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論秦漢錢幣與音樂之間的關系

2024-04-26收藏

作者 十味生

驚呆了吧,您手中的半兩可能是使用音律管量定出來的!

【漢書·律歷誌】這樣說:「 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

同時【漢書.律歷誌】記載: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量者,龠(yuè)、合 (gě) 、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權者,銖(zhū)、兩、斤、鈞、石(dàn)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由此可見:律管的長度為9寸,其容積為1龠( yuè,古代容量單位 ),一千二百粒黍為一龠,兩龠為一合(gě );

1龠中容1200粒黍,這些黍的重量為12銖,即兩錙,也就是半兩。

將管子作為一個簡單的長笛,吹過它的頂部就會發出古代的"宮"( Kung )音,相當於西方音樂" C "調的「do」。

這樣,在一支律管上,就包含了漢代度、量、衡以及音律的基本單元。

編輯搜圖 據說最初海昏侯的主棺出土時,有兩根玉管放置在離劉賀遺體最近的地方,但最初並未引起重視,只當是普通玉握,便被放置一旁。

但這兩件玉管可能是與那方象征著王侯權力、地位和財富的「劉賀」玉印一樣,是比玉佩更為高級,被墓主人更為珍重的器物,後經過聯合組專家的調研,這兩根確實不是普通玉件,而很可能是玉質黃鐘律管。

漢承秦制。開國皇帝劉邦命令張蒼根據秦制「定度量衡程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西漢都繼續沿用秦朝建立起來的包括律、度、量、衡在內的各項制度。

黃鐘律管並非家家戶戶所有,於是便有了更為簡單易行的「累黍定尺」的方法。除了長度以外,還將裝滿一黃鐘律管的1200 粒中等大小黍子的容量定為一龠、並將這1200 粒中等大小黍子的重量定為十二銖,從而形成了以黃鐘律管為準的一套統一的長度、量器和權衡體系。我們的祖先們透過音律對物體的長度、體積和重量進行了測量和規範,實作了「同律、度、量、衡」,也讓黃鐘律管成為了古代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度量衡的三個基本量都以黃鐘來復現,恰似九寸的黃鐘律管之長,既以累黍作為直觀的驗證。倘若後世度量衡器遭遇銷毀或遺失的厄運,我們仍能依托黃鐘律管與累黍進行佐證。自漢代以來,歷代追溯古度量衡制的人們,無一不是以黃鐘律管和累黍為重要的依據。

所以秦朝的制度量衡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它標誌著標準化和精確測量時代的開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度量衡制度的統一。而且市場上六國貨幣雜呈紛亂,貨幣統一猶如財政一體化的堅實基石一樣重要,這一輔助手段,為秦國經濟交流鋪設了一條平坦的道路。

【平淮書】和【食貨誌】記載:「乃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 」

在對貨幣的重量上,統一貨幣要求貨幣的重量為「半兩」,並在貨幣上鑄上「半兩」兩個字,這裏的半兩,就是對應當時的十二銖。

,是指五權,是指「銖、兩、斤、鈞、䄷」。

1 銖 ,權十絫黍之重(「絫」,同「累」,指累積 )。一絫之重指的是「累積十粒黍米」之重。「一銖」,相當於「十絫黍米」之重,也是說相當於「一百粒黍米」之重,漢五銖一枚則相當於「五百粒黍米」之重 。

2 兩 ,二十四銖為一兩,指的是「兩龠」黍米的重量(龠是容積單位,一龠容千二百黍,一龠重十二銖 )。一兩又可分為四錙,也就是說「秦半兩」相當於兩錙,重 「十二銖」。

3 斤 :十六兩為斤(斤本無其字,以斫木之斤為之 )。「斤」在現代多用於重量單位名稱,一斤等於十兩,舊制為十六兩,合二分之一千克。

表示重量單位的「斤」來自「釿」。「釿」是金屬重量單位,亦貨幣名。戰國時期燕國、晉國、楚國多以「釿」為單位,有時簡寫作「斤」。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制定了統一的度量衡標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此後直到明清,一直是十六兩為一斤,直到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計量制度,才改為十兩為一斤。

所以按舊制,半斤就是八兩,「半斤八兩」常用來比喻兩人大致相當,不分上下。

4 鈞 ,三十斤,一「鈞」相當於三十「斤」。這裏有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成語:千鈞一發。

5 石 (䄷),一百二十斤。四鈞為石。「石」作為計重量單位,讀dàn,本字為「䄷dàn」。

秦朝度量衡標準的制定,不僅方便了商業交易和稅收征收,還有利於農業生產和手工業制造。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與當今的制度相比,古代律、度、量、衡的概念要廣泛得多。據【漢書·律歷誌】所述,宮、商、角、徵、羽這「五聲」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互呼應;十二律則與一晝夜的十二個時辰和一年的十二個月相呼應;二十四銖合成兩與一年的二十四節氣相呼應;十六兩合成一斤與春、夏、秋、冬四時和東、南、西、北四方之象相呼應;三十斤合成鈞則與一個月的三十天相對應。甚至,天文歷法也與此緊密相連。

文中部份圖片來源於網路,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謹表誠摯謝意!!

古泉文庫公眾號

編輯排版:宋捷 十味生

古泉文庫系列作品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古泉文庫第一種【壽泉集拓】

古泉文庫第 二種【古泉大全】

古泉文庫第三種【足齋泉拓】

古泉文庫第四種【古泉雜誌】

古泉文庫第五種【絲路創會精品集拓】

古泉文庫第六種 【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古泉文庫第七種 【沐園百廿泉拓】

古泉文庫第八種 【沐園日記】

古泉文庫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古泉文庫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古泉文庫第十二種 【董遹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三種 【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庫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古泉文庫第十五種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古泉文庫第十六種 【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古泉文庫第十七種 【西夏錢幣集】

古泉文庫第十八種【北韓王朝古錢譜】

古泉文庫第十九種 【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古泉文庫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金石編】

古泉文庫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即將面世)

古泉文庫第廿二種【中國甘寧青金銀錠】

古泉文庫第廿三種【益泉齋藏泉】

古泉文庫第廿四種【思古樓泉集·唐錢圖錄】

古泉文庫第廿五種【新訂乾元重寶錢譜】

古泉文庫第廿六種【讀史譚泉文存 中國歷代古錢幣精品輯要】

古泉文庫第廿七種【中國貨貝圖集】

古泉文庫第廿八種【清代四川州縣銀錠略考】

古泉文庫第廿九種【天壤閣雜記·王懿榮泉拓精選】

古泉文庫第三十種【梁五銖土範圖說】

古泉文庫第卅一種【幣緣堂館藏精品圖鑒】全五卷

古泉文庫第卅二種【戶部鐵錢局錢法章程】

古泉文庫第卅三種【鑄錢述略】

古泉文庫第卅四種【中國近代貨幣集拓】

古泉文庫第卅五種【丁氏古泉叢書】十五種

古泉文庫第卅六種【先秦貨幣組譯】

古泉文庫第卅七種【清錢編年譜】中文版

古泉文庫出品書目:

【讀泉記】||【無為七秩壽泉集拓】||【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館藏錢幣圖錄】江西農商銀行錢幣博物館||【平冠集】||【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傳承與革新】泉幣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錢幣圖述】||【福善先生耄耋輯拓】||【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話說青蚨】||【聽泉·鹹豐大錢蠡測】||【清代牙雕呈部樣錢】原拓本||【豐齋四十泉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