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印章之古玉印辨偽

2023-12-12收藏

古玉印辨偽

古玉印的收藏與鑒別是一件十分復雜和細致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從質地和印鈕雕刻上進行鑒別

首先,戰國、秦漢玉印的玉質均為新疆玉(通常稱之為「老山玉」),如白玉、黃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其它如瑪瑙、水晶質的,偶然有發現,但絕無青金石、琥珀、珊瑚等質料的印章,也沒發現岫玉、密玉、桃花玉等玉質印章。所以從玉的質地上就可對古玉印的鑒定劃出一條時代的分界線。

其次,該時期玉印的款識造型、大小尺寸和鈕式等,都與同時期的銅印相似,凡與這種情況相違的都應打上一個問號,或者就可判斷是偽品。

再次是玉印的孔眼,因玉質堅硬,鑿磨費時而且困難,古時用解玉砂(今稱金鋼砂)加水,以細木竹棒旋動的方式進行磨削,才漸漸達到穿空的目的,因此孔眼內必然一層套一層;兩頭孔的外層稍大,內部稍小。觀察時,把孔眼對著陽光,就很容易看出孔眼內壁的不規矩和手工穿鑿時留下的痕跡。古時也有采用兩頭鉆孔的方法,所以孔眼當中有兩頭鉆深而交接的疊痕。近代仿制的古玉印因為穿孔用現代機械的方法痕跡,所以孔眼大小一致,一通到底。

(二)對印面篆刻的內容進行鑒別

戰國、秦、漢玉印的篆法、章法和刀法總起來說是簡、穩、柔。「簡」即簡練,玉印刻鑿費時而且困難,所以其文字能少則少,筆劃能簡則簡,並且只有陰文而沒有陽文(因陽文的刻鑿必須鏟地,那樣就更加費時)。盡管當時的玉質印章均以篆書出現,減筆篆書卻往往從玉印中體現出來。古玉印的私印多二字印,這就是省略了「印」,「之印」,「印信」等文字的緣故。「穩」即平穩、妥貼,字形的大小、粗細,筆劃的多寡等都安排得舒舒服服,妥貼穩當,並且在穩中求娟秀和舒展。一般來說,在這一時期玉印章法布局中,無驚險之筆。「柔」即柔和,若溫柔娟秀的少女,婷婷玉立,此類章法配以高貴純潔的玉質,更給人一種無上崇高的感覺。總之,玉印和銅印兩者印面一相比較,它們之間的風格馬上就可以分別出來。

(三)從土銹、沁色上作鑒別

仿制古玉印,宋代就已開始,明末至清代此風更盛,所以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仿制品,在風格、玉色、土銹,沁色等方面都有不同,鑒別的具體方法請參見玉器鑒定法。

(四)從雕刻的時代風格上進行鑒別

漢以後,玉印成為一縷余緒,至宋才有所復蘇,這大概和玉雕藝術的發展有關。宋代玉印崇尚仿古,但它的印鈕較之漢代,來得更為圓潤、精美,它的時代特色在於鏤空雕,並且能在一個平面上鏤雕出多層圖案,即所謂「花下壓花」的玉雕風格,如樹木、花卉、魚鳥、山水(「秋山」、「春水」)等圖案中所體現的變化多端而又精美細膩的技法。同時,宋代玉印和當時的玉刻一般,也喜歡「留皮」(大多留黃皮,也有留黑皮、紅皮的),並且把玉雕藝術中的「巧雕」、「巧色」也運用到印章制作中,使作品顯得更生動活潑。明、清兩代,玉印中的這種留皮之作很盛行。

清代的玉印雕刻也和當時整個玉雕一樣,以乾隆時期的作品即所謂「乾隆工」為代表。乾隆時期玉印雕刻的技巧和特點是:刀法細,層次多,琢玉好,地子平,線條直。有的玉印不僅雕鈕,還在印台四周密密麻麻地刻上楷書詞句,此舉稱之為「滿工」,且精雕細琢,工整有序。

清代玉質印鈕的雕刻,還突破了宋明時期的誇張藝術傳統,走向了素描與寫實。在技法上除了立體雕之外,還有深雕、細雕,因而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鳥絲絲入扣地融入印鈕之中。除此之外,還創造出許多新的題材,並多寓吉祥之意,如「三羊開泰」,「馬上封猴」,「玉堂富貴」,「華封三祝」,等等。

如上所述,漢代之後宋元明清玉印雕刻表現的不同時代風格與內容,也是我們鑒別玉印真偽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