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通縮,席卷錢幣...

2024-04-26收藏

「通縮」 之於錢幣收藏,就是價格普遍下降,人民幣購買力增強。

(南唐·唐國通寶真書)

品一去年初,有一次現在看來比較失敗的預判,

彼時我看到 「大水」在漫灌, 也相信 消費會回暖, 故而認為錢幣行情也會跟著通貨膨脹。事實證明,這顯然是不懂經濟的外行邏輯。

一年多的時間,看到更多的,卻是錢幣短暫回暖後更多的通縮現象,

這個現象在23、24年跨度中更為明顯, 比如筆者遇到的 同一枚南宋名譽品,去年底賣家開價1.2w信心滿滿,到了今年就只能拍到7000多了。 (可能還是托回去的)

我們手裏的錢購買力變強了,

用於收藏的錢幣價格下跌了,

看似是對買家有利的好事,可現實卻並不全是。

1

表現: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

個人實戰的感受是,錢幣一直在通縮。

價格對比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熱門徽宗版裏,標的之一的 聖宋美制大字, 相似品相(原狀態非極品)的個人真實成交從去年的一個300-400,到今年買到的普遍200左右,部份100多。

又比如個人一直喜歡的南朝 四銖正樣 (直徑22+),也從去年買到的普遍一千出頭,到今年的七八百。

清錢裏自己還在關註的是 道光大樣, 原狀態27+,在同一個平台,從去年下半年的六七百成交,一路買到現在最低不到400。

個人看到的成交例子則更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太貨六銖、大觀折十、大順通寶幾種,同等品相都在普遍下行,

如果非要有一個概念,個人認為這一個年度錢幣的價格通縮到了七成左右。

另一個很明顯的感受是,優質的錢幣藏而不出了。

誠如有熱門評論, 「行情差了,賣家都把好貨留起來了,拿出的都是差品生意貨周轉流通」。

這裏的好貨主要集中在 高端錢幣(大珍、名譽品)、小精品 兩個方向, 以及原味、極美銹 兩種狀態。

比如有新莽實力玩家感慨, 即便照著市價18-20萬一把的預算,也買不到合適的一刀平五千。

又比如我就是想繼續囤點不算少的 周元漢元, 也很難找到那種原坑自然美品了。

(南明、清等)

2

市場悖論。

這也導致市場出現一個很奇怪的悖論,

按理說錢幣便宜了,應該可以買到更多的好錢, 而現實是好錢卻更難買了。

在我的這一層面,目前還不算明顯。

畢竟我買錢幣還不算極端,不平、磕碰都有接受度;近年又轉向冷門,不是十國遼金夏,就是小版趣味品;

所以在這個通縮期,我能買到的價效比好錢其實是更多的。

但我發現,更多的讀者、泉友卻並非如此,

如上一篇文章留言, 有人認為就連順康雍美品,圈內都在以買不動的價格上漲;還有人發現,他所在的世界,錢幣高到離譜。 (還有順治昌1.5萬的個別現象)

這固然有渠道的原因,

更多的卻在於普遍追求極品的小錢市場,你會發現 極品小錢並沒有通縮,

這種極品小錢雖因量大而不至於藏而不出,但賣家卻在以 「有貨為王」 不斷擡價,

雖然從我的審美,無法理解這種天價,

但我卻也要面對這種新的收藏風氣下,逐漸占據主導的品相為王市場。

(五銖)

3

利與弊。

錢幣普遍通縮, 卻在導致極少數錢幣(極品小錢)以買不動的價格上漲,部份錢幣(優質大珍,名品,綱目)逐漸藏而不出,消失不見。

利與弊,便不再是簡單的「越便宜,越好買」了。

利是對於品種派和非極端品相派的,

弊卻是對於少數高端玩家,和主流市場絕大多數品相玩家的。

利是對於少數有經濟條件只進不出、或 進而可不急出 的買家的,

弊卻是對於大多數需要以藏養藏的小玩家,和需要以此副業、主業的小幣商,職業幣商的。

利還是對於渠道廣、路子野、經驗豐富、有出貨能力的老司機的,

弊卻是對於無法辨別品質、沒有圈內渠道、無力變現周轉的新人,新玩家的。

拋開個人和幸存者周邊,

通縮造成的連串後果, 弊對於這個市場的影響,可能是遠遠大於利的。

(北宋·崇寧)

這篇文章是對上一篇的補充,

錢幣又好又便宜,成為可能,是有固定物件的。

或許對於整個行業來講,通縮,未必只有利。

我們似乎還需重視「錢幣非必需品」的事實。 收藏,在大環境中,其實更需要順風局。

最後我想講個真實的故事,

前幾天我伯伯老家要修房梁,讓我給他找幾個順治錢,我即便挑著漏裂,真品也得十幾二十一個,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4元一個的假幣。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最出圈的五帝錢,

或許有1億人相信它的功效,但又有多少人一定需要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