情誼」。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後的當下,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在中美關系日益復雜的今天,如何處理自身與國家、與世界的關系,成為王樹國與師生對話的核心議題所在。

面對西安交大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王樹國說:「我很驕傲」。

年輕人該有什麽樣的人生態度?他建議大家活得更開放一點,活得更大度一點。人的一生很短暫,能做一點對社會有用的事情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幸運。

在談到師生關系時,他說,「我的研究生就跟我的孩子一樣,幾乎吃在我們家住在我們家,就跟一家人一樣。那種情感已經遠遠超出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完全像一家人一樣。因為這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情愫。師生如父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到這個程度,我認為是很難得的。」

當然很難得,因為有參照物:近年來時有出現的因碩博和導師緊張關系引發的極端事件,正是對這種不正常權力關系的「控訴」。

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裏,對於「師者」有著特殊的要求,對大學校長這個職業身份也是如此。

在人們對於「大學校長」的想象中,這個人不僅僅是學術研究上的翹楚,更是道德上的楷模;既是智者,更是仁者。

在各類媒體構築的輿論場中,王樹國闡述家國情懷、師生情誼的各類視訊、文字被反復裁剪、綜述、轉述並予以傳播,構成了他的「公共表達」。這些表達不僅獲得了西安交大師生的認同,更獲得了全國網友的點贊。

恍惚間,他不僅只是一所中國大學的校長,而是中國大學好校長的「映像」,變成了「我的校長」。

在王樹國主政西安交大期間,畢業典禮上畢業生和他們的王校長親切合影已經成為西安交大校園裏的一道「風景」。甚至在校園內外的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時刻,王校長也被偶遇的師生、來訪者、學生家長拉著一起合影。他就那樣慈祥地站著、笑著、配合著,沒有一絲急躁、一絲不耐煩。

「將相和」

「和文化」在中國有特殊的地位。家和萬事興;「將相和」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並早已寫入語文課本。

中國人樸素地認為,只有「和」,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國家才能興旺發達、代代興盛。

根據高等教育法的規定,「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等學校的校長全面負責本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通俗來說就是,「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和則兩利,鬥則俱傷。

王樹國和歷任黨委書記「將相和」的故事則頻頻登上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之中,成為典範。

2020年11月13日,前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正式卸任。當天不少教職工和學生聞訊後自發趕到現場送別。臨行前,張邁曾和校長王樹國擁抱在一起,白發蒼蒼的兩人雙雙哭紅了眼睛。

2020年11月13日,張邁曾離任時和王樹國含淚擁別。 網路圖

這一幕直到今天還在為諸多自媒體反復述說。

張邁曾曾在受訪時說,「書記和校長要有容人的雅量和胸懷,要形成學校事業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共識。在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上,更要坦誠相見。」王樹國曾在受訪說:「大家都在不斷探索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如何去有效地執行,實際上說起來特別簡單,就是首先書記校長要做好人,做誠實的人,做真實的人,只要不作假,就能配合得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有私心私欲,什麽樣的體制也滿足不了你的私欲。」

從實踐來看,他們做到了知行合一。從社交媒體平台上披露的2024年3月19日西安交大教師幹部大會視訊看,張邁曾也出現在了當天的會議現場,見證他的老搭檔卸任時刻。

張邁曾的後任是現任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人換了,「將相和」的故事仍在繼續。

2023年7月2日早上,西安交大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突遇大雨。當時,王樹國正在畢業典禮上脫稿致辭,衣服已被雨水打濕,盧建軍默默撐開傘來到其身後,幾秒後才被王樹國註意到。幾番禮讓後,王樹國才繼續致辭。當天,國內各類媒體上遍布相關的照片和視訊。

2023年7月2日西安交大2023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校黨委書記盧建軍為時任校長王樹國大雨中撐傘。 視訊來源:@西安交通大學(01:24)
西安交大官方媒體自己這樣評價這件事:「王樹國校長雨中發言,深切寄語畢業生!盧建軍書記為王樹國校長暖心撐傘,風雨兼程,交大人勇毅前行,為世界之光!」

不少媒體和自媒體將王樹國主政西安交大10年的成就評價為「再現輝煌」,並將「將相和」認定為實作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最講究「言傳身教」,書記、校長「將相和」的生動畫面留在了諸多師生的心底,並最終可能影響到他們未來做人、做事的方式。

和王樹國有關的一切,受訪文字稿、視訊,各類公開場合的發言、畫面,各類有關他的故事,在這個移動互聯時代經由大眾傳媒、社交媒體平台,乃至規模更大的自媒體帳號反復陳述、加工、剪輯,終於「塑造」出了一個當代大學校長的「標準畫像」:

他將所有精力貢獻於教育事業,做到了「我將無我」;

他的各類演講獲得了極大認同,家國情懷浸潤其間;

他和歷任黨委書記相處融洽,創造「將相和」典範。

他成為人們心目中大學校長的「模子」,實至名歸。人們甚至希望他能夠超越年齡的限制,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王樹國出生於1958年10月,還不到66周歲,且擁有長達22年主政兩所C9高校的管理經驗。某所有遠大使命的民辦高校完全可以敦請其再任校長,以十年為期,看看能不能再給我們帶來一份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