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上午,暖陽透過藍天灑落在田野上。走在鄉間的柏油小路上,金黃的山嶺、湛藍的天空,雅致的屋舍……迎面而來的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是鹹安區橫溝橋鎮涼亭堖村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涼亭堖村史館、鄉村古錢幣展示館、鄂南農耕生活記憶館、紅色文化展示館……在這幅美麗的鄉村畫卷中,最引人註目就是坐落於鄉村屋舍中的一個個文化展示館。6000余件可視的歷史憑證,記錄了鄂南發展和變化的階段性墨點。
而這一個個文化展示館背後的主人公,就是橫溝橋鎮涼亭堖村村民施仕維,他在40余年間共收藏三萬余件各種老物件。
如今,吹響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號角,施仕維按照村灣擬打造以鄉愁文化為特色的要求,計劃把自己收藏物品分類設定陳列六個展示館,目前已基本建好4個展示館,鄂南民俗藝術館和漢陶文化展示館正在籌建中。在這裏,一件件帶著滿滿年代感的老物件,將帶著參觀者「穿越」到過去,讓人感受鹹寧厚重的文化……
「收」遍鄂南千余村莊
今年54歲的施仕維,是一個充滿追求、熱愛生活的私營業主,更是一名癡迷收藏40余載的收藏愛好者。
坐落在橫溝橋鎮涼亭堖村新屋施的施仕維家有一間500平方米的房子,專門存放著他收藏的「寶貝」:農耕器械、生活用品、陶瓷泥塑、傳統服飾、仿古家具、手工非遺、紅色書籍……40載的心血都在這裏一一呈現。
施仕維話不多,但是看著每一件藏品,眼睛裏滿是掩飾不住的愛意,說起自己的收藏路,內心的波瀾仍然不能平靜,話語也多了起來。
最早的收藏要從20世紀80年代說起,那時施仕維13歲,剛上初中。當時,銅錢古幣已不再是流通貨幣,但很多人家卻留存少許,施仕維家的銅錢就都成了他的玩具。他常常把自己的銅幣與其他小夥伴交換不同的銅幣。有親戚朋友見他愛好銅幣,也偶然會把自己有的幣種送給施仕維。慢慢地,施仕維收集了各個朝代共計近千枚銅幣。
讓施仕維真正走上收藏之路的是一袋足足八斤的銅幣。當時,有村民在一個磚廠附近挖出一堆銅幣,用袋子裝著放在廠房裏無人要。施仕維知道後,從家裏提了一只老母雞就去換銅幣。當得知他喜歡收藏古幣後,對方欣然地拿走了老母雞,施仕維也開開心心提著一袋子「錢」回了家……
「錢幣是貨幣發展歷史上的其中一類實物代表,體現了不同時期的人文歷史和經濟文化。」施仕維告訴記者,如今,他的收藏從數千年前最原始的貝幣到後來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鐵、銀幣,及近代中國紙幣,總數高達一萬多枚,三千多個品種,其中以銅錢品種最多,近五百種。只要探知別人擁有他沒有的古錢,他傾其所有去獲得也在所不惜。
古幣只是施仕維收藏老物件的開始,在結婚成家之後,在家人支持之下,施仕維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是老物件,他均收集帶回家,百年歷史的縫紉機、清朝時期的紅木屏風、革命年代的紅色書籍、明末清初的陶瓷制品……40多年來,他走遍鄂南山山水水,「收」遍千余村莊,就是為了找尋記錄和見證著鄂南風土風情的那些老物件!
「藏」有數萬件老物件
聊著自己的收藏路,施仕維順手指著一組八片成套的清制屏風激動不已,只見雕刻技藝精致、圖案栩栩如生,斑駁的紅木上透著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原來為了這組收藏品可費了不少事。這套屏風本來就珍貴,人家也愛不釋手,不賣!我跑了五六趟,找他親戚朋友勸說,最後加價到1000元才拿到手。」施仕維認真地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1000元是一筆不小的財產。
起初,對於收藏物品的花費,施仕維還記賬,想著要給家人一個交代,後來發現花費越來越多,就幹脆不記錄了。「所幸,家人和朋友支持,而且自己所做的生意也剛好利於自己各地發現和找尋老物件。」施仕維說。
隨著收藏的範圍越來越廣、物品越來越多,花費也越來越多。所幸,施仕維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做生意,主要從事各種副食品的鹹寧地區代理商,整天就是忙著到各地配送貨品的閑暇之余,收集各種資訊,大多數都是在送貨路上淘到的「寶貝」。「那時候,我有5台配送車,為全市各地幾百家小賣部送貨,每個小賣部的老板都成為我‘淘寶’資訊的收集者,所以藏品也越收越多。」施仕維用時髦詞「淘寶」定義自己的愛好。
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三個主要戰役的第一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施仕維曾在汀泗橋鎮送貨時,就收藏了有關汀泗橋戰役的藏品,如老舊槍械、破舊衣服、紅色史料等等,其中一枚北伐戰爭紀念章尤其珍貴,讓他如獲至寶。後來一個偶然機會,他在一戶村民家中再次看到同樣的紀念章,他毅然買回家。「後來,北伐汀泗橋戰役紀念館籌建期間收集相關史料和物品時,工作人員特意跑到我家,帶走五件老物件,其中就有一枚紀念章,現在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中的重要一件。」施仕維介紹。
「這些老物件雖然老舊,卻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是值得收藏與保護的珍貴文物。」施仕維介紹,他曾組織過兩次拍賣活動,受到本地不少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和參與,共計拍賣出60余件老物件。通山的木版年畫、崇陽的紫砂壺、赤壁的青花瓷、通城的古銅鏡……收藏四十年,施仕維從各地收回了萬余件不同的老物件,也透過「以藏養藏」方式置換部份老物件,極大豐富他的藏品。
「展」現鹹寧厚重文化
數萬件不同的老物件,不僅僅是時間的見證者,更是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從郵票到木制家具,從古幣到難以復制的磁帶,每一件物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承載著特定時期的記憶和情感。所以,當鄉村振興的號角吹到橫溝橋鎮涼亭堖村,村灣擬打造以鄉愁文化為特色的村史記憶館時,施仕維站了出來,並願意建設展示館讓更多人看到鹹寧歷史的厚重,鄂南文化的底蘊……
其實,施仕維不僅僅是一名收藏愛好者,還早已成為了文化場館布展師。施仕維的兒子深受父親熏陶,同樣喜歡老物件,於是大學所學專業就是文物保護。畢業後,他便成立了荊楚文物保護有限公司。於是,兩父子便為一些場館布展,高橋三一八慘案館、鄂南英烈館、錢亦石故居、何功偉故居、北伐汀泗橋戰役紀念館升級……施仕維和兒子在文化場館布展的路上越走越成熟。
2023年初,當聽說要建村史館,施仕維願意貢獻出自己畢生收集的老物件。說幹就幹,於是施仕維擬定建設6個主題場館:涼亭堖村史館、鄉村古錢幣展示館、鄂南農耕生活記憶館、紅色文化展示館,鄂南民俗藝術館和漢陶文化展示館,目前前面4個已基本建成。
走過一條長長的水泥村道,就到了涼亭堖村史館,這裏原來是村裏一個老倉庫,現在已改建為涼亭堖村史館。記者在館內看到,古舊村貌的畫作、施塘火車站的老照片、東風鞭炮廠的老舊工具、20世紀60年代「三八紅掌旗官」獎狀……600多件精選的老物件向每一位參觀者敘說著涼亭堖村的歷史故事和輝煌過往,展現了鹹寧歷史文化的文明和厚重。
「我一生喜歡收藏,這次終於圓夢籌建6個展示館,從數萬件藏品中精挑部份老物件進行展示,也讓這些藏品走進大眾視野。」施仕維介紹,讓大家共享鄉愁記憶,才能真正體現老物件價值。
在施仕維的帶動下,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曹小琴將先進理念從鄂州帶回本村,擬在5組曹莊建設非遺文化館,建成後將聯合中小學定期在村灣內開展剪紙藝術培訓,傳承非遺文化。
「施仕維捐建六大展館,不但充分展示藏品體現價值,更是展示了本地文化底蘊和歷史變遷。」橫溝橋鎮涼亭堖村村支書施維認為,這是施仕維對家鄉濃濃的鄉愁與大愛,六大展館將成為生態宜居的風景線,文明鄉風的展示線,鄉村振興的生命線。展示館建成之後,必將吸引更多人關註本地傳統文化,亦是對本地文化的傳揚,對鹹寧文化的傳承……
記者 劉玉關 通訊員 高睿