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件件都是「心頭好」,這位福清哥全捐了!

2024-05-22收藏

5月18日

黃國梁王明鳳伉儷

捐贈文物暨頒發第一批榮譽館員儀式

在福清僑鄉博物館舉行

當天,旅日融籍收藏家黃國梁先生及其夫人向福清僑鄉博物館捐贈了包括蔔骨、漢雙鹿紋漆耳杯、唐彩繪琵琶陶樂俑等在內的13件(套)文物。

活動現場

黃國梁先生如數家珍

向觀眾詳細介紹了

每一件文物的來歷和價值

唐彩繪琵琶陶樂俑

「今天最特別的就是唐彩繪琵琶陶樂俑。大家看,這個琵琶是五弦的……」黃國梁先生娓娓道來。

「這件作品去年已經在漳州市博物館認證展出過,在國內外館藏實物中無二例,屬於珍貴的‘孤品’。」黃國梁先生介紹,這件明代漳州窯「漁樵問對」人物故事紅綠彩大盤是他的心頭好。

「這套蔔骨,是我從古玩市場淘到的‘寶’。去年,全東京的古董商都知道我撿了一個‘漏’。」

他手捧著一塊蔔骨,眼神中透出無比的珍愛。

這樣的場景,在僑鄉博物館出現過許多次。據悉,黃國梁先生長期在海外從事古董收藏、拍賣、交流等工作,已向福清僑鄉博物館捐贈文物數百件,是至今向福清僑鄉博物館捐贈物品最多的收藏家之一。

01

「我是福清的一個孩子。」

2023年7月,受收藏家方樟開先生的委托,黃國梁先生向黃檗山萬福寺捐贈了方樟開收藏的隱元禪師遺寶「嵌玉木魚」,把黃檗文化遺寶送回了「家」,受到了廣泛關註。

資料圖片

當時,黃國梁先生說——

俗話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我是福清的一個孩子,用我力所能及的方式為家鄉做點事,是我的心願。

一次機緣巧合

黃國梁先生踏入古董收藏這個行業

多年來,他在沙裏淘金

逐漸鍛煉出老辣的眼光

事業也愈發成功

卻始終心系家鄉

不斷將自己在海外拍得的珍貴文物

帶回福清

「我從來沒有那麽緊張過。」當記者問起最難忘的拍賣經歷,黃國梁先生分享了他拍得東張宋窯兔毫黑釉盞的故事。

「一眼,我就看出了

這是福清東張窯的傳世建盞

作為福清人

我一定要把它‘奪’下來 。」

最終

黃國梁先生以高價競得

這件文物

他坦言

這些錢投入進去

不是為了生意

是為了一份情懷

2018年2月,在福清市委宣傳部和福州晚報社共同舉辦的福清東張窯保護和開發研討會上,這件寶貝大放異彩,吸引眾多專家學者的關註。

02

「我能堅持做這件事,

離不開夫人的支持。」

「文物是文化綿延的表現,也承載著我們的文化自信。博物館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孩子們透過觀賞先賢留下的寶貴遺產和優秀作品,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我們的歷史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黃國梁先生告訴記者,他能堅持長期捐贈文物,離不開夫人的支持。

走進福清僑鄉博物館

在許多展廳內

都能看到黃國梁先生

慷慨捐贈的文物

「更多的是感動。」

看著一件件文物被妥善安置展出

黃國梁先生的妻子王明鳳告訴記者

「物有物緣

能讓來源於福清的物品回到故鄉

是一件好事

我們只是充當了中間的橋梁」

「這件清代漢族女襖就是我夫人強烈建議我捐贈的,這是她最喜歡的。」黃國梁夫妻帶著記者共同欣賞,只見服裝圖案豐富,刺繡精湛,色彩俏麗。

細細觀察著服飾的紋樣,王明鳳笑著說:「每個人都有一顆公益心,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回饋社會,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員。」

03

「我和館長有一個約定。」

黃國梁先生告訴記者

他和福清僑鄉博物館館長毛胤雲

許下約定

在60歲之前

只要遇到能代表福清歷史文化的文物

他都會盡力參與競拍

將它們帶回福清

「60歲以後,我的思維判斷能力有可能下降。博物館是一個教育的基地,每件文物都是一部教材,如果我把錯誤的東西放進博物館,就不好了。」

「福清僑鄉博物館2021年9月開放至今,得到了海內外鄉親們的大力支持,獲得捐贈的各種文物、實物、資料等近2萬多件,我們遴選了1000多件用於博物館的固定陳列當中。」

毛胤雲表示,正是有許多像黃國梁先生一樣熱愛家鄉的福清鄉親奉獻愛心,支持博物館建設,才讓福清僑鄉博物館更好地成為展示福清歷史文化的視窗。

「放心,距離我60歲還有幾年。這幾年,我一定會繼續把這件事做好,讓更多文物‘回家’。」黃國梁先生說。

記者手記

與黃國梁先生一路欣賞展品,他對文物如數家珍,個中典故信手拈來,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當他被邀請上台發表感言時,這位在古董拍賣場上幹練果決的收藏家卻突然語塞。他站在台上,面對台下滿懷期待的觀眾,顯得有些拘謹。

幾次欲言又止後,他深吸了一口氣,微笑著說:「能夠為家鄉、為將來留下一些東西,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