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宣德爐:明代皇家珍品,揭開王朝璀璨爐火文明

2023-12-07收藏

「宣德爐」簡稱「宣爐」,顧名思義,就是明代宣德年間設計鑄造的銅香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采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宣德皇帝(朱棣之孫)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羅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制香爐。他親自督促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一般銅需四至六次提煉,而宣德爐銅材竟達十二次提煉)和造型(銅爐形制)。在煉制過程中,據說還加入了金銀等多種貴重金屬,與銅一起經過十余次煉制,制成了數百種色澤精美的香爐,史稱宣德爐。

如今的「宣德爐」所指稱的,並非僅僅是明代宣德三年所鑄造的香爐,而是所有帶宣德款的銅爐,也可以泛指和宣德爐形制相近的不帶款或者帶有其他款的銅爐。正因宣德年間所制銅爐堪稱「前無所師法,後無以為繼」,在商周青銅器之後開創了鑄造銅爐的先河,故而,宣德爐已經成為銅制香爐的統稱。

在新疆春秋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著一個明代宣德爐。爐高29cm,口徑30.5cm,耳距49.5cm,底座高10cm,底徑34cm。它的基本形制為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其特色在於原料豐富,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因此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此外,其煉制過程也比一般爐料更為繁復精細,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則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

宣德爐通常被用於陵墓、寺廟以及權勢之家燒香拜佛、祭祖神。由於其優秀的品質和精美的工藝,宣德爐被譽為明朝300年間制作的上乘之作之一。

然而,現今存在的宣德爐並沒有一件能被公認為真品,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真宣"。甚至台北故宮裏的那幾只從紫禁城乾清宮帶出去的流傳有序的爐子,文博界對其年代都存有爭議。雖然存世的「宣德爐」並不少,但真正的真品稀見。

關於宣德爐的真實性鑒定,有一些要點可以參考。例如,真正的宣德爐顏色以紫紅色為主色調,同時還散發出紅、黃、綠、青、藍、白、金等顏色。這些顏色的產生是因為宣德爐采用進口的紅銅,經過4-12次的煉制,後又加入金銀等數十種貴重金屬加以鑄造。另外,真正的宣德爐色彩融於內質,暗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澤。如果長時間放在火上燒,即使扔在汙泥中,拭去泥汙後,也與從前—樣。

然而,由於缺乏實物和文獻的佐證,並且明史中也沒有記載,現今對宣德爐的真實性鑒定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總的來說,對於這3000件宣德爐的真實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文章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