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極度尋寶!古天一秋拍中竟有如此高性價古玉!

2023-12-12收藏

古天一

清玩聚珍/玲瓏凝脂

古天一2023秋季拍賣會將於2023年12月10日-13日在北京凱賓斯基飯店舉行。本次拍賣玉器板塊將為廣大藏家朋友們帶來兩大專場,分別為清玩聚珍、玲瓏凝脂專場,包含養德堂、歐洲、香港等藏家舊藏,將為大家奉上一場精彩的藝術盛筵。

【預展】12.10-12.11(10:00-20:00)

【拍賣】12.13下午

13:00 清玩聚珍 玉器專場

16:00 玲瓏凝脂 玉器專場

【地點】北京凱賓斯基飯店

北京燕莎中心凱賓斯基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50號燕莎中心凱賓斯基飯店

清玩聚珍 玉器專場

【拍賣圖錄】清玩聚珍 玉器專場

在古天一清玩聚珍專場,本公子發現有三件高古精品玉器品質及來源非常不錯,乃出自大名鼎鼎的雲中居、藍田山房、居易書屋等舊藏,更妙的是還有著諸多國際大拍記錄,更添收藏必要!

青黃玉出脊虎形佩

首先看到的就是古天一拍賣行的5105號拍品,此標的估價僅28-38萬,在如此來源、著錄、記錄下,拍下屬實有著很大想象空間!

這件玉佩青黃玉質,扁片狀,雕為虎形佩,張口露齒,身刻雙陰線表現虎眼、虎身花紋,尾尖向外翻卷,背部雕成齒脊狀。整器工藝精湛,頗有商代遺風,其獨特形制,珍貴非常。

|青黃玉出脊虎形佩|

L 5.2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05

估價:RMB 280000-380000

來源:雲中居舊藏

鄭德坤(1907-2001),Blurme and Sons Ltd,倫敦

藍田山房舊藏,1990年12月20日購自 Blurme and Sons Ltd,

2020年香港佳士得雲中玉筵專場

出版:鄭德坤,【Shang China】,倫敦,1960年,圖版XV(d)

鄭德坤,「The Carving of jade in he Shang period」(商代玉雕),東方陶瓷學會期刊,第29冊,1945-55年,圖3(11);

【Chinese jade from The Mu-Fei collection】(木扉珍藏中國玉器),Blurme and Sons Ltd,倫敦,1990年,圖版14號。

鄭德坤(1907-2001),著名考古學家,出生於福建廈門的鼓浪嶼,畢業於燕京大學,哈佛大學考古學博士,年受邀到英國劍橋大學任教,共年,在任教期間,劍橋獨立於劍橋的「木扉」圖書館,年在劍橋退休,年於中大的中國文化研究所創「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任首屆主任。年因健康原因,終於真正退休了。

當時購買發票

相比於影響後世文化與藝術深遠的西周及東周時期玉器及青銅器,商代的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其背後原因主要在於,為了因應西周崛起於當時中原的邊陲地帶,驟然在朝歌大勝帝辛後,沒有足夠的統治能力可以放射線至河南,乃至山東一帶。

商時期中心區域圖

為此,周王室提出封建制度,在「占領區」大肆分封宗室及功臣,以中央-衛星的架構,讓當時西周王室的統治遠及中原各地。然而,為避免衛星投射後脫離應有軌域,所以周公制禮作樂,構建宗法制度,改以血緣的遠近親疏為準繩,而玉器則一改商代時獻祭給帝或其他神祇的用途,成為表彰等級身份的佩飾。

因為用途改變導致商與西周的玉器藝術追求風格迥然不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往身上佩掛時,玉器自然就務求彰顯佩戴者的華貴與美感。 然而做為宗教祭祀時崇神敬天的作品,「肅穆威懾」方足顯示崇敬之意。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即便是相同的母題,紋飾的構圖與線條自然就有所差異。舉例來說,同樣是臣字眼,商代玉器上采用參差斷續的作法,眼珠與上下眼瞼的琢刻順序也有不同。

上海博物館館藏 商代 玉龍

然而具有時代判別意義的,除了因為藝術目標不同使得線條風格有異之外,商代的玉器與青銅器上還有著可能帶有某種宗教意涵的羽紋紋飾,這些羽紋乍看之下似乎各有不同,但經學者分析,實則萬變不離其宗。

張家坡出土西周玉璜

張家坡出土西周玉璜

不外是陰紋與陽紋,或者完整與截取片段的不同。更有趣的是,羽紋的套用千變萬化,圖四為商代青銅器拓片,細究整個紋飾,觀者多能說出這是一只帶角神獸,仔細點看還能找出神獸的足爪所在。然而大部份人往往對於整個紋飾中無所不在的羽紋視而不見。足爪裏有羽紋,頭角裏的空白處有羽紋,鼻梁兩側有羽紋,可以說羽紋就是商代青銅器的主要設計單元。

大家可能好奇,羽紋的套用只出現在青銅器嗎?細心的玉友可能早就發現,上海博物館藏玉龍中,神龍身上就有著不止一個羽紋。我們再用另一件類似的玉龍拓片,可以更清楚看出龍身的羽紋猛一看或許不覺得近似,但經過翻轉就能清楚看到,三個羽紋幾乎完全雷同。

之所以說羽紋在商代四處可見,讓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新安莊305號墓出土的帶角禽鳥玉器翅膀上也有相同的羽紋。

玉鳥 商 殷墟博物館

通長9.72厘米、高1.87厘米。1993年出土於新安莊305號墓。圓雕,尖勾喙,方眼,C形眉,雲紋角,角根粗壯。雙翅收攏,分尾,體部飾勾雲紋,腹部有斜向對鉆孔,上以雲紋勾繪,生動形象,腹部有條狀足。

這麽美麗又神秘的紋飾,在另一件玉龍身上依然清晰可辨。那就是古天一這次現身的5105號拍拍品 青黃玉出脊虎形佩!

本次拍品

羽紋比較

雖然他們的創作母題不同,設計師也非常可能有異,然而有一點可以很肯定地說,那就是兩位設計師都受過相似的訓練,明暸這種羽紋的意涵,因此才會不約而同地在不同玉器上琢刻相同的羽紋。

本次拍賣的這件玉龍背上還有另一個非常具有時代特色的形制/紋飾,著名的「商尊」邊上出脊的扉棱為商尊創造不凡的美感。這種扉棱實際上也是截取羽紋的一段而成,在玉龍的背上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扉棱。 這種扉棱使得這只玉龍與兩周時期的玉龍相比,更增添了威猛氣勢。後世流傳至今的神龍身上,也可以看到相似的設計,或許也與商代玉龍設計有關。

青灰玉小戈

其次看到的就是古天一拍賣行的5124號拍品,此標的估價雖6-9萬,但器型小巧可愛,且其形制、功用鮮有人知!並且同樣在來源、著錄、記錄等評估維度有著出彩的一面!

青灰玉質,作長條狀玉戈。戈的基本組成部份是有刃的「援」和嵌入木柄的「內」。這件玉戈形制典型,但極為小巧精致,援較窄,內較短,且有一孔,前端鋒部成不對等三角形,雙邊成刃,器身光素無紋,具有早期玉戈的形制與特征。整體工法簡潔利落,棱角分明,拋光講究,應是貴族階層擁有之物。

|青灰玉小戈|

L 5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24

估價: RMB 60000-90000

來源:居易書屋珍藏,台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出版:【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展】,台北歷史博物館,2000年,lot 21。

記錄:香港嘉德2021春拍 德馨書屋專場

玉戈文化是承繼夏商而來,也是上古禮儀用器最後的輝煌年代。早期的玉戈較多地體現禮儀用器的特質,形體較大,援刃鋒利。而自西周中期後,玉戈器形變小,為統治者攜帶的象征物,其後也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玉圭的原型。玉戈作為非實用性的武器和專用禮器的出現,標誌著以等級制度為核心的禮制時代的肇始。

玉戈 商代 湖北省博物館

全盛時期的玉戈形制龐大,現存最長的玉戈為盤龍城李家嘴3號墓出土的大玉戈,長度為94厘米,外號「玉戈之王」。有趣的是,盤龍城文化因可能為河南主宗的外遷或駐外族群,其宗教或審美觀念與主宗未盡相同。從玉戈之王可以發現,這件玉戈通體細長,與春秋之後開始流行的長劍較為近似。

但河南出土的玉戈相對來說,援部多較寬厚。而且玉戈之王在援與內的交接處,有個讓援部縮減到接近劍格的形制,這在主流玉戈形制來說也相對少見。

玉戈 西周 河南博物館

三門峽市虢國墓地2001號墓出土

西周是玉戈作為禮儀性兵器最後的輝煌時期。西周玉戈在商代晚期玉戈多樣性發展的基礎上,形式與用途進一步分化,呈現出不同特點。西周早期,一些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戈,較多地體現了禮儀用器的性質,形體較大,援刃鋒銳,雕琢較為精細。部份玉戈的造型更加講究對稱性,其中規中矩形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玉圭的原型。

玉戈 西周 扶風縣博物館

1973年冬扶風縣法門鎮莊白村渠道橋下征集

長22,寬10厘米、援寬,援部起脊,兩側有刃,鋒呈三角形,內部殘缺,磨制拋光。 此器形制較大,制作精良, 可能非實用器,應當為祭祀禮儀用器。

這時,很多玉戈進一步體現出小型化的趨勢。此外西周時期部份玉戈進一步強化了商代晚期以來玩賞性玉戈的特點。如陜西寶雞茹家莊井姬墓中出土的一組串飾,由貝、小玉戈、小玉鳥和小玉魚組成,小玉戈共有13件,形體極小,這些小玉戈與其他飾品相間排列,其組合搭配很有規律。還有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及霸國墓地出土的玉戈也有類似的情況,墓地出土組佩數套。

武王克商後,因為周人起於西疆,對於巫蔔及商人對於「帝」的崇拜並未承接。取而代之的是周人自己的宗教,還有西周為了以一隅之地向東放射線統治,而推動的宗法制。或許與此有關,玉戈逐步走上與柄形器相似的命運 - 「簡單化、小型化」,這從西周時期的玉戈形體急速縮水可見一斑。其背後原因是否與宗教意義不再有關,頗值得探討。

|玉戈形珮|

長5cm、寬2.9cm

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LOT 648

HKD:15,000-20,000

出版:【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編號21

來源:居易書屋珍藏,台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展】,2000年5月26日-6月25日

因為僅剩幾厘米大的玉戈,明顯喪失威懾之意至為顯然,甚至還有部份玉戈的形制非常有可能已經成為組玉珮的串飾。此時,玉戈已經轉為貴族彰顯其高貴血統的象征。

山東前掌大出土 玉戈佩

另一點與柄形器命運相似的地方則是,有些商代大型玉戈入周之後,被琢上可能帶有西周宗教意義的紋飾,其中較有名的是西周晉國墓出土,琢有神人與龍紋的玉戈。

也有鳳鳥頭頂小玉戈的玉器創作,這些作品如同西周柄形器兩極化發展的另一端:極度華麗的柄形器,創作者極盡巧思。

然而這樣的華麗創作,往往是去神格化的前奏。因為玉戈也如同柄形器一般,當時序邁入東周後再不復見。

青黃玉魚形佩

最後一件乃是一件青黃玉魚形佩,青黃玉,魚身,大圓眼,口部鏤空一小圓孔。無鱗紋,背鰭用陰線勾勒出輪廓,再以細斜線填實。腹鰭只勾輪廓,尾分叉,略向外撇。

|青黃玉魚形佩|

L 9.6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82

估價: RMB 60000-90000

來源:雲中居舊藏

藍田山房舊藏;1990年購於台北。

2020年香港佳士得 雲中玉筵

這件玉魚玉質非常棒,來源是雲中居和藍田山房舊藏,兼有2020年香港佳士得上拍記錄,可謂是出身名門!更令人欲罷不能的是其低估價而高品質,6到9萬的估價足夠在拍場上享受與對手大膽競價的樂趣!

魚是人們最早關註的動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魚紋圖案。以魚為創作主題的玉器從新石器時期早已得見,商周時期玉魚廣泛出現在黃河中下遊。直到商晚期玉魚才集中在商王室所在的安陽地區及鄰近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先周地區)出現。

魚形玉佩 商晚期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山東滕州前掌大221號墓出土

魚形玉佩 商晚期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這其中絕大部份玉魚不論精致具象,或者簡筆制作,都集中呈現魚的形象。其形制可分為直體形扁平狀、直體形半圓柱體、璜形玉魚、梭形玉魚。 「商代的直體形玉魚多為單背雙腹鰭、圓眼、釘子嘴,嘴唇中間有一粗線以分隔上下唇。尾末端切面多與口部平行,並刻有一道由淺而深之V字形刻線為分際。至於西周玉魚與商代最大差異在於魚尾長度增加,與身體比例為1:1,並且尾端多為斜面或下垂作馬蹄形」。

魚形玉佩 西周 中國國家博物館

玉魚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晉侯墓地M92:66

「復合動物式玉魚有兩類,有單體魚尾附上小刻刀的魚形刻刀,及局部混置其他肖生動物造型元素的復合動物式玉魚」。

西周 弓背魚形佩 河南博物院

1990年出土於虢國墓地M2001虢季墓

長7.2厘米、寬1.8厘米、厚0.3厘米,青玉質呈深青褐色,因受沁有大片黃褐色斑塊或斑點。軀體拱背,身體為圓潤弧形,嘴端較大,口微張,魚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圓眼,尾部份叉呈「V」字形,作出水跳躍狀。

玉魚形佩 三門峽虢國孟姑墓出土

長7.1厘米,寬2.5厘米,厚0.4厘米。雜玉質,玉沁蝕成白色。雙面雕,陰線刻出圓眼、鰓、鰭及尾紋。魚嘴前似象鼻呈鉤狀,尾部下垂分叉,鰭部有鉆孔。

值得註意的是, 「婦好編號418的玉魚背部有棱脊,並附前肢及二足,為魚與獸之合體,為目前復合動物形玉魚形式最早之例」。

玉魚 商晚期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

所謂的「復合動物式玉魚是在殷商單體式魚的造型成規上,再拼貼其他類肖生動物部份元素,通常以結合鳥喙形式較常見」。與單體形玉魚在商代大量存在,入周後隨著工藝與形制的演化,復合動物式玉魚固然可以上溯到殷商,但結合鳥喙、獸足與魚身三個元素的玉魚確為西周獨有。 學者馬金花則主張鳥喙、獸足、魚身的結合可能具有某種特殊含義。

串飾上玉魚 西周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BRM2:78

玉魚 西周早期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國墓地茹家莊1號墓乙室出土,編號280

長11.5cm、寬3.2cm、厚0.15cm、重18g。青玉質地,器身呈墨綠色,頭端為紅褐色,玉質晶瑩、鮮潤、透明,魚呈圓弧狀,寬單陰線刻劃魚目、鰓,細單陰線刻劃鰭,鰭部有一雙向打孔的穿,尾部微受沁。

西周昭穆時期後,這種復合動物式玉魚日漸興盛, 「西周中期張家坡M170井叔墓的二件玉魚為更近一步的發展形勢,除圓眼與腹、背鰭之外,其余的部位幾乎難以辨認,並已向獸形靠攏」。

在西周時期貴族棺外會有棺罩,被稱為荒惟,其上綴掛小件金飾或玉石飾,這類小小的裝飾形狀多以魚或樹葉為主。而這些玉魚上通常可見有小孔用以穿系,因此有學者認為這類玉魚具有的就是裝飾棺槨的作用!

弓魚國墓地茹家莊1號墓出土玉魚位置示意圖

玉魚 BRM1乙:215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玉魚佩 陜西寶雞周原博物館

通長8.3厘米,寬3.3厘米,厚0.3厘米。黃玉,半透明,玉質鮮潤。魚體肥大,尾分叉且下彎,嘴部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

魚形玉璜 陜西寶雞周原博物館

陜西扶風西周墓出土

通長6.2厘米,寬1.5厘米,厚0.3厘米。灰褐玉,通體磨光。曲體弓背,刀狀尾,顎下伸有一肢,兩端各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

魚形玉璜 陜西寶雞周原博物館

陜西扶風西周墓出土

通長7.2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灰褐玉,通體磨光。曲體弓背,刀狀尾,顎下伸有一肢。兩端各鉆一圓孔。兩面均用勻稱的細陰線琢出圓眼、鰓、鰭等部位。

玉魚 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三門峽虢國墓地2009號

玉魚佩 岐山縣周原博物館

1976年陜西省岐山縣賀家村磚場七號西周墓出土

通長7. 2厘米,寬1. 9厘米,厚0. 25厘米。青玉,微泛黃,玉質鮮潤晶瑩,透明感強,通體磨光。魚體寬大,尾部份叉,兩面削薄而呈刀刃狀。用細陰線雕出了魚眼、魚鰓和魚鰭,背鰭前端鉆一圓孔,前腹之下伸出一肢,呈匍匐狀,造型生動逼真。

BRM1甲:33、34 玉魚一對

右BRM1甲:33長8、寬2.3、厚0.2厘米

左BRM1甲:34長8、寬2.3、厚0.2厘米

本對玉魚玉質相類,皆為青綠玉質,有深綠色斑塊,口吻處玉質有黑色芝麻斑點,局部受沁白化,有朱砂等附著物。穿孔為程鉆雙向鉆磨而成,兩件玉魚玉質相類,尺寸相同,但外形輪廓不完全吻合,是同一玉料「對開成形」後的作品。

在BRM1 甲:33兩面打孔的位置上,留有打孔前以砣具旋琢的長直定位線。圓弧造形可能是受限於玉材原來的外形所致,紋飾則較為簡略,完成後並未再進行細部加工,因此可以看到明顯的一次加工痕跡。由紋飾「中間寬深、兩端尖淺」的特征可知,皆是砣具進行加工的結果;即使是圓形的眼部,也是以細砣琢磨短線段接而成。本對玉魚局部相交疊,出土於墓主人胸部右側,交疊部份的玉質保存較好,其余玉質由於和棺室環境相接觸,受沁較為嚴重。

西周 扁長條形玉魚

長8.2厘米、寬2.1厘米、厚0.25厘米,青玉質呈豆青色,質地較粗,不透明,因全部受沁呈黃白色。魚腹、背部略鼓,頭、眼、鰭俱全,尾分叉,嘴上有一小圓穿,正面有朱砂和絲織物痕跡。出土時位於墓主右腳右側。殮玉是用於隨葬、為死者殮屍的玉器。它是源於古人的崇玉思想,認為用玉裹屍,屍可不腐。

玉魚發展自商晚期,西周早中期興盛於關中地區與晉豫地區,而且從中期之後正是具備鳥喙、獸足與魚身的玉魚的極盛期。學者考證後認為,殉魚是商周,特別是西周重要葬俗。相對於純粹的單體式玉魚在一個重要墓葬內動輒有幾件到數十件玉魚出土,復合動物式玉魚的數量比例甚低。形制優美、片玉薄又工藝精湛的復合動物式玉魚更是少之又少。

這件鼻尖翹上揚、背鰭與腹鰭刻畫細致的玉魚,魚身與魚尾線條優美,兩面工且片玉極薄,而且兩面邊緣收邊細膩,與真正的魚身相比極為仿真,光是這些特點已堪稱西周玉魚中的頂峰之作。再加上打孔象征的鳥喙與細膩的獸足,更讓這件作品成為難能可貴的珍稀之作。

參考李建緯著【西周時期黃河流域出土玉魚影像研究 - 兼論其與片狀蚌魚、銅魚形器之興衰與互動】

歡迎各位玉友做好攻略

安排好行程

祝願大家都能

撿大漏

買好貨

讓2023年的收藏事業

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