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是先秦盛裝黍、稷等谷物飯食的容器,最初是陶制的,夏商之際出現了青銅簋。到了兩周,簋和鼎成為了最重要的青銅禮器,配合使用,表明使用者的身份。
簋的式樣非常多。這件銅簋為無耳盆式簋,是較早期的式樣。看到這種式樣,基本可以判斷是商代,最晚也是周初。
這件乳丁紋直腹簋通高18厘米、口徑27.2厘米、容積5.8升、重3.9公斤,橫截面為圓形,侈口深腹高圈足,古樸又貴氣。
很難得的是,它的銹蝕並不嚴重,大部份仍保留著當初吉金的顏色。當然金色有些暗沈了,不及當初明艷,但更顯出歲月沈澱的厚重。
口沿下有一圈紋飾帶,其中鳥紋、渦紋、獸首相間,雲雷紋鋪地。
鳥紋長喙如鉤,翅膀上翹,尾羽下垂;獸首大角彎折,圓眼怒睜,呲牙咧嘴。
簋腹深14厘米,斜直壁略下收,近底內斂為圜底。
腹部飾百乳雷紋。所謂「百乳雷紋」,就是整齊劃分出若幹斜方格,每一格邊緣為雲雷紋,中心置一枚乳釘,也叫斜方格乳釘紋或雲雷乳釘紋。
「百乳雷紋」也是商代和周初常見的紋飾,之後消失不見。
圈足高4.2厘米、直徑18.6厘米,前後各有一道淺扉棱。以扉棱為鼻梁飾大獸面紋,獸面向兩邊展開,以卷曲紋飾代表身體等。
這件文物時間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石鼓山商周墓地M4,藏於陜西考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